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边界》:超专业化时代更需要通才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每位家长的愿望,遍地开花的早教机构、兴趣培训班不断的提示:孩子必须接受早期教育,一万小时定律是有效的。

真的有效吗?什么情况下有效呢?《成长的边界》中作者大卫.爱泼斯坦告诉我们真相是:有些项目规则不容易改变,更多的是技术的熟练,这种项目早些练习偶尔会有效。像老虎伍兹从小练习高尔夫,像波尔姐妹从小练习国际象棋,都是成功的案例。


本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做一个通才比做一个专才更重要。比如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们在其他领域里都有很好的成就,特别是在艺术领域当中。

本书的作者大卫.爱泼斯坦自身也在实践这一观点。他在研究生阶段是研究北极植物的,随后他进入到了新闻业。这样的跨领域转变,有些时候看起来很难,那是因为人们接受了过于狭窄的专业化教育。但如果能够学会将一个领域中获得概念性知识的方法进行迁移,跨领域执业不再是一个难题。

作者为了说明这个观点,详细的探索了不同的学习经验,局限在一个领域里的应用与迁移到不同领域当中的应用,会出现怎样惊人的差别。作者提到了十个思维领域中通才的重要性,本文以下面三个方面为例,管中窥豹。

抽象思维和概念推理的重要应用

科学家发现,在未接受过教育的地区,人们只对自己看到的事物可以做出推理和判断。而受过教育的人会细心地寻找自己没有见过的食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作出推理和判断。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有什么启发呢?

当孩子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事物,他的抽象思维和概念推理的能力会加强,而这会有助于去了解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事件。

丰富的体验带来创造力

书中以17世纪威尼斯音乐的兴盛与创新为例,让我们看到接触的事物越多越丰富,会带来更多的创造力。

那时的威尼斯有很多的弃婴,这些弃婴被放在福利院外面的墙上。其中的女婴被福利院安排各种学习和工作任务。包括一般的家务劳动,护理病人以及各种乐器的学习。

正视各种乐器的学习,让他们在音乐上充满了无限的创造力,现在看来也许也算是当时的一怪。在纱帘的后面是具有创造力的音乐家,纱帘的这一侧,观众欢呼雀跃,可是当他们有机会揭开帘子,看到音乐家本人时都惊呆了。因为这些音乐家要么老,要么丑,要么有残疾,但是他们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音乐来。探索之后发现,这些音乐上的创造力来自于他们从小接触不同的乐器,直到找到自己最爱的。

学习快与慢

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无论是父母为孩子选择早期教还是学校的老师为学生授课之后学生的考核。这里面都涉及到眼前的学习效果和终身的学习效果,可以说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的快与慢。

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们本应该更具备长远的眼光。研究发现早期教育带来的对孩子学习和各种能力的帮助,对于她长远的人生来看,作用并不大。如果家长能意识到这一点,放下对于眼前孩子表现好带来的安慰,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最好的。

在教学领域对老师来说,这种抉择变得更加艰难。有研究显示老师设置更多的学习难度,或者是晚一些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的结果会变差,但是对于长期应用这些知识,对于学习者远期的帮助却很大。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现在都有学生评价老师的环节,那为孩子们长远受益所付出的老师在短期的评价中就会被打低分。这对于老师来说是否是更大的挑战呢?

书中提到“那些能够从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领域中获取概念性知识,并且把它应用到一个全新问题或领域的人,将会获得巨大的回报。”而能够广泛应用知识的能力,来自于涉猎广泛的训练。

这样的结论是否给你带来了更多的信心?包括我们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主导思想,即使暂时拥有超高的成绩,也并不意味着将来他能够面对复杂的问题,复杂的工作任务。而培养孩子广泛应用知识的能力,将会为他未来的成就打下最好的基础。

《成长的边界》就实践了作者大卫.爱泼斯坦的研究主题,他本人但在从事着跨学科的职业,从植物学到新闻业,而本书涉及的内容也是跨领域的,有艺术的,有教育的,有体育的等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领域里,通才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的边界》:超专业化时代更需要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