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三十一章 劝饭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三十一章 劝饭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仁暴者,皆亡国者也。不管是仁者在位,还是暴者在位,都会亡国。韩非子不仅指怀有仁暴思想的君主,更是指仁暴思想本身。

仁与暴的特质决定了亡国的结果,这是客观规律所定,不以人的意志所能改变,人只是仁暴思想的执行者。不是说换个人就能治国,只要坚持仁暴思想,不管什么人在位都会亡国,这是仁暴思想本质所决定的。领袖在《论持久战》中说日本军国主义终将失败,这种失败是军国主义侵略本质所决定的,这是规律。

仁者在位,由慈惠产生的“不忍”与“好与”之心,让臣子有机可趁,利用君主的仁爱之心,结党营私,徇私枉法,反正,犯了法也不会受到惩罚,只要讨好君主还能无功受赏,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说人是事物的主体,人性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社会道德与国家法规就是要遏制人性的阴暗面,发扬阳光面。仁爱治国直接导致社会道德的约束力与国家法规的刑罚力严重衰退,人性的阴暗面就会无限放大,一切秩序与程序都将失效,国家自然也就陷入了混乱。

仁爱,是治国策略层面的亡国原因,而暴戾是君主行为层面的亡国原因。一个是治国主导思想的失败,一个是君主为君之道的失败。暴者在位,法令遭受破坏失去权威性,借法律与执法之名行私利之实,国家律法已经沦为奸臣谋利的工具,社会最后的公平与公正也被摧毁了。君主随意暴行,激起臣民的愤怒,君臣离心离德,朝堂分裂,社会分化,思想混乱,人心不聚,臣民怨声载道,叛乱的思想已经开始萌发。如此,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韩非子讲完“仁暴亡国”的结论后,还觉得不够,对于提倡仁爱治国的人又进行了批判。韩非子用很形象的比喻来痛斥提倡仁爱治国的人,认为他们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假仁假义。韩非子说“不能具美食而劝饿人饭,不为能活饿者也;不能辟草生粟而劝贷施赏赐,不能为富民者也。”意思是:不能提供丰盛食品而去劝饿人吃饭,不算是能救活饿人的人;不能开荒种地生产粮食而去劝君主施舍赏赐,不能算作造福民众的人。

多形象的比喻,你提供不了食物就不要劝饿人吃饭,饿了吃饭是人的本性,不需要人去提醒,说这话的人就是假慈悲,有本事你拿出丰盛的食物来让饿了的人吃。提建议的人要置身于事物的利害之中,提出能切实解决问题的建议,明知道国家没有粮食,你还劝饿了的人去吃饭,这不是把君主架到火上烤吗?与其说大话,不如劝导君主实行“耕战”国策富国强兵。这种人不能算是救活饿人的人。

韩非子更是批判了不为君主着想“辟草生粟”,而一味想着让君主施舍赏赐,这种人不能算是造福民众的人。这种人眼前短浅,没有全局意识与大局观,只想着眼着事,只想解决眼前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考虑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问题。既不想“节流”,也不想“开源”,反而还要想着“支出”,这是多么的无知呀。仁爱者,本就是教化育人之术,根本不是治国经营之法,所以他们从不想着如何创造财富,而只想着消耗图名。

劝饭建言者,本应将自己置于事物的利害之中,了解了事物的实情后再行建言之责,这样就能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凭一时之激情与自以为是的正确性就盲目建言,否则既达不到你想要的目的,反而消耗了国家本不富有的财力。劝贷在事者,本应将自己置于事物的利害之外,做事的人不能有自己能得到什么的思想。在韩非子看来当事者不仅不想“辟草生粟”的本职工作,反而想着君主的赏赐,这是不对的。

【不能具美食而劝饿人饭,不为能活饿者也;不能辟草生粟而劝贷施赏赐,不能为富民者也。】

劝饭建言者,却置身于利害之外;劝贷在事者,却置身于利害之中,说明仁爱者根本没有治国的无私胸怀,一切都为沽名钓誉,是精致的功利主义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三十一章 劝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