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读《儿童人格教育》有感

    作为一线教师,很多与学生打交道的琐事可以磨灭老师的激情。放眼班级,这孩子又惹事了,那孩子又不完成作业,谁谁谁上课又在睡觉····老师仿佛救火员,随时严阵以待,用着耐心、爱心,消灭滚滚浓烟····

    常说老师对孩子要有耐心,要有爱心,但耐心是有限的,爱心是需要感化的,总是一句空虚的口号,更让老师和孩子在各种问题的波浪中起起伏伏。

        “看明白孩子的这些表现,并且用同情和理解去帮助孩子们走出这种阴影。”“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有些问题无法避免。在问题儿童身上发现的问题只是表象,这些问题的根源,都直指向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追求优越而做出的错误选择和错误方法。要真正从根源上帮助问题儿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人格的形成和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儿童人格教育》中如是说道。简而言之,行为的背后必有动机,必有根源。看到这里,我的内心不断地波动。当我们教师不再只是空有一腔热血,而且带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很多时候,面对问题,保持心态的平衡远比认真解决问题来得更为关键。”

    我们是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是班级普遍现象。参工那年,学校安排我去教三年级。上班之前,我爸又担心又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还是要把学生“压”得住,不要被学生欺负了。尽管相信我应该不会被学生欺负,但当年懵懂无知的我,面对低年级孩子犯的错误,为了“压”住他们,简单粗暴地斥责,甚至有时候还会打几下手板。时间不慌不忙地向前走着。我只记得,于我而言,我期望用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于他们而言,或许当时有用,事后怎样变化,我们不也继续当着“救火员”吗?感谢时间的魔力,确实让他们成长了些。

    四年过去了,所带的班级即将面临毕业。当和学生再回首往事,往往诧异,曾经某个在我看来毫不在意的细节,在学生心里却埋下了根,或许还发了芽。

    班上有“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孩子,班上有“学习提不上兴趣,常常不完成作业”的孩子,班上有“在老师面前怯懦、胆小”的孩子……班上六十多个孩子,性格迥异交错。同学们都说我现在比之前温和很多,孩子们能感受得到是现象,背后的原因,我自己知道。

    小凯是班上调皮的孩子,聪明、情商也高。好像是四年级转来我班,以前在外地父母打工的地方就读。转回老家就读,小凯相当排斥。他妈妈以前疏于对他哥的教育,待他出生,妈妈为了弥补,对他很是宠爱。可回到老家,奶奶不仅带着他,还带着性格好强的表妹。孩子都小,免不了争抢东西。他觉得奶奶偏爱一手带大的表妹,落差感十足。小凯刚来时,成绩处于班级中游,但常常干坏事。因脑袋瓜灵活,我不止一次地叫他到办公室来训导、劝诫:“你这么聪明,要是把心思用到学习上,你的前途不可限量,不要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了。”孩子在我面前,连连点头,很有礼貌,出了办公室转眼便忘了,呼朋唤友,又投入到玩耍中去。面对他,我头疼,这么机灵的小孩,总有种可惜的感觉。

    现在再回头看,孩子确实有孩子的错误,而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立马意识到错误,即时纠正。但往往是期待值太高,很多孩子并不能立马做到。如果当初我能保持着一颗平常心,看到行为背后的根源,给予关爱,和孩子的情感一致,再不断地提醒、强化,是不是小凯也能有很大的改变?

    如今六年级,再面对小凯,我不想简单粗暴地呵斥几句、打几下手板。聪明的他举手回答了问题,总忘不了隔空和朋友炫耀;要是回答错了,也总忘不了往后方转个头,寻求安慰。他喜欢说话,我让他上讲台听课,美其名曰陪伴我、保护我,他硬是可以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又拘谨地离我一段距离。他的身上明显地透露着想要获得关注的信号。

    诚如书中写道,没有哪一个孩子是不愿意努力追求优越感,只是很多的孩子走错了方向。面对像小凯这些个走错的孩子,老师还得追根溯源,才能解决问题。

    多次和小凯交流,多次地给予他信任。如今的小凯虽然成绩进步不明显,但犯错的频率有所减少。我不敢归功于自己,我相信在时间和信任中浸泡的孩子,总会开出自己的花。那朵花可能有刺,但是自己努力开花的结果。

    小凯只是班上几十个留守儿童中的一个,因他表现过于突出,所以我尽力帮助。留守儿童本身就存在家庭教育的缺失,那些没有被我关注到的孩子,又该是何去何从,哪怕他们都会长大。

    别人都说,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掌握着学生的命运,也决定着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我执教的小学,陪伴孩子成长的,只是他们人生之路的最初一段,这一段路程又会给他们的未来奠定什么样的底色?

    “教育儿童的首要,也是核心问题,即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格。”“要在童年时期,培养和建立儿童独立、勇敢、自信、不畏艰难的美好品质,并且培养儿童与他人、集体的合作能力。”希望自己能怀揣这样的初心,看到更多的孩子,保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衡心态,面对学生,面对自己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读《儿童人格教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