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人,缘分最深的一尊佛

華落蓮成 思想盛宴 3天前


对于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很多不学佛的,都不知道,也不会了解。

很多人都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真实出生在我们这个世间的,以为像西游记一样,也是一种神话传说呢!

1.佛教打招呼用语

但是对于阿弥陀佛,在中国人口中,几乎成了佛教的专业打招呼用语,只要看到出家人,很多人就会声地说:“阿弥陀佛,有和尚。” 或者好奇地问:“阿弥陀佛,他们是男的还是女的?”

这些人有的是小孩,完全是出于天性好奇,自然而问的;有的是路上的乞丐,看着出家人,都会不断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概以为出家人慈悲为怀,能够乞讨到吧!

当然能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无论是乞丐,还是一些小混混,都是很有福报的,要不然也念不出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当年印光大师不是用钱让乞丐念佛,乞丐也是很有骨气的,为了不念佛,连钱也不愿意要。

这只能说明他的因缘福报不到,念不出来。不管怎样,世人在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中,已经形成约定俗成的习惯,只要看到出家人,看到寺院、佛像,自然就联想到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02.遇见死亡,想到阿弥陀佛

不仅是在与寺院、出家有关的事情上,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人们也会有意无意地念出几句佛来。

尤其是一遇到死亡,很多人自然都会念出“阿弥陀佛”,他们虽然不知道念佛是关于众生的生死大事的,也不知道念佛是可以往生的,但都会不自觉念起佛来。

可见阿弥陀佛为了度众生,为了解决众生的生死大事,还真是如春雨润物一般,早已深刻融入到每一个骨髓里去了。

人们遇到死亡,很容易就想到阿弥陀佛,或许我们在生生世世中,也经常遇见过往生助念的场面,就留下了阿弥陀佛与死亡的记忆。

3.遇见恐惧,想到阿弥陀佛

不仅遇到死亡,会想起阿弥陀佛,经常遇到恐怖的事,危急的事,也会念上几句阿弥陀佛,或者人生的种种不顺,口中也会念念有词:“阿弥陀佛保佑我啊!”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阿弥陀佛能不能真的保佑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念,也就随口念出来了。

也许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救度无处不在,在人们最恐惧、最危难的时候,更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时刻,很多时候,念出一句佛,可能就是宿世的因缘。

以前不是有一则故事吗?

有一个人被一只老虎追着,差点走投无路了,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念了一声“南无”,就得救了。

念佛也是如此,不一定是这一辈的记忆,这一辈子懂得的,而是阿弥陀佛生生世世陪伴着我们,在我们的生命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迹。

4.电视小说,遍布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度化众生,都是顺应时代,随顺众生因缘的,可谓是最与时俱进的,现在有网络,有电视,阿弥陀佛就常常出现在电视、网络中。

我们最熟悉的《济公活佛》,里面济公念佛的曲调,都是很经典的,很有节奏感,也很容易记,估计看过这个电视的,都是唱这个调,甚至这也被大家公认了,都不太想到是宗教。

如果用其他的曲调唱佛号,大家可能就联想到宗教,但济公调,就能淡化宗教,让阿弥陀佛自自然然地走入每一个人的心中,还不会被人认为是奇怪的。

以前没有电视,小说里也到处有阿弥陀佛的名号。

比如四大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念佛的人就很多。

统计全书,有名字的念佛人二十四人,无名字的念佛人众多,共计五十五人念佛。

有的口头念,有的心上念,有的是平时念,有的是临终助念,有的是遇到危难念,有的是平时说话就不自主念起阿弥陀佛,有的连吵架骂人,都带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其中里面念佛最多,写到念佛次数最多的,不是主角贾宝玉、林黛玉之类的,反而是大字不识、老实巴交的刘姥姥。

对于刘姥姥,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一个下里巴人,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太,但是在《红楼梦》,写到她的念佛,是最多的,共写到16次之多。

 在刘姥姥的说话中,随处可见南无阿弥陀佛,简直就是一个老实念佛的人,她或许不太懂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这样,遇到什么事,与人说话,一开口,就先来一句阿弥陀佛。

有点像我们念佛人之间的交流谈话,先说一句阿弥陀佛,再说事情。但刘姥姥不是与念佛人之间,也是随口南无阿弥陀佛,可见真是一个老实念佛的人。

刘姥姥经常一念佛,就念几千声,我们一般人要一天念上几千声都很难呢!但她随口就念了几千声。可定平时养成了念佛的好习惯,真是“念佛生活化”一般。

第四十二回,(平儿叫姥姥瞧所送的半炕东西时)“平儿说一样,刘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经念了几千佛了。”

第四十二回,(鸳鸯指点,贾母与她送给姥姥的东西时)“刘姥姥已喜出望外,早又念了几千佛。”

因为念佛久了,一切都变得平常、平实了,在世人的眼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充满着好奇,其实对于她而言,这些都是平常的,并不会好要,当她看见金碧辉煌的事物时,也只是念佛而已。

第六回,(初见贾琏正房时)“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刘姥姥此时只有点头咂嘴念佛而已。”

第四十回,(进缀锦阁时)“大小花灯之类,虽不大认得,只见五彩炫耀,各有奇妙。念了几声佛,便下来了。”

当然她念佛,也知道为别人祈求平安、健康等现世福报,甚至在王熙凤病危的时候,无人解救时,她还知道助念呢!

第四十二回,(向凤姐告辞时)“我这一回去,没别的报答,惟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就算我的心了。”

第一百一十三回,(当凤姐愈加不好时)“刘姥姥也急忙走到炕前,嘴里念佛,捣了些鬼,果然凤姐好些。”

一句佛号,十六处出自同一人物,差不多贯穿作品始终,一个乡下不识字的贫苦老妪,近乎时时处处,佛不离嘴,念念不舍,把念佛融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曹雪芹在塑造这样一个人的时候,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确实如此,一句名号渗透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刘姥姥是一个普通念佛人的形象代表。

当一个一字不识的老人,走入像大观园这样的富贵家族中,也许身份地位有着太多的悬殊,但是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林黛玉如此,最后出家的贾宝玉也是如此,而且他们的人生,如果没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过是一场梦,梦醒了,一场空。

而且在生死面前,一切的繁华终究消散,像王熙凤的病危,无人能救,最终还是需要刘姥姥这样一人平常的念佛人,为她念佛助念。

一部《红楼梦》是人生的缩影,是历史的缩影,从里面也能看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贯穿整个人生,乃至中国的整个文化、历史的,是中国人生命的骨髓,离开了念佛,终究是一场梦。

如果红楼梦用一句话总结,

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如果人的一生用一句话概括,

也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乃至历史的风云变化,

最终也是要系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才有了真的价值与意义。

可见,这尊阿弥陀佛,真的与我们最熟悉,熟悉到融入文化的血液,融入每一个人的血液。

往期文章

佛,无处不在

见或不见,皆是佛恩

佛在何方?

阿弥陀佛,为何在西方?

有一个法门,人人可以成佛

了凡四训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我很想念你

火星男孩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人类的命运

灵魂深处的愉悦

湖州园林:重温旧梦,山水文章

你从未生活在舒适区,何谈走出?

父亲眼中的孩子

无脸男的救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中国人,缘分最深的一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