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果敢?
对自己应对困难情境时的一言一行有充分的自觉意识,清楚知道那样做是为了什么?而且内心平静。即,完美处理生活中各种困难情境和考验。
果敢,就是在任何情境中都能做自己!
困难情境中的三种反应
退让
退让原因
自我说服
错当自我安慰,并当作自觉选择。(陷入小事不争,大事不会争的死循环)
贬低目标价值
退让本质
在面临困难时不够努力,在没有“尽力”时就放弃(担心和顾虑)
退让的后果
让我们形成自我安慰而不愿努力的习惯,降低对自己的满意度,失去锤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并可能将积累的负面情绪以攻击的形式发泄给亲近的人。
如何破?
想要减少陷入退让状态的次数,首先要做的,是对自己坦诚,明确并重视自己的目标。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对自己在追逐目标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进行监控,不断提升自己的努力水平——这需要我们对努力有正确的理解。
减少陷入退让状态的次数还需要我们能够细致地观察自己内心的活动,减少和消除过快的自我说服和贬低目标价值的行为,以理性和平静的方式,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选择。
果敢体现在我对权利的主张上。我有责任让别人更清楚我或我的团队的权利所在,没有其他人对此负有责任。当别人侵入我们的权利边界时,我有责任清楚地提醒他们。
攻击
负面情绪
忘却最初目标,用自己方式宣泄情绪
外在表现失控
攻击状态下达到的结果,常常是错误归因,看不清背后深层的缘由!
明确自己的目标,观察和发现自己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的触发点,并对其给予关注。这是避免进入攻击状态的重要方式。
对触发点免疫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敢于表达,但不信口开河。
坚持立场,但不固执己见。
表达诉求,但不强加于人!
果敢(追逐自己目标过程中,应对困难情境时,展露出的坚强和勇敢)
对于果敢的误解
果敢就是说“不”
果敢就是“做自己”
果敢就是“强势”
固执就是坚持
果敢力:做出有意识的选择能力
果敢力是一个人做出的有意识的,有利于达成自己目标的选择的能力,是一个人无论处于怎样困境中依然能够想办法全力推动事情进展的能力。
拥有选择并根据情境需要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目标达成的选择才是果敢。
一个人在与人互动中,虽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但他在整个过程中,无论互动的情境多么困难,都能够保持对情绪的控制,以开放的心态全力学习,不断思考新的方法,并对所能采取的策略进行了合适的选择。
也就是说,他在这种困难情境中,已经“尽力而为”了。这也是果敢,而且这种果敢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因为这种情境尽管不如达成目标那样让我们“满意”,但它却会让我们“无悔”,而不是像攻击或退让那样,会在事后让我们感觉后悔或对自己当时的表现不满意。
具备果敢力的人,有哪些特征?
目标清晰且积极主动,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主动追逐它;
● 情绪和压力处于可控状态,这是一个人能够进行有效思考的基础;
● 心态处于开放和学习状态,能够有效捕捉当下的信息并进行处理;
● 思维处于创新状态,能够基于对问题的分析而想到新的思路和方法;
● 在行动上能够选择有效的策略推动事情进展;
● 无论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都会因为尽力而无悔。简单地讲,处于果敢状态的人是目标清晰、积极主动,并不断为达成目标而想方设法的。理想的果敢状态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形容:专注、冷静、开放、积极、学习、创新、选择——无论情境多么艰难。
困难情境中的果敢力实践
我努力申请,你坦然拒绝
一个人努力申请,一个人坦然拒绝,不留任何顾虑、失望和猜测。在需要时,重新再来。
团队的高效依赖于个体的果敢
级别越高越要果敢
竞争是为了让自己更优秀
第一,哪怕是在受到竞争对手的攻击时,自己的选择也不受制于对方,而是始终为赢得客户而努力,并让自己的言行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目标的达成;
第二,赢得竞争的关键是创新和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让对手更差。
观点是用来被挑战的,不是用来证明自己的正确的
承受否定,并积极应对
能够在被强烈否定时,瞬时恢复自信并提出新的思路,这才是自信的高级阶段——也是果敢程度更高的表现。
经历的每一个挫折都是在让我准备好,然后等到你
在任何情境中做想要成为的自己
良好的果敢力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在每次人际互动中学到东西。
身处果敢状态的我们,将能够践行“观点是用来被挑战的,不是用来证明自己的正确的”这一理念,从而让自己的观点在碰撞中不断升华,变得更完善。
果敢是我对双赢的追求。我捍卫自己的底线,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以此建立彼此间更加平衡、健康和持久的关系。
我们如何变得更加果敢?
目标+困难情境
努力的对抗
人际互动中的博弈
目标分层的“甜甜圈”我的和你的
甜甜圈BBS模型
B:Boundary.边界
B:Bottomline.底线
S:Space.空间
我的这个‘B.B.S甜甜圈模型’中的空间也可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我们与人互动时,期望对方做出的反应——我把它称作‘愿望’,因为我无法控制它;
另一部分则是我能做的‘努力’。
让言行服务于目标达成
不管你的意图如何,如果你的言行事实上产生了你不想要的效果,你的言行就已经不再为目标服务了——你就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
“应该”与“希望”
“应该”与“希望”在果敢的状态中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直到“尽力”,并在努力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让点滴言行都服务于自己设定的分层目标,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发生。
你的希望和别人的应该,有的时候只是你觉得应该,而你希望的样子,别人不一定认可。这个时候要问下自己的初心,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并以此为参照决定自己合适的下一步行动。
为了“是”才说“不”
甜言蜜语和情感绑架
理由与借口
心理建设:理性看待困境
ABC模型
这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经典模型,因为从左到右前三个格子里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是A、B、C,因此这个模型就叫ABC模型。
“在你的例子里,触发情境(A)就是你在向老板汇报工作时,他不仅不肯定你,反而严格地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他的这个做法给你带来的感受就是你的心理/生理反应(C),正是你的这种反应(C)让你进入‘冷暴力’式的攻击状态(最右边的格子: Aggressive or Passive——攻击或退让)。
“乍看上去似乎是触发情境(A)导致了你愤怒的心理/生理反应(C),但其实不是。真正让你生气的根本原因,是你对老板言行的看法,也就是那些植根于你内心深处的、很多时候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信念(B)。如果你的信念(B)是理性的,你的心理/生理反应(C)就
很可能会是平静的,或者至少是受控的,你可能会认为老板那样说话只是他的领导风格问题,不是有意为难你。
“在很多时候,我们的那些非理性信念是藏在潜意识中的,如果不能对自己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反思,就无法觉察到它们的存在。我们只有把那些真正引发我们脱离果敢状态的非理性信念找到,才能够在困难情境中,不再受它们的约束,从而拥有更多的选择。否则,我们就会像卡尔·荣格所说的那样: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由内而外的果敢
一个人没有强大的内心世界,是很难有外在的果敢言行的。强大的内心世界,是支持我们在困难情境中进行有意识的选择的基石。
从小事中练习果敢,才能体现出见微知著的学习力量!
后记感悟
这本书让我想起之前读过的《心理界限:做不轻易让步的自己》。也有个观点: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不见,而会积攒在一起,在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突然爆发,会让你措手不及。
果敢力,我的理解是有自己的底线和边界。不惹事,也不怕事。永远争取自己生而为人的权益!
但是,果敢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有时候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况:自己不好意思张口争取,总是自我安慰,不断贬低目标价值;有时候又比较极端:凭什么侵犯我的合法权益?大家都是爹妈生的,父母养的,我又没花你一分钱,又没拿你工资,凭啥受你的窝囊气?直接脑子一热,盘他!
所以,果敢力对每个人来说,是在这个世上体验美好生活的一种刚需能力。我们应该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事锻炼,否则就是小事不争大事不会争的尴尬局面了。
果敢力最完美的境界就是事前预判事情发展方向,并能初步从脑海里制定出几种方案、事中实时调整状态,让事情发展的方向始终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所以,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剖析情绪的演变过程,多和自己内心沟通多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久而久之,你就拥有了果敢力!
我觉得日常总结反思以及冥想是个不错的培养果敢力的方法。所以,让我们做个在任何情境中都能坦然面对都能勇敢做自己的果敢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