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家

一个人在家

家中只有我一人,窗外骄阳依旧,从客厅往外看,树叶油亮油亮的,轻轻摇曳着。从记忆起,我很害怕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感觉连空气都是寂寞的。还好,长了岁数后,这份难得的孤独会想一些办法去排解掉,比如,像这样用文字记录,找一部片子或埋头一本书。

他疗养去了,女儿摄影店里打工。

昨天半夜,杨和我聊天。

话题围绕女儿,他说的“过30年,女儿会感到很内疚”一直在我心里,每想一遍都会感觉到心里一紧,很不好受。最近的谈话大部分是围绕女儿的。我们也想知道原因,是什么让女儿这么不让我们省心。从上个月的纹身,到这个月男同学来玩。突然想起楊说,女儿的电脑桌面是那位男同学。从这句话我们拉开的话匣子,感觉空气里都弥漫着无奈与不舍,这只有父母才可以感觉到。

为什么?

我很理性的做了分析。可能是这样的:

沉闷。从小家里的氛围可以用它来形容。一开始我用了”压抑”这个词,但似乎又没有这么严重。从楊的自律可以看出,从晨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生活一起可以了解到,奶奶做事有板有眼,对儿子严格,对孙女也一样严格。记忆中不会忘记的一句话:小孩子小时候辛苦点养好习惯,大起来大人就轻松了。这是很对的想法。这似乎和沉闷染不上边,我想是沟通上出了问题,因为两家人不够和谐(娘家和婆家),因为村里人定势觉得奶奶性情暴躁,因为爷爷在晨6岁时去世,因为去世前一直生病,因为奶奶本来就话不多。很可惜我们一直都没有想办法击破这样沉闷的空气。有时候,大人都觉得受不了的空气,我想对孩子一定是一种无形的影响或者是伤害。其实,我和他都不擅长与家里人交流。我在想,刚结婚的头三年,其实我是内心剧烈变化的。因为对我来说也需要时间适应。

基因。一个家庭,父亲负责带领一家人朝正确的方向迈向幸福,楊很努力,方向不会错。我也一直很感激他,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想到这些,我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人。尽管磨合了多年,过程尽管不那么愉快。其实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生活了半辈子,未必会了解你多深。昨晚谈话时,我聊起了这个话题。一路走来,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很不成熟的。我想表达的是我不是一位好母亲。因为我没有创造出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轻松的氛围;因为我本身还不够成熟,自己还在成长,有时候自己的情绪也会不稳定,晨在这样的环境里安全感会不会不够(记得小时候我对晨有那么点喜怒无常);这些其实都已经成过去式,只是觉得一位母亲对孩子影响是最大的。因为我个性里有很不完善的东西,比如,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是不会那么怕一个人在家的。害怕孤独,记得年轻时,一听到楊要出差几天,感觉需要调动能量来告诉自己,不能萎靡不振,不能被自己害怕的孤独打败。其实我也是和女儿一起成长起来的。害怕孤独,我想其实是一个人自我这块没有发展好,更谈不上内心会有多少能量。我的很多能量都来自家庭和亲爱的杨先生。除了常觉孤独之外,生活里还时常被消极情绪困扰,在空闲时会无来由地感觉生活的无意义。这点其实也不影响我与周围人的积极交往,也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对人对事的想法也还是很积极的。只是就会在某个你都没有预感的时刻,那种消极的思想蔓延开来。。。。。。还好我学点心理学,每到这样的时刻,我会立刻起身离开,或是听一首欢快节奏感强的音乐,我怕那样的时刻多了以后会慢慢侵蚀我。知道了,看清了,便也就找到突破的方法,也会主动远离黑暗,循着亮处迈进我希望这点对女儿有用,很多不完善的性格是可以用意志战胜的。

经济。

经济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

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15年晨高考 发挥不错开始,家里的赞许声太多了。之后的一万五千礼金,具体数字忘了,除了交学费七千,余下的全部在晨那里,还记得那年暑假去了上海和厦门。我们大概当时也没想这么多,现在想来真是失职,这么一个不小的数目,就这样交到一个不善自制,不懂理财的人手里。想来真是太不应该,有点痛心,这并不是指心疼钱。再加上当时家里氛围很好,到了大学里估计也是向高一一样找不着北了。更可恶的是,居然一点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作为妈妈,真的很迟钝。17年的红包居然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又被她花了。一是没有赚钱辛苦的概念,二是养成了不好的花钱习惯。又是父母失职,不知道从小就埋下一个“聚沙成塔”的金钱概念。

交朋友。

男同学大老远从大连跑来,说明一点喜欢晨。作为长辈的父母来说,也没有比一起吃个饭更合适事了。也许我们又做错了,这样的年龄适合吗?可能晨会误解我们,其实我们做出了赞许的行为。再仔细想想,换做另一个来,我们也会这样的招待。其实并不是赞同,而是一份尊重而已。哎!这件事一开始晨是没有如实告知我们的。真不知道是怎么了。

7.12下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