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婆婆,对于给儿媳妇聘礼,带小孩,养老的不同的看法

谈婚论嫁,总免不了谈论聘礼,几乎每一个姑娘婚前都会慎重地思考一下婆媳关系。

 

若说条件允许,没有一个儿媳妇愿意和婆婆住在一起。

 

婆媳矛盾是个千古难绝的矛盾话题。

 

儿媳妇们一面不愿意和婆婆住在一起,一面却又需要婆婆的帮助。

 

生了孩子的姑娘,带着孩子没有工作,去工作了带不了孩子。

 

这个时候就迫切地需要婆婆的帮助。

 

有的姑娘说,婆婆不是帮着自己带孩子,婆婆是帮他儿子带孩子。

 

这话对也不对,孩子是两个人的,男女双方都有抚养的义务。

 

婆婆帮他儿子带孩子,另一方面,不也是帮你带了孩子吗?

 

既然帮了你,就要心存感激。

 

可并不是所有的婆婆都愿意带孩子,有的连聘礼都不愿意给。

 

不同阶层的婆婆,对于聘礼和带小孩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呢?

曾阿姨今年五十三岁,从二十多岁在本地某服装厂做车衣工,如今已退休,有基本退休工资和医疗保险。

 

曾阿姨认为儿子取媳妇应该给聘礼,但要按着男方这边的风俗习惯来,男方有聘礼,女方有嫁妆,入乡随俗。

 

儿子成婚有了孩子,做父母的当然要帮衬着。

 

曾阿姨说,带孩子辛苦,儿媳妇一个人带不过来。

 

等孩子大了,儿媳妇可以去工作,家里多一份收入,小两口的日子会轻松许多。

 

为人父母,辛苦一辈子,都是为了儿女们好。

 

只要儿子能过得好,她做什么都心甘情愿。

 

对于儿媳妇会不会给婆婆养老这样的话题。

 

曾阿姨说,她活了一把年纪,好儿媳,坏儿媳,都见过。

 

无非都是钱作祟,给钱就是好婆婆,不给钱不帮着带孩子那脸色比仇人还难堪。

 

一辈子活到老,真的能指望上儿媳妇的老人,没有多少。

 

反倒婆婆被子女掏干了养老本,老了动不了了,看子女脸色过日子,躺在床上等死的不少。


 

刘阿姨今年五十一岁,自己原本在老家种地务农,老公在工地上干活,无医保社保。

 

后来儿子和儿媳妇都来了城市里打工,孩子没有人带,刘阿姨跟着来了城里,帮着儿子带孩子。

 

刘阿姨一听说有些婆婆不带孩子觉得好笑。

 

她说在她们老家,儿女们都将孩子丢到老家,自己一门心思在城里打拼。

 

你不带孩子做什么,儿女们年纪轻轻,不干活,不赚钱拿什么养家。

 

儿子有了儿子,全家更是要拼命赚钱。

 

娶媳妇要高聘礼,十八万到三十八万,有些地方更高。

 

这些钱都需要农村的父母去打拼。

 

没办法,都是命。

 

不带孙子的婆婆确实有,比如家里两三个儿子的人家。

 

孩子多了,一个婆婆带不过来。

 

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捡偏心的那个带。

 

十根手指,长短不一,偏心的事儿,肯定有。

 

特别有女儿的人家,女儿嫁人,在婆家受欺负,当妈的肯定心疼女儿。

 

这个时候,你说一个老人,作为婆婆,作为母亲,她肯定尽一个母亲的责任,心疼女儿。

 

刘阿姨说,有女儿的婆婆不可能把儿媳妇当女儿看,也没几个儿媳妇,会把婆婆当妈来看。

 

为人吗?看一个理字。

 

就算偏心,做儿子的也得给父母养老。

 

他们那个地方重孝道,你不给养老,被村子里的人嘲笑,甚至在背地里戳脊梁骨,活着没脸。

 

你赚再多钱,总要回家乡,人不得落叶归根吗?

 

村里的人的偏见,会影响到你的生活。

 

你起房子总要披地,红白喜事总要人帮忙。

 

活在村子里有个纷争总需要人评理呀。

 

甚至会影响后辈的亲事,这些都很讲究。



许阿姨,六十一岁,当地某物流公司老板。

 

许阿姨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一个女人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富贵。

 

对于儿子娶媳妇给聘礼,帮着带孙子这些话题,阿姨表示这些简单,也复杂。

 

聘礼肯定要给,根据当地的风俗情况来,自然也要看女方的家境而定,最好门当户对。

 

带孩子表示没时间,她很忙,要忙生意,还要旅行。

 

但肯定给予儿女经济上的帮助。

 

至于靠儿媳妇养老的问题,许阿姨表示很可笑。

 

儿媳妇和婆婆其实是互不相干的两个人,儿媳妇只是儿子的老婆,婆婆也只是儿子的母亲。

 

婆媳矛盾出在哪里?婆婆干涉儿媳妇的生活,儿媳妇觊觎婆婆的财产。

 

这两点都是错误的。

 

儿子成家就应该自立门户,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家,独立去生活。

 

儿媳妇凭什么去觊觎婆婆的钱财呢?你们从本质上来说,就没有什么关系。

 

养老是儿子的事儿,和儿媳妇没有关系。

 

财产也都是留给儿子的,如果两人离婚,儿媳妇凭什么去分人家父母的钱呢?

 

人都要把心态去摆正。


 

张阿姨今年五十四岁,是个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

 

自从年轻下岗后,张阿姨就没有工作过,自行缴纳医保社保。

 

家里收房租,老公做货运生意,家庭生活寻常。

 

张阿姨热爱生活,喜欢烹饪,喜欢种花,喜欢和闺蜜组团去旅行。

 

她说把儿子抚养长大,供儿子念完大学,寻人脉,帮着儿子找好工作,作为父母的义务已经完成。

 

给儿子留一套婚房,其余的聘礼,装修全部由儿子自行解决。

 

至于儿子娶什么样的媳妇,他们不干涉。

 

张阿姨表示自己血压高,心脏也不好,肯定不会带孙子。

 

他们自己有退休金,不需要儿子出钱给他们养老,儿子把自己的小家顾好就成了。

 

但儿子,必须要尽作为儿子的义务,儿媳妇没有这个义务。

 

这份义务也仅仅是,他们老了去养老院,有儿子在身后,不受欺负。

 

张阿姨表示,久病床前无孝子,有的时候亲生儿子都靠不住,更不用提儿媳妇。

 

儿媳妇对婆婆的孝顺,都需要婆婆用钱去堆砌。

 

人都向着亲生父母,儿媳妇也不例外。

 

有些婆婆给儿媳妇的钱,她转身就贴到亲生爹妈身上。

 

她有那些钱,不如活着的时候多买点开心给自己,凭什么给别人花。

 

所以该吃吃,该喝喝,好好享受余下的人生。


最后一位霍阿姨,是一名退休的大学老师,今年六十岁,退休工资和医保待遇不错。

 

霍阿姨是一位优雅的老人,退休后的日子过得很充裕。

 

阿姨年轻的时候也善于投资,家庭条件很不错。

 

对于儿子结婚需要给聘礼的看法,霍阿姨表示,她们不干涉,也不会贴聘礼的钱,婚房家里有。

 

他们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两个人结婚,挤在学校宿舍里,所有的家当都是夫妻两个人一点点攒下的。

 

现在年轻人的婚姻充斥着太多俗世的铜臭味,偏偏有些姑娘还总喜欢打着爱情的旗号。

 

良禽择木而栖,人都有慕强的心理,这本没有错,双方都要量力而行。

 

霍阿姨表示更看重精神上的契合,三观不正的人,她瞧不上。

 

婆媳要基于相互尊重的前提,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人。

 

人格独立,经济独立。

 

至于婆婆带小孩的话题,霍阿姨很重视子孙后代的教育,会在金钱上给予支持。

 

带孩子自己年纪大吃不消,可以请保姆在生活上协助,不能让小孩子脱离大人的视线,因为保姆并不那么靠谱。

 

但带孩子的问题还是需要尊重孩子母亲的意见。

 

如果儿媳妇不需要带那最好,她现在还走得动,想四处去走走。

 

关于养老的问题,霍阿姨说,他们好几个朋友商量过了,到时候在乡村去找个大院落,种花种草。

 

老了走不动了,一起出钱,寻两名工作人员,负责饮食,帮着料理生活。

 

真到需要住院的时候,那也到了人生的弥留之际,但希望能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


作者结语

 

我了解的仅仅只是个别人的意见,不能代表所有婆婆的态度。

 

但基本所有经济能自足的婆婆,其实都不需要儿媳妇给他们养老。

 

因为所有的婆婆都懂,儿媳妇嘴中所谓的养老,不过是在老人动弹不了的时候,有一口水和食物。

 

但有些儿媳妇就认为,这些水和食物就是她的恩赐,因为夫妻共同财产。

 

哪怕她自己的钱都装兜里,吃喝都是男人的钱,哪怕男人的钱,一部分源自于公婆于物质和金钱上的给予,她也这样认为。

 

如果一个儿媳妇没有得到过婆婆的帮助和金钱,你觉得婆婆年老后,这个儿媳妇会给她食物和水吗?

 

这个儿媳妇不管这样的婆婆,这样做,对吗?

 

她没错,婆媳本来就没什么关系,所以那些不出聘礼不带孩子的怨恨不就显得可笑吗?

 

在婆婆给予了小家庭金钱上的补贴,给予了抚养后辈的帮助,公婆年老了,子女是不是该显出一份人性?

 

如果老人生了重病,亲生儿子都未必会花重金将老人送去医院。

 

老人自己也舍不得这些钱,不过是忍着痛和折磨,等着死神的降临。

 

这样的结局还谈什么养老。

 

老人们只期望年轻时对子女的付出,换得垂垂老矣时,子女奉上的基本生命物质。

 

他们只想,贪余生一口气,念此生一丝情。

 

期望往后的养老院,在社会的监督下,会越来越符合人性的需求。

 

愿所有对子女付出爱和金钱的老人,在年老体衰后,都能得到一份善始善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同的婆婆,对于给儿媳妇聘礼,带小孩,养老的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