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精进2》精进者臻于至善

(42)2019年第31周.精进2.完美精进者臻于至善

2019年8月3日 10:19

写在前面:这是个人每周读一章活动的第42次打卡,2019年第31周。我决定每周读一章书,坚持十年以上。

本周学习的书目是《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本章题目为《第8章完美精进者臻于至善》。

01 射箭最重要的稳定性如何来

射箭馆的教练告诉我,学习射箭的第一步,不是研究怎么把箭射出去,而是尽力把姿势做到位了。比如两只脚要一前一后平行站立,人的身子要侧着,腰板笔直,脖子也要挺得板板的,再是推弓、勾弦、靠位,都很有讲究,如果一个细节没到位,姿势就“不标准”了。

然后我发现在射箭里,最神奇的是“靠位”动作,当你用右手把弦拉开后,你会想应该拉到什么地步呢,肯定不是随意的,得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靠位。按照教练的指示,我需要把弦碰到自己的鼻尖,同时勾弦的右手应该搭在下巴下方,贴着,才是靠到位了。鼻尖和下巴就是靠位的参照点

为什么要用脸上的部位作为参照点呢?射箭是手与眼的协调,眼睛负责瞄准,手负责射出箭矢,但是手跟眼的位置关系是不固定的,那么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是最稳定的呢?就在我们的脸上。脸上的各个器官并不会在脸上移来移去,尤其眼睛跟鼻尖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所以当我每次都把弦搭在鼻尖,且每次都把右手搭在下巴的某个点时,也就是意味着手与眼的相对位置也保持了一致。

一个好的射手并不是以射中一两次十环为目标,而是以几乎每次都射中十环为目标。这两者有本质的差别。实现前一种目标靠的是运气,实现后一种目标靠的是一个稳定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弓、箭以及你的身体,乃至神志,甚至还有鞋子、衣服。美国射箭运动员布雷迪·埃里森(Brady Ellison)建议,射箭时应穿上厚底的平底鞋来减少身体的前后晃动,普通的运动鞋是不合适的,对他来说,每一个可能影响稳定性的干扰因素都应该排除,变量要越少越好。

所以射箭的基本功,是塑造稳定的体态和动作,当你能够像一座雕塑一样每次都保持完全相同的姿势时,你才有可能持续地射中靶心。甚至可以这么理解,射箭者的身体也是弓的一部分,射箭者与弓共同构成了一个力学系统,只有当这个系统的各个部件协调而稳固时,它才有可能使出准确、恰当的力,把箭稳稳当当地射出去。

02 赫立格尔学习弓道

当德国哲学家奥根·赫立格尔拜在日本弓道大师阿波研造门下时,他不会料想到随后的学艺之路是如此漫长而艰辛。

第一年,赫立格尔只是训练了拉弓而没有放箭。在拉弓时,师父让他重点训练自己的呼吸。呼吸必须是有节奏的,并且在做每一个动作时都保持相同的模式:“每个步骤都开始于呼气,然后将气屏在腹部,最后呼出。”训练呼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人在呼吸时躯干是有起伏的,在这起伏之间,身形和动作就失去了稳定性,所以控制好呼吸是射好箭的前提。

一年以后,阿波研造才开始教赫立格尔放箭,放箭最难的地方是持箭的手指松开的那一瞬间,在这一瞬间,强烈的张力突然释放,弦跟手指很可能因震动而碰撞,影响了稳定性,导致方向偏离。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赫立格尔练了好几个月都没有练好,而练不好又导致心急,就越发困难了。有一天,阿波研造让他想象婴儿是怎么拿东西的,婴儿只顾抓与放,而不会东想西想,所以婴儿的动作是干脆利落的,没有丝毫的震动,所以放箭的这一瞬间,只要像婴儿一样把手松开就行了。

阿波研造还说,一定要射中靶心的执念,以及强烈的胜负心,都是射箭的障碍。因为这些想法都是扰乱稳定性的杂念。如果射箭者的念头一直在起伏不定,那么他的身形和动作也一定会有所波动,稳定性也无从谈起。

所以,在弓道大师阿波研造的眼里,射箭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已经不是姿势和动作了,而是呼吸、意念这些更易被人忽视的方面。固然把姿势做标准能保证一个基本的稳定度,但是更往上走,也就是追求更严格的稳定度的话,就必须涉及呼吸和意念的练习。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意识盲区。

03 写作者最好的武器就是修改

威廉·津瑟的《写作法宝》是一本讨论写作非常好的书,他说,写作就是非常艰难的,而写作者最好的武器就是修改。一遍遍地修改,删除废话,增加吸引人的素材,并且从第一句话开始就想法子把读者紧紧勾住。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希望自己一开始就做得完美,初稿一定是糟糕的,但是在修改的过程中,如果你愿意严肃地甚至严苛地对待自己的作品的话,那一定能越改越好。

例子:在这个方面做得最“绝”的可能要数果戈理了。
他说写作的第一步就是“把所想到的一切都不假思索地写下来”,写得差没关系,然后呢,然后把它忘掉!等过了一两个月甚至更久,再把稿子拿出来读一遍,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地方写得不对劲,有些地方多了,有些地方少了,顺势就可以改一遍,直到觉得没有地方可改了,就又把稿子收起、忘掉,去做别的事情,旅行也可以。又过了一两个月,果戈理又一次拿出稿子,又发现一些写得不够好的地方,就可以再改一遍。
如此改改停停,果戈理会重复几遍呢?八遍。果戈理觉得改八遍差不多是可以让自己满意的。
当然也会出现无论怎么改都不满意的情况,这时果戈理会选择一把火把稿纸烧掉。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一个残酷的时刻,我甚至会想当他看着自己的心血化为灰烬时,他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但是,这也就是果戈理之所以成为果戈理而不是别的什么人的原因吧。
无怪乎果戈理的传记作者魏列萨耶夫感慨道:“天才与庸才的区别与其说在于天赋,不如说在于对自己的严厉无情,在于不满足渺小成就,在于永不减弱、不达完美境界绝不休止的工作意向。
启功也说:“我没有二三流的字,因为我把它们都撕掉了。”

04 用旁观者视角审视自己的作品

果戈理特别值得效仿之处,是他在审视自己作品时所运用的“技术”。“八遍修改”中一个关键操作是:每次修改之前都要把稿子打入冷宫一两个月。这可称为“冷处理”或者“陌生化”。时隔这么久再拿出自己的作品时,一定会有一种陌生感,原本熟热的词句冷却了,原来得意的表达变得扭捏了,这个时候就容易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去评估。作为一个旁观者,果戈理可以避开主观视角,避开自我辩解的冲动,避开选择性地筛选证据,而是冷静、客观地去评判。这时修改,才是动真格的。
还有一种让自己变成旁观者的办法,是变换观看的场景。把电脑里的文字打印出来看,往往能挑改出更多的毛病。更厉害的是,把纸贴在墙上。

例子:

  1. 清代有一个文人叫朱仕琇,跟果戈理一样,也是对待自己的作品特别严苛的人。他每写完一篇文章,就把稿子贴在墙壁上,每天对着墙,反复地看,每天能删掉十几个多余的字。大约过了十天以后,觉得实在无处可删减了,方才定稿。
  2. 改文章是这样,练书法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启功会把每天练的字中写得最好的,挑出来,剪下贴在墙上,然后每天看,看得多了以后发现原本觉得满意的字又不满意了,总能发现有细节可以再改进,于是就再去改。旧字改得差不多了以后再拿下,换新写的字贴上,就这样反复看,反复改。

05 提高工作精细程度方法

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提高自己思考和行为的精细程度,分三步:

第一步:记录下你做某件事情时的整个过程,最好能借用工具;

第二步:把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环节,然后对每一个环节的精细程度评分,在1—5分之间打分;

第三步:针对每一个环节,思考提升打分的方法,也就是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方法来提升精细程度。

例子:有一次我去一家做海胆水饺的店吃饺子,店内有开放式厨房,透过玻璃能看到员工是怎么包饺子的。原来他们包饺子是接力式的,分了好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专人负责,自己这道工序做完以后再把半成品传递给下一个人。然后我发现有两个员工的面前还放了小型的电子秤,其中一个员工的任务是分面团,每一个小面团从面饼上掐下来后都要放在电子秤上称一称,确保重量都一样,如果重量不对会重做,这些小面团将会交给下一个人擀成饺子皮;另一位需要电子秤的员工负责包馅,每包好一个饺子都要拿去称一下,如果重量不对也需要重做。
也就是说,这家店出品的海胆水饺,每只水饺的皮重、馅重和总重都是完全一致的。我想做到这样的精细度,目的是给顾客特别是老顾客提供稳定的体验,符合他们的就餐预期吧。

『何远舟的得到』:「这个方法,与质量管理中QC小组的方法又何其相似。应该是同门师兄弟吧。」

这是尾巴。


PS:阳志平老师说:在任何时候,精读一章错不了,它是一种性价比极高,并且容易坚持十年以上的方法。我准备通过每周读一章书的最小行动,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日拱一卒向前进。以十年时间尺度自我修炼,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盈而有趣。


精进2.第8章完美精进者臻于至善
精进2.第7章循环让才能盘旋而上
精进2.第6章迁移跃入求知的通途
精进2.第5章进化洞悉变与不变的法则
精进2.第4章限制唤醒沉睡的创造力
精进2.第3章组合理解万物构造之法
精进2.第2章层次潜入知识的深海
精进2.第1章视角观察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精进2》精进者臻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