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

公元700年

秋季七月李楷固献契丹俘虏于含枢殿,武则天设宴款待诸位公卿,席间举杯对狄仁杰说,这是您的功劳啊,准备赏赐他,狄仁杰回答说,是陛下英明将帅竭力尽忠所致,自己没有功劳,坚决推辞,不接受赏赐。

武则天要建造一尊大佛像,让全国的和尚尼姑每人每天捐出一文钱来,以促成其事。狄仁杰劝阻,武后从之。

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请求退休),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起初,狄仁杰担任魏州刺史,因为他施政仁爱宽厚,所以魏州百姓为他建造了生祠。后来他的儿子狄景晖担任魏州司功参军,贪婪残暴,成了百姓的祸害,于是老百姓又捣毁了狄仁杰的塑像。

公元701年

八月初六苏安恒上书希望太后让位,奏疏进呈后,武则天召见了他,并赐给酒饭,用好话慰解之后送他出宫。武则天年事已高,朝廷政事多让张易之兄弟去处理

武则天任命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凉州全境大治。

公元702年

正月十七日武则天第一次在科举考试中增设武举。

五月初六苏安恒继续上书,让武则天让位,言辞更加激烈。武则天也没有加罪于他。

张昌宗兄弟贵显已极,权倾朝野。

公元703年

宰相魏元忠被诬陷获罪流放,满朝只有宋璟,不给张易之兄弟礼遇,武后知道这件事,所以宋璟没事。

公元704年

武后再次打算造佛像,被劝谏,于是停止了工程。

十月,姚元之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时,又推荐了张柬之当宰相。二十二日,武则天任命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同平章事,这时张柬之已经年近八十了。

十二月武则天一病不起,一直住在长生院,只有张易之和张昌宗二人在身旁侍奉,宰相们无法与她相见已经几个月。张易之、张昌宗见武则天病情十分严重,担心祸事发生,于是暗地里作准备。众大臣纷纷上书控告,二人谋反,武后不听,让张昌宗到宋璟那里道歉,宋璟拒而不见。

公元705年

武后病重,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政变之时,去召太子,太子怀疑有诈不肯去,李谌(李义府儿子)说:诸位将帅宰相为了国家不顾身家性命,殿下为什么非要让他们面临鼎镬的酷刑呢!请殿下亲自去制止他们好了。

张柬之等人在迎仙宫的走廊里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在她周围环绕侍卫。武后吃惊地坐起说,是谁作乱,张柬之回答说,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天子,臣等罪该万死,武则天看见李显对他说,这件事是你让干的吗,那两个小子已经被杀,你可以回去东宫了,桓彦范上前说,太子哪能还回到东宫里去呢?当初天皇把心爱的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他年纪已大,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诛灭犯上作乱的逆臣。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李湛是李义府的儿子,武则天发现了他,对他说,你也是杀死张易之的将军吗?我平时对你们父子不薄,想不到竟然有今天的变故!李湛满面羞惭,无法回答。武则天又对崔玄暐说,别的人都是经他人推荐之后提拔的,只有你是朕亲手提拔的,你怎么也在这里呢?崔玄暐说:“我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大德。

接下去张氏有关人员,全部处斩,有关官吏逮捕下狱。

次日,武则天颁下制书,决定由太子李显代行处理国政,又过了两天,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次日李显即皇帝位。有关参与人员该赏赐赏赐,该责罚责罚。



下面是四则故事分享,摘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

故事一

武则天曾经问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重任,您看谁合适呢?”狄仁杰问道:“不知道陛下想让他担任什么职务?”武则天说:“我想让他担任将相。”狄仁杰回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您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他的年纪虽然老了一些,但却实实在在地是一位宰相之才。”武则天于是提拔张柬之作了洛州司马。过了几天之后,武则天又要求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回答说:“我前几天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说:“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狄仁杰回答说:“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过了很长时间,终于任命他为宰相。狄仁杰还先后向武则天推荐了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人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唐代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都出自您门下。”狄仁杰回答说:“举荐贤才是为国家着想,并不是为我个人打算。”

故事二

天官侍郎安平县人崔玄暐,性情耿直,从来不向权贵请托求见。这些人讨厌他,于是让他改任文昌左丞。一个多月之后,武则天对崔玄暐说:“我听说自从你改任文昌左丞之后,你原来属下的令史等官吏纷纷准备斋食施给僧尼以示庆贺,看起来他们是想大干贪赃枉法的事呀!所以现在我让你官复原职。”于是重新任命崔玄暐为天官侍郎,还赏赐他彩色丝织物七十段。

故事三

武则天在麟德殿宴请吐蕃大臣论弥萨。这时凉州都督唐休璟正好入朝,也参加了这次宴会。论弥萨屡次偷看唐休璟。武则天询问论弥萨这样做的原因,论弥萨回答说:“在洪源战役中,这位将军勇猛无敌,所以我想要认识他。”武则天提拔唐休璟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唐休璟极为熟悉边境地区的军政事务,自辽东碣石以西直至安西四镇以外绵延万里的山川险要之处,他都能记住。

故事四

侍御史张循宪任河东采访使,有疑难事无法决断,很是忧虑,于是问侍奉他的官吏道:“这个地方有没有可以商议事情的杰出人才呀?”官吏告诉他,曾任平乡尉的猗氏县人张嘉贞有奇才。张循宪召见张嘉贞,向他请教这件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张嘉贞于是对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其中的道理进行了分析,没有一点不清晰之处。张循宪于是请他代写奏疏,所谈的都是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张循宪回到朝中,见到武则天,武则天称赞他的奏疏写得很好,张循宪于是把疏文为张嘉贞所拟的事全部禀告了武则天,并请求武则天允许将他自己所担任的侍御史职务授给张嘉贞。武则天说:“朕难道没有一个官位来荐引提拔贤能之士吗!”于是在内殿召见张嘉贞,与他进行了谈话,感到非常满意,当即任命他为监察御史;为了奖赏张循宪发现人才的功劳,武则天还提升他作了司勋郎中。


此纪讲述了一代贤臣狄仁杰去世,武则天与其君臣之情,比之太宗魏徵更加恳切,令人动容,一句朝堂空矣,不甚令人觉得悲伤,与此同时,张柬之由狄仁杰,姚元之等辅助李氏皇族的一批大臣给推上宰相高位,为政变发动提供了核心力量,九泉之下,狄公可安眠无忧了,不过子孙不肖有损其名,是一个污点,另外不管是酷吏,还是张昌宗兄弟也好,都是武后用来牵制底下大臣权利的工具,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手段,武后用人眼光也非常独到有才是举,心如明镜,不会听之任之,能保护有才能的正直之臣,从上位到退出,虽然有些争议,但是回过头去看,不得不佩服,武则天能力智慧之高超非同一般。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不妨点个关注和赞,之后我也会定时更新,当然,如果您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在评论下方留言,让历史充满生趣,告别你印象当中的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