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

今晚,我终于到颂雅琴社坐了一阵子,从八点多到十一点,不知不觉间时光飞逝,时光它不知道我们的谈兴正浓呢。

最初从哪里说起的呢?从听香草的琴歌推介视频说起,在其夫君郑永生的镜头里,香草或抚琴而歌,或侃侃而谈琴歌艺术,或凭栏凝眸,他们夫妇二人将琴艺琴歌这种文人艺术与当下的生活相融,共同探求艺术境界,令我这种初学者感佩不已。

戴老师谈到时下里人们学古琴,唱琴歌,需要不断地探源守正,这才是正道。我们谈到了形神兼备,谈到了一滴水里看大海。

他听我弹了几支曲子。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更指出了我的不足。的确,我只是想着怎么把肌肉记忆中的曲调弹出来,而关于呼吸之道,放松之道,我根本无从领会和展现。也就是说,我只是在追求形,且是蹩脚的形,并未触及神,抑或并没全身心地投入弹唱之中。我害怕自己弹得不流畅,害怕弹错了曲调,太多外在的因素制约着我,我没法将自己释放出来。幸亏因手受伤弹得少,否则,我会在经常的练习中强化错误和不良习惯。

戴老师给我指出了不足,其用意并不仅限于此,而是,他要带我朝着光亮的方向进发。于是,接下来的谈话就尤其有意义且有意思了。

他给我们讲了琴道,文化之道,教育之道,生命之道。原来,万法同宗,万宗同源,万源同道,我们只需要守正出新!

古琴作为文人艺术,一直以来有着别的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独特吸引力。古琴注定是属于自孔子发端的无数文人探寻生命神品,体验至宏至微奇妙雅趣的绝美之器,是古今文化人不断完善自我,探求至简至道的重要路径!借由古琴,我们安顿好身心,让灵魂回归精神家园。

书法家在书法艺术里寻求书法之道,画家在绘画作品中探索神品逸品妙品能品,古琴家也是在弹奏古琴的过程中摆脱庸人、士人、君子的角色限制而致力于成为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春秋时代的孤独人孔子,之所以伟大在于三点,一是追求理想人格的强烈愿望,二是学而不倦的精神和态度,三是现实世界中的广泛深入的实践。他推崇仁,探求仁,奠定孔门儒学体用互为表里的哲学基石。哲学是帮助人成为人的,弹琴亦是帮助人成为人的,帮助人如何在滚滚红尘中坦然自处,从至宏到至微,抑或从至微到至宏,一脉贯通,不断为生命加持,不愧对这一身皮囊所能拥有的几十载光阴。所以,弹琴之时,调匀呼吸,击弦之际,追求理想人格的愿望强烈,精进修行的态度在“沉怀观道”中,生命的实践体验融入其中,神在形中,形为神役,不断加持,日新其道,这便是弹琴务本之道,探源守正之道!原来,心中有圣人,有至境,才是我们不丢掉自我亦不分离自我的法宝!

心中的迷雾在一堂这样的好课中渐渐消散。我终于看见了前方的光亮!戴老师再三强调,探源守正很重要,我们需要在学琴悟道中不断地认识标准,贯彻标准,达成标准!因标准而悟规则,而有节制。

机缘巧合,明白了标准之后,又怎么做呢?不要从各个角度评价一锅饭香(多么生动的譬喻)了,放下执着,精进修行即可!学琴之道不在于技法,而在于人之修行,自己要始终寻求一份生命的光亮。光亮在哪里?从一线天到日月大光明,明心见性,与光亮同在!与真同在!每次抚琴之时,若能体悟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人生的光亮便在前方!

在我们教育人的心目中,“全息育人”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在今晚,我终于有新的领悟。教育是相通的!文化是相通的!以一粒沙来观照世界,其美妙之处不可言说!

是呀,当戴老师聊起老庄、孔子、范仲淹、辛弃疾、叶嘉莹,聊起开列的书单,聊起家庭教育之道……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亦是妙不可言!

为何学琴,为何弹琴,我心中的目标清晰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上下求索,抵达至境!

回到家里,重新弹唱《黄莺吟》,开始有一点新感觉了!最近重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今晚颂雅琴社的这一课的确是源自心灵的教学,让我深入地理解了教学的本质!一个人的成长关键处,就在于命运的转角里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指引!谢谢戴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