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专制君主,他的金口玉言也受到了制度的制约,并不能随心所欲。这不,东汉朝堂上,汉元帝正在为两派大臣的争论大伤脑筋,他们争论的主题是:刚刚矫诏攻杀匈奴郅支单于的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都护陈汤,到底算不算有功之臣,该不该立功受奖?
按汉元帝的内心,他是很想赏赐这两个手下的。尽管他们没有事先获得皇帝的批准,就擅自征发汉朝驻扎西域的屯田军队和西域各仆从国军队发动战争,但是能够攻杀匈奴五单于之一的郅支单于,也算得上替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白登被围报了一箭之仇,为汉朝开国以来屈辱的和亲政策出了一口气。
更何况此时的匈奴虽然已经分化成五部,实力大为削弱,五部首脑纷纷向汉朝谄媚,但郅支单于算是其中不安分的一个,虽然也向汉朝送过儿子当人质,但也有过攻杀汉使的劣迹,拿他开刀,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但是,朝堂之上,汉元帝面对的是宰相、御史、中书令等朝廷重臣的一致反对,以致皇帝也不敢独断专行。
这些重臣反对的理由有两条:第一,甘延寿陈汤假传皇帝命令擅自发兵,犯了死罪,现在功过相抵就算了,如果重奖,以后人人仿效,在西域不断生事,为自己捞好处,这种先例不能开。 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在甘陈之后的中国边疆史上,确实不断有人通过挑事、不惜把国家拉入战火、只是为自己博取荣华富贵,最典型的,就是后世的班超,身为副使,挟持上级和同伴,连夜攻杀同为外交官的匈奴使节,以恐怖政策威吓西域小国,自己以一介小吏得以封侯,可以说就是这次甘延寿陈汤封侯的后遗症。
汉朝重臣反对重赏甘陈的第二个理由是,“郅支本亡逃失国,窃号绝域,非真单于。”
这说的也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郅支单于其时已经在匈奴内部争斗中失败,带了几千号人逃到西域小国康居,并曾派人送儿子到汉朝当人质,试图获得汉朝的支持。他早已不是当初威风八面,和汉朝分庭抗礼的匈奴首领了。
汉元帝最后和了一把稀泥,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封赏了甘延寿陈汤,但封赏的档次很低,此次出兵斩杀单于的灵魂人物陈汤,仅被封为关内侯,为爵位中最低的一档,食邑也从原拟的一千户下降到三百户。
陈汤这个人,《汉书陈汤传》中给予的评价不高,才能估计还是有,尤其长期在西域担任领导干部,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他的主要问题在个人品德上,喜欢搂钱,而且做人不太内敛。
陈汤刚出道的时候,“不为州里所称”,在家乡名声不好,出来后当了个给皇帝送饭的小官。富平侯张勃觉得陈汤很有才能,向皇帝举荐了他,眼看着就要青云直上,老爹死了。汉朝以孝治天下,当官的死了老爹,要辞官回家守孝。陈汤正在升官的要紧关头,心正热,哪里舍得离开,结果被人告发,下到了大牢,升官是别指望了,连那个举荐他的张勃也受连累被削去了二百户食邑。
陈汤一生下过好几次大牢,这是第一次,好在他能忽悠,赏识他的人不少,不久就把他从牢里捞出来,推荐他重返官场,只是不孝的名声传开,陈汤在官场也不好混,主动申请到西域,担任甘延寿的副手,干出了矫诏杀郅支单于的事情。
陈汤虽然被封了关内侯,但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即位,陈汤在攻打康居时贪污财物的事情被告发,汉成帝免去了陈汤的职务。为了东山再起,陈汤出了个昏招,他向皇帝上书告发来当人质的康居王子是个西贝货,汉成帝派人查验,结果人家货真价实,诬告可是要判死刑的,陈汤第二次下狱。这次又有贵人出面说情,皇帝饶了陈汤的死罪,职务一撸到底,发配到军营当了个大头兵。
又过了几年,当时汉朝掌握朝政的大将军王风觉得陈汤熟悉西域情况,就任命陈汤做了自己的高参,有了点权,陈汤“常受人金钱作章奏,卒以此败。”改不掉的脾气,金钱面前基本上没有免疫力,一次次倒在金钱面前也不吸取教训。为了升官发财,陈汤居然造谣惑众,结果第三次入狱,审判结果,从宽被发配到了敦煌,过了很久,朝中有人上书为陈汤辩护,皇帝就让陈汤从贬谪之地回来,最后就死在了长安。
从《汉书陈汤传》的记载来看,定位武将的陈汤没有立下多少战功,攻杀郅支单于是其一生中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汉朝几百年,在开疆拓土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比陈汤功劳大又默默无闻的多得是,但比不上人家会忽悠,写得一手好文章,在攻杀郅支单于后写给皇帝的那封充满大汉族主义的奏章,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到了今天,每当民族情绪高涨时,也经常会被人拿出来,尽管事实上打得也就是条落水狗,也让那些爱国者们暗爽一把,陈汤也由此成为这些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凭借这一功绩,居然成为汉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