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闲读笔记024:为政第十一

本文以邹憬、王盛元《论语通解》为通解,综合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新编诸子集成之《论语集释》,南怀瑾《论语别裁》,《四书章句集注》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不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笔记:

温故而知新,换种说法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历来看法是孔子守旧,想用一己之力阻拦社会前进的车轮,把社会拉回到封建复古的先王之世。但是我觉得一句”温故而知新“足以推翻这种观点。孔子是推崇复古,但是他并不反对创新,而这里恰好提出了他对创新的要求和前提——”温故“。基本上就是后来牛顿的话:我之所以看的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新知识不是凭空生出来的,而是从旧知识中衍化出来的。是不断的总结旧知识,发现其中的缺陷,从而进一步推演,而发现新知识。万有引力是旧知识,但是万有引力定律在解释水星的运行轨迹时总是会出现偏差,爱因斯坦从这个现象进行推演,从而推出了解释时空的相对论。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一个典型代表了吧。

同样,在春秋时代,还没有出现更好的社会制度,而当时的社会又确实是一片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先王,恢复到原来产生了很不错的社会效果的先王之世,可能确实是比较好的方式。但是他没有说,只能回到先王之世,而是要学生、执政者甚至是全社会能像前两节说的那样的学习,做事,从旧的社会制度中找出一个能更好的解决当时社会混乱的更好的新的社会制度来。而在孔子时代法治还没有被验证为很好的社会形式,或者他也看到了法治推行可能会导致的社会暴戾,所以才不赞成法治,从而推崇先王德政吧。

从春秋时王道政治的散乱失败,到战国秦朝时法治也产生了很严重的社会动乱,再到后来的历朝历代而推行的”外儒内法“”德法兼用“的政治方式,不就是基于”温故“,一点点发现问题,从而推出新的治世方式的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吗?

以孔子的智慧,他不可能会看不到社会是不断前进的,也不可能认为后世子孙会一代不如一代,找不出比先王更好的社会治式出来。可以认为孔子是一个保守的改良派,不认同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但是不能认为他是一个顽固的守旧复古派。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闲读笔记024:为政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