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长亭,送别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经历离别。小时候,要对上班的妈妈说“拜拜”,对下课的老师鞠躬。长大了,会在车站和家人说再见,在机场对远行的朋友道珍重。

古人极重离别。因为水陆交通皆不发达,人们守着自己的祖产和土地,和家族一起生活,出了大事才会出远门:赶考、求职、升迁、贬谪、婚嫁、因变故投奔亲友。

从前人送别有三怕,一怕路远路途险,二怕此生难再见,三怕日久人心变。所以离别相送总是看的那般珍贵。送别时一步一步走到了五里,还是不愿离去,不知不觉又送了五里,来到长亭最后道别。

亭者,停也。迎归,相送。

“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在古代,长亭并非很长的亭子,而十里长亭,也并非是十里长的亭子,而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旅休憩之用。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太白在《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中借急归的宿鸟抒发高楼玉阶上伫立之人无穷无尽的离愁,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


关于离愁别恨,最悲切的,当属宋代柳永的这首《雨霖铃·寒蝉凄切》。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幕也是最为动人,“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长亭别,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他消受不了这样的告别,她等不及此去的归期。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心上人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晏殊感叹道。无情不似多情苦,多情总被无情恼。好一声怨曲。

其子晏几道也曾在《减字木兰花》中写道:“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晚上在长亭送别,就好像还在闺人的房里,像梦境一样。春光易逝人易老,往事难忘空惆怅。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白衣卿相道出的是离别的无奈和遗憾。回想当年的快乐时光,再相逢或许已过华年。

当然最长最深的要数宋代词人姜夔自度曲《长亭怨慢》,行者痴痴回望,送者嘤嘤嘱咐,“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道不尽相思情长。


电视剧《琅琊榜》中,也总是在长亭送别故人。梅长苏送别萧景睿,送别周玄清,霓凰与梅长苏让人泪目的相认也是发生在长亭。长亭承担了太重要的角色。


关于长亭用来送别,最为大多人熟知的,是近代李叔同的《送别》:

送别

(近代)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的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不仅是送友别离,更是弘一法师感悟人生,看破红尘,在出世前最后的道别。


一场离别,因着一首首流传的诗词歌赋,让长亭赋予了不凡的意义。长亭送别,送的是不舍,送的是愁绪,送的是哀怨,送的是期许,送的,更是仪式。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我们,后会有期。

END

故九万里,

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长亭,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