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城建湖,13岁少年弑母案件,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13岁的邵某因不服母亲杨某管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在家中用菜刀将母亲砍杀身亡。
事后,他没有再去上学,而是去了附近的一家24小时餐厅,花几块钱点了一杯水,坐了近40个小时,直到警察将他带走。
事发两天后,学校班主任发现邵某没来上学,电话联系家长也无人应答,在前往邵某家中查看时,发现了门口的血迹,于是报警。
被带走时,警察问邵某:「你妈妈死了你知道吧?」邵某回答「知道」,平静地上了车,甚至没有掉一滴眼泪。
邵父平时在外地打工,一直是妈妈照顾儿子,她每天早上七点多骑电动车送儿子上学,之后去照看店铺,中午回家为儿子做饭,晚上一般七八点钟回家。
从外地赶回来的邵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直接拉去枪毙了,我老婆都没了,还要儿子干什么?」他找亲友喝了一夜的酒,哭了一夜,经亲友劝解,才去接儿子,为他办理了取保候审。
我忍不住在朋友圈发布了警方通报,又配了一句话:小时候不教育,不用等大了,13岁就能要你命。
真相如何?目前不详。
但不妨碍我想对此次事件发表自己看法的初心。其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在与父母产生冲突的时候,能够想到对父母动用武力甚至是刀具,本身就说明其育儿的失败。
即便这一次,孩子不杀死她,那也会有下一次。
时至今日,杀父、杀母等这些孩子杀害至亲的案例早已不是凤毛麟角,逐渐成为了常而有之的事情,而且发生的频率也日渐增多。
很多人痛骂做出杀父、杀母等杀害至亲的孩子是禽兽不如。
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杀害至亲的孩子,也是受害者!他们能够走到今天这样丧心病狂的地步,也是被他们杀到的父母等至亲一步一步“浇灌”出来的。
佛家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从层出不穷的杀母案,我们不难总结出当下很多父母育儿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第一、以“孩子还小”为由错过培育孩子的黄金期。
“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长大了就好了”这个观点很盛行。孩子小,就真的什么都不懂么?谁告诉你的?孩子确实很多东西都不懂,他们不识字,没有生活常识,但是,他们正在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在没有父母教导的前提下,以自己的理解通过模仿等方式从父母、从亲朋、从邻里、从自己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中汲取到一切知识。
最关键的是,他们正用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通过试探父母等至亲的反应来确认自己通过模仿等方式习得知识、习惯等等是否正确。比如,他们常常打人甚至打父母等至亲,他们不是生来如此,而是一种模仿,一种习得,一种试探,如果父母等至亲用严厉的方式指出他(她)的错误甚至施以惩戒,孩子就会明白错误的做法是错误的,而不会因为至亲的纵容而误以为错误的做法是正确的。
张文质老师说:0到9岁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期,12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达到顶峰,随着开始减弱,15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得到最弱。
而我们绝大多数的父母,在0到9岁都是“影身”的,有的甚至要到12岁才开始介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至于他(她)为什么会介入孩子的教育中来,一切都是被逼的。
其实,作为父母,千万不能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越是孩子小,越是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越是需要父母去通过教育告诉他(她)“哪些言行是正确的,哪些言行是错误的”。孩子越是小,父母越是去教育他(她),孩子越是会遵从父母。越是大了,自身习得的有问题的东西越大,越是难以教育。
第二、很多父母介入孩子的教育都是被孩子的成绩等当下糟糕的现状逼迫。
正因为认定“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很多父母才会对孩子的问题哪怕已经很严重了仍然不以为然。
父母们什么时候才会开始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呢?往往是孩子的成绩特别糟糕的时候,尤其是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脑海里大概也因为自己的求学生涯有所认知:再成绩如此糟糕下去初中就只能“打酱油”了,如果此时再加上连续几次被孩子的老师“约谈”(姑且用约谈来说吧),父母就会越发的焦虑。
此时,很多父母们也开始意识到,不能再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隐身”,必须放弃舒服的“灯红酒绿”的生活,回归到家庭中,担负起教育、监督孩子学习的重担了。
回归,是好事。但是,烧饼已经焦了一半了,即便是把炉火熄了,有用么?某种意义上说,还有用,必须才焦了一半,不烧了,说不定还能保住另外一半。怕就怕,炉火不仅没熄,还浇了水,烧的更旺了。
你猜,会怎么样?
完全焦了么?恐怕是爆了吧。最可怕的是,烧饼爆裂的时候,炸到了烧火的人。
所以呢?
孩子已然“焦了一半”了,养成了许许多多“陋习”了,你能一下子通过惩戒让孩子“改邪归正”?痴心妄想了吧!
有了“陋习”的孩子,要想改变他(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智慧,去运用各种只要是有效的方式去感化和帮助他(她),而不是一味的打骂。
第三、把打骂当成万能药,无视其“保质期”。
很多父母,把“打”当成了万能药,总是坚信:孩子不好不要紧,打一顿就好;孩子现在不好不要紧,等实在是不成样了,打一顿就好。
打一顿能好么?
好遗憾,不仅没打好,反而让亲子关系出现严重的对立,甚至在对立中催生了悲剧。
该管的时候,不管;管不了的时候,使劲管。能够管得了么?
管不了啊!因为孩子早已经摸清楚了你的一切信息,知晓了你的一切弱点,这就像打牌一样,你以为你抓了一副好牌,殊不知对家不仅知道你的牌,还抓了一副比你更好的牌。这样的情况,你怎么可能赢得了对家?不输光,天理都难容。
我一直认为9岁之前你还能用打来吓唬孩子,9岁以后呢?
你试试打孩子看。
女生的发育年龄已经前置到7岁,男生的发育年龄已经前置到9岁。所以,不管是男生也好,女生也好,实际上过了9岁,绝大多数都已经进入叛逆期,有了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更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一个大人了,什么事情都能够自己做主。
所以咯。过了9岁,就尽量不要打孩子,或者说,不要把打孩子一顿当成法宝。
第四、惩戒孩子时,缺乏“察言观色”。
事实上,现在还有不少父母嘴里不肯承认,但心里仍然有一种把孩子当成“私人财产”的观点。
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的时候,父母是孩子的偶像,是无所不能的;孩子稍微长大一点,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了缺陷,不再是无所不能的,但这不妨碍孩子依旧崇拜父母;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父母的脆弱孩子已经发现,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也变成了普通人、平常人,孩子也不再崇拜父母;等孩子再大一些,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会开始质疑父母;等孩子长大成人,立了业,成了家,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就会开始理解父母,与父母的关系又会回到比较平和的状态。
就像前面所说,很多父母回归育儿,都是在孩子的情况已经比较糟糕的时候,此时孩子已经养成了不少“恶习”,对待父母的态度也从崇拜阶段走到了怀疑阶段,他(她)对于父母的教育、打骂开始不耐烦,甚至会有言语上的冲撞。
作为父母,不要再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应把孩子置于相同的地位上看待,也确实需要去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察言观色”,如果发现孩子的情况不对,就该“适可而止”,而不是“强上硬上”。
强上硬上,不仅无益于解决当下问题,还可能刺激处于叛逆期、特别容易情绪冲动的孩子做出他(她)情绪无法控制的错事。
其实,有的时候孩子做出“亲者痛”的疯狂之举,家长也需要担负很大的责任。
说一千道一万,我其实特别不希望每次都是悲剧发生后,再来放这些马后炮。马后炮放的再多,悲剧无法挽回,这位妈妈的性命无法救回,这位孩子犯下的错误无法赎回。
我只希望,每一位看到这个案例的父母警示。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