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问题背后的问题》有感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只花了1个小时就看完了,非常的通俗易懂,我们经常会说“这不是我的问题”“这不关我的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以上问题看似理由充分。情有可原,却暴露出个人缺乏责任感,作者称为个人责任,并指当今许多问题的核心,是“问题背后的问题”(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QBQ)个人责任意识的淡薄。个人责任意识的缺乏,导致了推诿、抱怨、拖延、执行不力,成为社会的一大流行病。

QBQ的指导原则之一,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换句话说,提出更好的问题,就会获得更好的答案。作者告诉我们怎么样分辨问题的好坏,创造QBQ的三项简单指导原则:

1,以“什么”或“该如何”这两个词来发问,而不是用“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谁”。

2,在所有问题中包含“我”字在内,而不是只包含“他”、“他们”、“我们”、“你”或“你们”。

3,把问题的中心词放在动词上,也就是放在行动上。

“我能做什么?”别看这句话这么简单,以“什么”来发问,里面包含了“我”,并将问题的重点放在了“做”这个行动上。

做到个人责任,首先,得克服“小媳妇”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怨妇心理,什么都抱怨,总是在喊着为什么我这么倒霉老天爷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这样的话,抱怨来抱怨去,状况一点也没有改善。与其抱怨,不如想想自我能做什么。这样的小媳妇心态不但对工作和情绪只能带来负面的影响,而且无助于改善现状。原因是抱怨时提出的问题既没有正面用心的作用,又缺乏行动的力量。然而如果从好的方面来想,碰到困难的时候,也是立功的大好机会。我们都有选取的权利,并且要为自我的选取负责。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躲但是,还不如用心应对。再遇到难题,不如把我怎样这么倒霉换成我面临过许许多多的问题,但大部分我都解决了。

再则,提高行动力。书中提到,我们应对任务和困难时,最核心的最就应提出的问题就应是我能做什么?遇到任何的状况,先想这个问题。所有的QBQ务必以什么或该如何发问,能这一分钟做得事情不拖到下一分钟,把所有任务一口气做完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事情早晚都得座,做的晚了,说不定会更麻烦。

能改变的只有自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自我的特点,优点缺点都就应去理解。我能控制和改变的只有我,所以不要徒劳的管别人,改变自我比较实际。我们经常感觉不到自我正在意图改变他人,不知不觉就白费了力气。我们也不就应试图改变孩子,而是要帮忙孩子成为他们原本就应成为的人。责怪别人,是在为自我推卸职责。真正有职责感的人,不但不会责怪别人,也不会责怪自我,只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书里面还说到一个很搞笑的说法,击败裁判。我得理解是,要让自我强大到别人挑不出毛病。

我们要把QBQ的精神融会贯通到工作,生活中去,使团队内的成员不再互相指责、推脱、拖延和彼此对立,而是激发彼此的至善之心,彼此同心协力、同舟共济,让美好的事情不断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问题背后的问题》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