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十四
来自《第七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
P248
双赢过程
赢/输的方法不可能带来双贏的结果。你总不能要求别人:“不管你是不是喜欢,都要以双赢为目标。”问题是怎样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哈佛法学院的教授罗杰·费舍( Roger Fisher)和威廉·尤利( William Ury)在二人曾合作出版的《走向共识》一书中建议在谈判中坚持“原则”,而不是“立场”。虽然他们并没有使用“双赢”一词,但是倡导的精神和本书不谋而合。
他们认为原则性谈判的关键是要将人同问题区分开来,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我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习惯五和六直接说明了如何处理其中的两点,后两个章节里将详细探讨。
需要指出的是,双赢过程同双赢结果密不可分,只有经由双贏过程才能实现双赢结果,这里的目的与手段是一致的。
「I,重述知识」(可选)
解释双赢过程四个步骤。
1、站在对方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理解对方的想法、需求和顾虑,考虑的比对方还要深刻
2、看清事情的主要问题和顾虑,不从立场看事情
3、双赢的结果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
4、找到各种可以达到双赢结果的方法
「A1,激活经验」(必选)
过去,职场上的一次艰难沟通,你获得了胜利,比如申请加工资、调岗位,要求下属完成一件他不乐意的事情,或者跨部门沟通希望对方配合你,在这件事中,你是如何做到的,和双赢过程四个步骤有哪些异同。
如果你想写一个沟通不成功的事情也可以,那么需要用双赢过程的四个步骤来推演一次。
前段时间,我骑电瓶车被另一辆电瓶车撞,当时大腿被撞的很疼,我没有马上指着对方,上班时间大家都急着赶路,没看清楚正常,但我被撞的大腿有点严重,一时走不了路,对方也很抱歉,我留了对方的电话和微信,后面联系,先各自上班去。
当天去医院检查了一下,骨头没问题,肌肉撞的严重了点,开了点活血化瘀的药,和对方说了一声,对方的态度很好说来看看我,我们两的时间不能一致,我建议付医院费,对方也同意我的建议,这件事算愉快的解决啦。
拆页十五
来自第八章 习惯五 知彼解及
P260
如果同儿子、女儿、配偶或者雇员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他们的反应通常是:“他就是不理解我。”
有一个父亲对我说过:“我不了解我的儿子,他就是不愿意听我说话。”
我说:“我来重复一下,你说你不了解你的儿子,因为他不愿意听你说话?”
“是的。”他回答。
我问:“你是说,因为孩子不肯听你说话,所以你不了解他?”
“对啊。”
我提示他:“如果你想明白一个人,那就要听他说话。”
他愣了一下,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噢,没错!可是,我是过来人,很了解他的状况。唯一叫人想不透的,就是他为什么不听老爸的话。”
实际上,这个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儿子在想些什么,他用自己的想法揣摩全世界,包括他的儿子。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自以为是。我们的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三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聆听。
主动型和回应型聆听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动机已经不言而喻,会让说话的人有受辱的感觉。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 Empathy)不是同情( Sympathy)。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聆听效果显著,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I,重述知识」(可选)
用图示方式展示听的五个层次。
1、不听别人的话(充耳不闻)➡️2、有回应“是的!嗯!没错!”(装模作样)➡️3、选择性听(在喋喋不休的时候采用的方式)➡️4、听每一个字(聚精会神)➡️用心聆听(移情聆听)
「A1,激活经验」(必选)
请为你与身边人之间的聆听打个分数,1-5分,5分最高。需要挑选5位。身边人有父母、配偶、孩子、上司、同事、下属、朋友、竞争对手、你看不惯的人等等
然后挑选一个人,找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你们之间的聆听方式。
假如要把你们的聆听效果改善提升1分,你会做什么?
父母,3分 选择性听
父母会用我是过来人的姿态和你说话时,我会选择性听,不想听的内容直接忽略掉,比如给电瓶车充电这件事,我上班骑电瓶车,有时候回来后会忘记充电,老爸担心我骑到半路没电,连续提醒3天我提醒充电,我开始选择性听。
如果要改善聆听效果,我觉得可以这样做,首先老爸提醒我给电瓶车充电的时候先认同“老爸提醒的对,我应该下班回来后给电瓶车充电”,然后问问老爸这样提醒的原因,看看老爸说因为什么原因这样担心我“老爸是对电瓶车的电量不放心?担心我的电瓶车只能骑1个来回,担心我骑去公司骑不回来?”最后得到答案后理解“哦~原来老爸碰到过骑到一半没电的事情,怕我有这样的经历,好的我会记得回家给电瓶车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