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我们都知道是大书法家,书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王羲之,我们还要从他的家族说起。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人。祖居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在政坛上虽然不如他的父祖辈们显赫,但也做到了右将军,后世人称他王右军。我们来看看他的父祖辈们多么显赫。


一、曾祖王览

王览(206-278),历经东汉、三国和西晋三代,曾入仕曹魏及西晋,在西晋官至光禄大夫。

祖先:王吉,西汉谏议大夫。

祖父:王仁,东汉青州刺史。

父亲:王融,王览父亲,曾拒绝朝廷任命,没有任官。

母亲:朱氏,王祥继母,王览生母。

流传下来有二十四悌之一"王览争鸩"的典故,他也是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西晋太保王祥的同父异母弟。在名位上要逊于他的同父异母兄王祥。和王祥同被列入了《晋书》列传之中。《晋书》列传第三有王祥(王览) 郑冲 何曾(何劭 何遵) 石苞(石崇 欧阳健 孙铄)列传。更被评价为“孝为德本,王祥所以当仁”。

咸宁四年(278)卒,享年七十三,谥曰贞。有六子:王裁、王基、王会、王正、王彦、王琛。

在政绩上虽没有太突出的表现,但在孝悌上却是留下了很多事迹,丰富了孝悌文化。

二、祖父王正

王正,王览第四子,尚书郎。史书对他的记载很少,但有三个儿子,好像比他出名。

长子王廙(yì),忠于晋元帝。历任平南将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追赠郎中、骠骑将军。

次子王旷,淮南太守,丹阳太守

三子王彬,尚书右仆射,追赠特进、卫将军,加散骑常侍。

三、父亲王旷

对王旷的记载就比较多了。

王旷(274-320),也是东晋书法家。官虽做得不大,但关系硬。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姨表兄弟,曾给司马睿出谋划计。王旷与司马睿关系密切,司马睿能成为帝王,王旷功勋很大。但长平之战,王旷是战死还是投降,史书并无定论。但司马睿在长平之战后依然倚重王导、王敦等王家族人却是事实。王导是王羲之的堂伯,王导与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从兄。王导的父亲与王羲之的祖父是亲兄弟。王导,曾任司徒,大司马,太傅,中外大都督,丞相。也是书法家,是书法界名列前茅的人物,颇具名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家还是权倾一时的。

四、王羲之

长平之战发生在310年,王旷才三十多岁,以后就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或战死或投降或隐居,没有定论。留下的儿子只有王羲之。但这一个儿子比王导的六个儿子都出名。

因为出名,留下的事迹就比较多。王氏家族南迁是在307年,王羲之也才四五岁,对琅琊不会留下太多印象,事迹也很少涉及到琅琊。大部分的都发生在南迁的会稽。别称不仅有王右军,也有王会稽。

相聚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那时的王羲之51岁,农历三月三,王羲之和谢安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饮酒赋诗,王羲之作序,就产生了《兰亭序》,记下了当时雅集的景况。勾勾画画,即兴挥毫,水平发挥到了发挥极致。从宋代开始,就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弃官称病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兰亭修褉后三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操之”是王羲之的四子, 王羲之有五个儿子王玄之、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定居金庭后,游剡地山水,精研书法。受其影响,其后裔多擅书画,书坛留名者不少。

书成换鹅

王羲之很喜欢鹅,“放鹅弋钓为娱”。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方知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和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见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圣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