读书笔记

儿子今年仍然无法和我们一起过节——疫情原因,单位要求就地过节。没有儿子在家的节日,于我来说,其他人再全乎,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还是读书吧。

诸葛亮自请去东吴游说孙权一起抗曹,孙权其实是没有这个打算的,幸亏有谋士鲁肃给孙权算了一笔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动孙权同意和刘备结盟,共同抗曹。

读这本《三国纪》,才知道,鲁肃初见孙权,两人就相谈甚欢,甚至到了“合榻对饮”密谈的地步。这次密谈,堪称“鲁肃版”或“东吴版”的《隆中对》。越读越觉得诸葛亮的形象不是那么高大了,反而觉得鲁肃很了不起。

孙权问鲁肃,我也想建立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的霸业,先生有什么办法可以教我?结果鲁肃兜头给孙权来了一瓢凉水:您当不成齐桓和晋文,因为曹操在,您做不成。然后鲁肃建议孙权鼎足江东,待曹操统辖的北方多事时向西进军占领整个长江流域,然后称帝,再图天下。孙权虽然谦逊地说自己不敢那样想,其实他听进心里去了。尤其是“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这两句,言外之意就是由霸业而帝业可成,曹操不可卒除,那么,先三分后一统就是必须的。

孙权的路线就是和曹操划江而治,那么南方对抗北方是必然的。然而南弱北强,要对抗北方,非得联合不可。这正是鲁肃极力主张和刘备结盟的原因,也是孙权最终要去蹚赤壁之战那浑水的根本原因。

鲁肃版的《隆中对》,比诸葛亮早了七年!所以知天下三分形势的不仅是诸葛亮,鲁肃同样知道,而且比他早很多年。

且看鲁肃的规划:第一步,巩固江东,与中原(曹操)、荆州(刘表)鼎足而立;第二步,适当时机夺取荆州,占据整个长江流域,与北方分庭抗礼;最后一步,称帝建国,谋求天下一统。

这和诸葛亮为刘备的筹划惊人地相似,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主张“先三分后一统”,都要“南方对抗北方”。

而孙刘联盟也是鲁肃促成的。刘表死后,鲁肃立即以吊唁的名义出使荆州,得知刘琮投降曹操后,又立即从江陵北上和刘备会于当阳长坂。

对于鲁肃提出的结盟建议,刘备和诸葛亮当然没有异议。可是当鲁肃陪同刘备一行到了夏口,后又进一步东移到樊口时,孙权却犹豫了。

真是瞬息万变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