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人们总会遇到让我们困惑、痛苦的事情,而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我们该怎么做呢?是自暴自弃还是勇敢的面对生活?当我们处于崩溃边缘的绝望时候,到底该如和抉择找到希望?当你觉得生活无意义时,该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或许《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能给我们答案。

本书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本书通过讲述作者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为其存在主义分析治疗提供了依据。这本书出版后,就被五次被评为美国高校“年度最佳图书”,英文版本前后被印刷了100多版,而且还被翻印成了21种其他的语言,销量达千万册。

本节我将通过三个部分来讲述书中的精华。第一部分就是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从被关进集中营到被释放,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这三阶段分别是惊恐、冷漠、恢复。第二部分通过集中营的例证阐述什么是生命的意义?第三部分讲述实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讲讲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作者说,通过他的观察,集中营囚徒的精神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惊恐 第二阶段冷漠,第三阶段是恢复阶段。

好了,我么们先来看一下第一阶。第一阶段是惊恐的。作者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最终被押送到了集中营。作者进入的集中营的第一站是奥斯维辛。当火车进入岔道,显然是要驶入大站时,焦虑的乘客中突然发出一声惊呼:“站牌,奥斯维辛!”霎那间,每个人都心跳骤停,奥斯维辛——这个名字代表着所有的恐怖:毒气室、焚烧炉、大屠杀。火车慢慢地,犹豫地继续行驶,似乎也在尽可能地拖延乘客意识到恐惧的时黎明已至,集中营的庞大轮廓渐渐清晰。长长的铁丝网、岗楼、探照灯,还有几排衣衫褴褛的囚徒在暗淡的曙光中沿着笔直而荒凉的大道走向无人知晓的目的地。终于,作者们进站了,车厢里最初的寂静被粗暴刺耳的命令声打破,从那时起,这成为了作者在集中营最常听到的声音。它有时极其近似于垂死者最后的哀号,但又有所不同,因为这是一种刺耳的嘶哑声,像是一个持续遭受砍杀之痛的人从喉咙里不断发出的惨叫。进站后,所有人员排成两队,党卫军的一名高级军对这两队人开始进行挑选,这次挑选是生死攸关的判决。因为经过这次判决,在这批被转移的人中,大约90%的人要走向死亡。分到左边的那些人将从站台直接行进到焚烧室。庆幸的是作者没有被分到左边,从而活了下来。晚上,作者向待在那里时间较长的询问作者的同事和朋友被送到哪里时,这位囚徒随手指向几百码外的烟囱答道。“你的朋友正慢慢地飘向天空。”。

然而在第一次挑选中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也是受尽了折磨,他们除了赤裸的身体一无所有。他们饥寒交迫,还得干繁重的体力活和遭受看守的毒打,例如新来的犯人通常会被指派去清扫厕所和清除粪便,在道路蜿蜒曲折的运输途中,粪便经常飞溅到囚徒的脸上,一旦他们表现出厌恶,或者用手擦去粪便,就会招致一顿毒打。又例如清晨,天还没亮,囚徒就得起来排队,大家都害怕迟到或者站在后排。因为,如果有令人不快或遭人厌恶的工作时,囚头儿通常会在最后几排挑选他想要的劳动力。接下来,被挑选的劳动力必须步行到另一个地方,在怪异看守的监督下干特别恐怖的活。有时,为了抓住偷奸耍滑者,大囚头儿也会到前排选人。一阵拳打脚踢后,人们的抗议和哀求慢慢平息,被选中的受害者将在喊叫和鞭打下被驱赶到集合地。白天干活胳膊累到脱臼,晚上他们直接睡在木板,一些人还是悄悄把沾满泥浆的鞋子当枕头。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囚徒是及其容易生病的,那么病情严重的病号会被扔到一架两轮车上,由犯人拉着送到另一个集中营,这样的事还常常发生在暴风雪天。如果哪个病号在车子出发之前死了,也要一起拉走。名单上的号码一定要对得上!一个犯人的意义就在于他有号码,因此囚号才是最要紧的。犯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号码,不管你是活着还是死了,死活倒不重要。一个“号码”的死活无关紧要,号码所代表的犯人的生命更无所谓。你的命运、经历、名字全都失去了意义。

囚徒心理反应的第二阶段是冷漠。作者说在在心理反应的第一阶段,某个囚徒往往不忍目睹别人被罚示众,也不忍目睹泥潭干活的囚徒被抽打,但是几天之后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囚徒的眼睛将不再躲避这一切,他们的情感变得麻木,他们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例如当某个囚徒因病死去后,其他囚徒会接近体温尚存的尸体,有人夺走死者剩下的土豆泥;有人认为死者的木鞋看起来比自己的要好,就把它换走;有人换走死者的上衣;连只拿到细绳的人都会因此沾沾自喜。

第三阶段就是解放后囚徒的心理反应阶段。释放后的犯人解除了集中营的压迫,自由的美梦变成了现实,但是他们真的能获得自由吗?答案是不一定。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旦得到解放,反倒面临着某种危险,尤其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突然消失的情况下。正如潜水员突然离开潜水舱会损害他的身体健康一样,犯人突然从高度紧张的集中营得到解放,也可能遭受道德和精神方面的损伤。例如他们很可能由被压迫者成压迫者。例如路过绿油油的庄稼地,一般人可能会绕道走,而他们就会过去故意踩着庄稼走。还有个囚徒在释放后告诉作者:“我一旦能够回家,这只胳膊要是不沾上血迹,我就把它锯掉!”,另外当释放回家后的囚徒他发现故亲人已逝,而且永远不会出现,这又是新的痛苦。

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开始为您讲述第二部分内容,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作者说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必须首先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作者在集中营看到了太多因为绝望而死去的人。例如作者就讲到他的号长告诉了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梦里有人告诉他1945年3月30日他能够得到解放,他充满了希望,确信梦里那个声音所说的是正确的。但随着日子的临近,战争极不可能在那个日子结束,2月29日,他的突然病了,发高烧。3月30日,就是梦中声音告诉他战争将结束的那一天,他陷入了昏迷。第二天,他死了。我们分析最终的死因是预言没有如期兑现,他绝望了。这使他身体抵抗力急剧减弱,导致潜伏的伤寒感染发作。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活下去的意志都没有了,身体也就成为疾病的牺牲品。

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作者给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有三种途径:取得成功、心中有爱、忍受苦难。

取得成功不难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那么心中有爱又是什么呢?在集中营生活的经验表明,人还是有可能选择自己的行为的。有足够的例证说明,人可以克服冷漠,克制暴躁。即使是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人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识独立。在集中营生活过的人,都记得那些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了别人的人。但足以说明一点: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例如作者又讲了个例子,一个饿得半死的犯人闯入土豆房偷了几个土豆。事情被发觉了,一些犯人认出了“窃贼”是谁。号长听说以后命令大家交出那个人,不然全体犯人就得饿一天。而那个被交出的犯人就要处以绞刑,最后那2500个犯人更愿意斋戒一天。

我们再来说说忍受苦难。作者说不管我们经受过多大的苦难,将来那都是一笔财富。正如尼采的话:“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即使在看似毫无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之意义。例如一名年迈的、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全科医生向作者咨询,他无法接受妻子的死亡,痛不欲生,于是作者问他这样一个问题:“医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后还活着,那会怎么样?”“啊,”他说,“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啊!”作者又说“你看医生,她免除了这样的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当然,代价是你现在还活着,并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他没再说话,摇了摇头,悄然离开了作者的办公室。在一定意义上,一旦找到了意义(比如牺牲的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以上就是全书的基本内容,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本书通过作者在集中营亲身经历为证据,也即囚徒在集中营会经历惊恐、冷漠、恢复这三个阶段,并且通过这段经历作为例证,给我们说明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是在绝望中也能找到目标和希望。最后作者给我们说明了活出生命意义的三种方式:取得成功、心中有爱、忍受苦难。如果你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不幸,不妨读读这本书,也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