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回重塑音乐品味的权力——移动互联时代下的一众新群体“听觉焦虑者”

《永恒和一日》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公交车、地铁等一切公共场所,总有那么一群人在高放着手机喇叭,被打扰的同时,我们甚至可以本能地做出他们在玩“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的判断,靠的是什么?听觉,靠听觉我们就可以准确辨别,几乎每天,我们都暴露在那几首单一、无聊、刺耳的短视频音乐轰炸下、其中还不时夹杂着夸张的笑声、哭声等音频罐头。

是的,我们的大脑给这种反射贴上标签的同时,也在抗议着,包括我在内,许多人对这种所谓的“音乐”早已产生剧烈的反感,耐不住心中的烦躁,真是想冲过去把他们的手机扔出窗外。

一切现象背后都有因果、都值得我们反思。

听觉焦虑者

最近在知识付费领域工作,为周三的立项(一档古典音乐、电影音乐音频节目)做用户分析的同时,结合我与身边人的经历,构想了一个概念——“听觉焦虑者”。

“焦虑”二字在当下的时代不断被放大,一方面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或许,另一方面也是商业营销策略,但不管是奴隶社会、前现代社会,还是后现代社会,焦虑感一直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感受,伴随着生命的存在。焦虑感大体的表征是:人摸不清方向、内心渴求与现实行为相悖、找不到未来的路,概括起来——活得不满意、又找不到新出路。

我想,一个现代人,一天的被动听觉要远远大于主动听觉(音乐层面),大部分人在传播媒介上,也只是甘于做一个接受信息的终端,街头商家的扩音喇叭、乘客的手机音响……摧残人生理的同时,对音乐爱好者来说,也是品味的侵害与挑战。

我们要重视自己的感官反映,重视这种从生理到心理的反感,这是你自身拉响的警报。所以我提出“听觉焦虑者”的概念,让我们夺回重塑音乐品味的权力,做自己音乐品味的主人。

音乐领域的细分繁多,针对一个子领域、一个人完全可以一头扎进去研究几年、甚至几十年,导聆就显得十分重要,欣慰的是,像现在主流音乐APP的歌单,细分完备,歌曲精选的质量也着实值得夸赞,同时几家知识付费平台也相继推出了音乐导聆节目,作为一个专业音乐学习者,我推崇焦元溥的节目(也是因为张悬的缘故),作为一个未来传媒领域的从业者,看理想的产品定位、内容水准也值得细细借鉴与思考。

嗯,话不多说。总之,公共场所要做一个塞着耳机的安静美男(女)子、同时也要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音乐领域(Genre)、风格(Style),像鲨鱼一样,一头扎扎扎扎扎进去,重塑自己的听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夺回重塑音乐品味的权力——移动互联时代下的一众新群体“听觉焦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