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秘密:掌控自己,才能从容应对随时变化的未来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需要高效率的时代。

有研究数据表明:我们每天会接收到12万g的信息,相当于240台硬盘容量为500g的电脑所能存储的信息量,而这还只是我们一天内接触到的信息。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被严重分散,甚至疲于应对,被折磨得精疲力尽、无精打采。

但面对同样的情况,高效率人士却能掌控好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更高效轻松地完成工作和任务。

我们都想要变得高效起来,不过大多数人的高效都只是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以为投入更多的时间就等于高效,但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只是在假忙,好像什么都没干好。

由此可见,时间多并不等于高效,花更多的时间,也难以带来高效。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如何才能变得高效?

效率研究专家查尔斯·都希格在《高效的秘密》中告诉我们:高效并不是超额或拼命工作,更不是牺牲生活,而是少做无用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作者查尔斯·都希格是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哈佛商学院的企业管理硕士、《纽约时报》商业调查记者,曾获得被称为“新闻界诺贝尔奖”的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普利策奖,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报告奖、国家记者奖、乔治·伯克奖、杰拉尔德·勒伯奖等诸多重量级奖项。

《高效的秘密》是查尔斯·都希格潜心研究神经科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人性化的思考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如何激发动力、设定目标、保持专注,从而更高效、更从容、更出色地完成需要做到的一切。

01  主动选择,才能拥有掌控力,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

无论汽车、飞机,还是火车、轮船,要想达到目的地,都得保证动力充足。人也是一样,无论要做什么事,都要拥有动力才行,如果老是熄火的话,能不能完成都是个问题,更别说高效完成了。

可以说,动力是高效率的源头。虽然说不是有了动力就一定能高效,但没有动力是肯定高效不了的。那么,如何激发自己的动力呢?

作者经过研究后发现,动力是一种可以学习和锻炼的技能,激发动力最重要的是拥有掌控力。所谓掌控力,指的是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局面、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外界环境。

有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对掌控力的需求其实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需求,比如小孩子学会走路和吃饭之后,大都更倾向于自己做这些事,哪怕自己走路可能会摔倒、父母喂养会更省力,孩子也更喜欢自己完成,因为这会让他们的大脑感觉自己能掌控局面。

拥有掌控力的人,往往会更努力、更自信、更坚韧、而且寿命也更长。想要拥有掌控力,我们就必须得独立做决定和选择,因为拥有选择权会让我们的大脑觉得自己能掌控局面,由此产生动力,推动我们前进。

所以,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即使会面临很多被动、复杂、繁琐的局面,但却可以通过主动做选择,来提升我们的掌控力。

比如,当你要回复一堆杂乱枯燥的邮件或者消息时,你可以选择其中一小部分先回复;当你要处理很多项任务时,你可以先从感兴趣的或者简单的任务开始做;当你要做很多家务时,你可以选择先做简单轻松的。

总之,尝试主动做选择,这是对自己的价值和目标的肯定,能帮助我们拥有掌控力,从而激发动力。

激发自己的动力除了要主动选择外,我们还要给自己的选择赋予意义,因为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即使是我们主动选择的,也仍会感到难以完成和坚持,甚至想放弃,而给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赋予了意义,就更容易激发动力,更好的坚持下去。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新兵都要经过很痛苦的高强度训练,而当他们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教官就会让他们互相问对方为什么要来参军,是为了家人还是为了理想之类的问题,通过彼此提问,新兵把艰苦的训练转化成了有意义的决定,动力也就随之产生了。

所以,如果在生活中或工作中,遇到了自己不喜欢或者很艰巨的任务,我们就应该给它们赋予意义,把它们和自己的人生目标、价值观联系起来,把它们看成人生路上的一个脚印,告诉自己,完成它们会让自己离目标更近。

把它们变成有意义的选择后,我们能够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巨大情感回报,这可以激发我们的掌控力,给我们前进的动力。

万事开头难,而激发动力可以让事情的开头变得相对简单一些。激发动力的核心是自己做选择,证明自己拥有掌控力,给自己的选择赋予意义,证明自己正在靠近有意义的目标,这会推动我们前进。

02  延展目标与smart原则相结合,才能有效制定出可实现的目标和计划。

动力就像汽车的油,有了油,汽车才有前进的动力。但汽车光有油肯定不行,还应该有目的地和路线,汽车才能发挥作用。

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光有动力显然是不够的,我们也要知道该往哪走,该怎么走,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要设定自己的目标,这样动力才能发挥作用,推动我们朝着目标前进。那么,应该如何制定目标呢?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通用电气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了。通用电气为何能如此成功?该公司高层曾自豪的表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乃是他们公司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建立了一套能够帮助员工准确设定目标的系统,这套系统就是smart原则系统:

Specific(具体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chievable(可达成的)

Realistic(现实的)

Timeline(有完成期限的)

说的简单点,就是smart原则要求制定的计划必须切实可行,目标必须能够实现。

通用电气公司要求各个部门和员工每个季度都要按照smart原则制定目标和计划,而按照smart原则制定目标,就促使员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不仅仅是希望完成某个目标,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而是去研究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如此就把笼统的愿望变成了具体可行的计划,这使得通用电气的业绩得到了迅速增长。

但仅仅遵循smart原则就够了吗?在通用公司实行smart原则的过程中,公司高层发现,并不是所有部门都取得了效果,有的部门甚至濒临崩溃。

出现这种情况,公司高层的第一想法是认为这些亏损的部门制定的目标不符合smart原则,但很快这种想法就被推翻了,因为即使亏损的部门制定出了完全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和计划,但亏损仍在继续。于是公司高层派了顾问团到亏损的部门做调查研究,这一研究就发现了smart原则的漏洞。

原来,这些亏损的部门为了符合smart原则,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喜欢着眼于容易完成的短期目标,甚至是没有意义的目标,而忽视了长远目标。

符合smart原则的短期目标都是具体可实现的,经常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使得很多员工,甚至管理层都沉溺于这种完成简单任务带来的满足感里,从而导致眼光受限,不去思考制定的目标是否有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漏洞,通用电气在90年代又提出了延展目标,也就是长远的、短期内难以实现的目标。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延展目标能够实现提高期望值,促使跳脱现状,从而激发潜能,实现创新和效率上的跳跃。

不过,延展目标虽然能激发潜能,但却往往遥不可及,很容易让人感到沮丧,所以延展目标应该与smart原则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延展目标的存在,可以让我们在按照smart原则制定目标的时候,不会因为追求一时的满足感而沉浸于容易完成的小目标中;而面对短期内难以实现的延展目标,就能够通过smart原则将这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分解成具体可执行的计划,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可以说通用电气的成功,离不开将延展目标和SMART原则的巧妙结合。

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有了动力,还要有方向,有目标,而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就既要设定包含你远大志向的延展目标,也要结合smart原则制定具体可完成的目标。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既知道自己当下应该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还有个长远目标,而避免沉溺于完成短期目标的满足感里。

03  构建心智模型,才能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帮助我们从容应对充满变化的未来。

有了动力,也有了目标和计划,我们就会朝着高效前进。但要想成为真正高效的人,这还不够,因为生活和工作中,会有很多东西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还必须能掌控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保持专注。

不过专注力似乎已经成为我们当下最稀缺的一种能力了,我们的注意力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分散,大脑被干扰得时常精疲力尽,往往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集中不起来。那么,如何掌控注意力,保持专注力呢?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构建心智模型。心智模型指的是我们的大脑会对即将发生的事进行预测和想象。善于构建心智模型的人,会设想即将要做的事情,他们能够想象出很多细节,所以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能更好的决定应该关注和忽略什么。

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经济学家和一位社会学家通过对职场上的高效人士研究后发现,善于构建心智模型的人,确实更懂得如何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而且构建心智模型的方法,是任何人都能够学会的,这个方法就是培养讲故事的习惯。这里说的讲故事指的是讲述即将要发生的故事,也就是对将要发生的事进行预测和想象,想象的细节越多越好。

比如,上班路上你可以想象一下今天公司会发生什么,想象你到办公室后会看到什么、应该做什么,如果开会的时候领导让你发言,你又应该说什么;如果你是一名领导,你可以在开会之前想象一下会议要怎么进行,你会听到员工说什么话,如果员工们都不开口,你又应该怎么做。

当我们在脑海中已经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有了预测和想象,构建了心智模型后,就更容易知道将会发生什么,而等到真正发生的时候也就不会难以抓住重点,无法集中注意力了。遇到突发事件,我们也能够更好的判断应该忽略和重视的信息,而不至于手足无措了。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掌控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那就应该养成讲故事的习惯,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经常想象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你要做什么,如果遇到了障碍或者容易分心的事情,又应该如何解决之类的问题。总之,坚持思考,才能构建心智模型,获得主动权。

萧伯纳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物质,高效率和低效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

这是一个需要高效的时代,我们也都在追求高效,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我们却常常觉得收获甚微;我们想充分利用时间,但却经常发现自己陷入了假忙怪圈;我们学了很多关于高效的技巧,却仍然感觉无济于事。

因为技巧是有限的,高效是一种科学,是一种思维模式。唯有构建高效的思维模式,我们才能更高效、更从容地完成需要做到的一切,才能更出色、更具智慧地应对随时变化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的秘密:掌控自己,才能从容应对随时变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