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录片观后感

临近高考,无意中看到了毛坦厂中学,本着八卦到底的原则,从毛坦厂找到了《高考》记录片。高考堪称最公平的竞争,然而从六集的描述中,还是能看到不公平的地方,如:北上广中产阶层送孩子出国读大学,这些中产阶层认为中国的教育没有美国的厉害;而同年那些住在大山里的孩子希望通过高考走出大山。这个落差感让你感觉是不是生活在不同时期的中国呀,NO,都是在2014年的中国!
1
前两集主要记录了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2014届考生紧张的备考过程,看着学校那种考试机器的备考流程,类似于半军事化的学校了。那种管理模式,基本类似于考试机器,每天都是在考试,备考,讲解中渡过,用一年的时间,增加记忆,加固知识的理解,并磨砺了心智。
第三集记录了上海打工族子女的求学路,这群孩子算是比较幸运的了,幸运地进入久牵,孩子们不用经历严格的高考,而且接触的教育理念是父母和高中无法给予的(如弹钢琴,表演话剧等,按照孩子们自己的特性来引导),还有可能申请去国外读书。
第四集记录了贫困山区孤儿刘洋洋的通过高考,努力走出大山的故事,很感人。
第五集记录了北京中产阶层的孩子不参加高考,申请美国大学的历程。
第六集记录了各个校长不同的教育理念
2
看了前两集,把我带入了当年高考紧张的学习氛围中,看着孩子们每天两点一线的复习生活,作为过来人,只有深深地同情。回想不起当年的真实感觉了,但是如果让我回去,打死不想参加高考,但是做为农村出来的孩子,高考是比较捷径的一条路了。后面看了久牵,觉得那些孩子是幸运的了,虽然他们没有很好的教育资源,不能参加上海市的中考和高考,但是久牵的理念是尊重孩子,让他们自由发展(自由地探索、自由地创造、自由地表达),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那种自信和认知程度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影响特别大。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愿意去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机会就比农村多(自己感慨下)。第三集讲到刘洋洋,一直呆在农村,见识就是学校和书本,家里同样比较贫穷,但是很多事情都不敢去想像(贫穷限制了想像力),就埋头苦读,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而且在选择面前,还要为钱而折腰,放弃更大的梦想。而北京中产家庭的孩子,他们的见识肯定是很广的,父母提供的资源很丰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自己的梦想,影片也讲述了毕业后,在国外因为国籍种族等的原因,工作生活比较困难,很多人选择回国发展,但是这些从国外回来的孩子,肯定在视野和思维上都是比较前沿的,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来说,这种经历是个很大的加分项,而且也能看到国家在发展阶段更多的商机。最后讲了各个高中的校长,对于教育理念的实践,各有所长,所以说成才的途径很多,唯有努力,最终才能实现各自的人生目标。
3
看到网上有很多评价说贫富差距大,这是事实,但也很片面。该部记录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孩子,如何去努力书写自己的命运,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只是有些人先天资源多,但是努力是一样的,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

张轶超说: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人能够去找到自我。
希望孩子们在受教育的同时,也能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找到人生的目标,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最后祝愿所有学子都能梦想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记录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