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孝还是忠

是孝还是忠

          《陈情表》课后反思

        最近有个学生积极性很高说他要上陈情表,我便给他个机会,他很认真查资料,用时三晚上,今天终于登台开讲。也许是他的切入点不同,他先讲了孝,后讲忠还讲到岳母刺字,讲到忠孝不能两全,他让举尽忠不能尽孝的,学生举了很多。可是他突然提问有谁是尽孝没能尽忠的,还真是把学生难住了,有个学生说我爸爸为了孝顺我爷爷奶奶不去当官算不算。学生都笑着说算,难得有为了孝不去当官的。由此他引出李密是孝。这无可非议了,这篇文章是孝的典范,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忠的典范。课下我又看了看肖玲老师的文章,突然想,李密他是蜀国旧臣,所谓一臣不侍二主,他不去就职太子洗马,恰恰是他的忠呢?看似孝实则也有忠呢?有对蜀国的忠呢?这也就是他家虽有一群人,但李密依然要陈情自己要先孝后忠原因。李密亲自伺候祖母和他人伺候是不同的,最主要的是他本身就不愿意去当这个官,在他这个文人眼里去给一个灭了自己国家的人当官是不是就是不忠了呢。          按理说一般的礼教都是国家利益为重,先报国,忠孝不能两全时大部分先选报国,岳飞也好,抗日将领也好,都是国家有难时先尽忠的。精忠报国,舍小家顾大家。如果依然是蜀国,李密会不会去就任呢。所以他写得这么情真意切仅仅是孝吗,是否还有忠的成分呢?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李密很聪明,一个蜀国的旧臣就职晋朝官员,能否重用,召用他们是利用还是重用?最终感于这篇文章,赐他侍女,最终召用但又免用,何也,罢罢罢,感情复杂,人心难测。也许就没这复杂,是后人把他想复杂了?但李密的文章确实感人至深,功底深厚,字字斟酌,把味无穷也。绕梁三日,咂嘴一年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孝还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