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

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说:“人人都教,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差别。”

教育的核心,是促使人的改变,是帮助大家变成更好的人。而不是为社会,或者为企业输送特定的工作人员,再把一个个人变成一颗颗螺丝钉。

如果小时候,我们经历的教育是这样,该多好。如果现在,小侄女接受的教育能这样,又该多好。

然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教育并非如此。似乎教育的头痛,是家长们共通的话题,也是大家都逃不开的苦。

闺蜜曾经为了孩子上到当地的一所名校,从为了进入某公立幼儿园就开始动用关系,请客吃饭。这一切,仅仅是因为那所名校限定,只收取该幼儿园毕业的孩子。

更有甚者,学校为了保证生源,不仅限制了入学群体,更是严格甄选了学生家长的优与劣。这批筛选出来的父母,会更愿意为了孩子的教育尽心尽力,也更愿意付出时间来参与教育。

这的确是提高了学生群体的平均素质,更容易培养出来成绩、品性优良的好学生。然而,学校的意义何在呢?难道就是个替国家筛选人才的初舞台吗?

这样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在给人类进行等级划分呢?社会上已然普遍存在寒门难出贵子的宣言,那个我们以为最公平的高考,也已经变得不再公平。

为何会说阶层更加难以跃迁了,不正是由于这样的有教有类么?那些大山里的孩子,她们并没有更笨,也没有天生缺啥,只不过是缺了良好的教育条件而已。

那些真正几乎用生命在学习,也发自内心地希望用学习来改命的人,正是需要有教无类的人。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能力,没有谁有权利提前将其扼杀。

记得有一次小侄女课上没有回答出问题就哭了,老师居然专门问家长,孩子是不是最近有什么事。搞得小朋友又是一阵哼哼唧唧,看得那叫一个气。当时真是很想反问,老师自己是不是有问题?

四年级的小朋友,答不出问题,胆怯、害羞,恐慌,都很可能哭啊,这有什么问题呢?我小时候连问题都不敢举手答,现在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吗?

为什么总是对传统教育颇有微词,大概就在于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我们学习是为了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不是一个只会考试做题的人。

当年思考了好久的人生意义,究其根本,底层逻辑或许正是对于教育的思考。如果只是作为一个考试机器,成为某个岗位的螺丝钉,会觉得人生何其无聊又无趣。

学习是出于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是出于心底的欢喜,是满足更深求知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是长成苍天大树,成为一个有用之人的前提。而不是为了和他人一争高下,更不是为了谋求一个饭碗的工具。

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却拥有很强的学习力,且精于算计,名校毕业。这样的人,又对社会有什么价值呢?

忽然希望更多的教育者、家长能听一听不一样的教育理念了。如果教师们把教育当做事业,不是当做敛财的工具;如果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成长与人格的建立与健全。

不说教育兴邦,也不说孩子能变得多么优秀。大概,至少能让家长和孩子们都少些抑郁症患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教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