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读书笔记:血

血是如何生成的?

血的生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营气生化、津液生化和肾精生化。

血的生成

营气和津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肾精也需要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所以然脾胃功能的强弱和摄入物质的营养,直接影响血的生成。

因此脾胃是血之根本。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则气血生化旺盛,血液充足;反之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化源不足,则会血虚、头晕目眩和面色萎黄或惨白的血虚现象。

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靠心气的推动作用,但同时还和肺、脾、肝有关。

肺负责血液的输送,中医有个说法叫“肺朝百脉”,指的就是全身血液通过经脉汇聚于肺,然后肺通过呼吸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肝负责藏血,除了一部血液供脏腑所用外,另一部分都藏在肝里。人休需要血时(比如运动),肝就会把血释放出来,补充给身体和四肢。等到人体处于正常状态后,肝再把血收回来。这就是肝的疏泄功能在调节血液方面的表现了。中医上所说肝不藏血,就会出现咯血、呕血、崩漏等出血现象。

脾负责统血,指脾有统摄和控制血液在血管里流动而不溢出血管的功能。

所以血液是否正常和以上脏器关系密切,任何一个脏器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血液的生化和运行。

除此之外,血液运行还受到其它三个方面的影响:脉管的通畅、寒、热。

脉道不通时就会出现血行不畅的现象。

脉管过寒时就会出现凝血和瘀堵的现象。

脉管过热时就会出现血的运行速度加快,迫血妄行、出血的现象。

血是人体的基础物质,和气一样,时刻支撑着人体正常运行,滋养脏腑、滋润皮肤、补养四肢。

血的病症有哪些?

血的病症主要表现在血虚、血瘀和血热三个方面。

1.血虚

血虚是指体内营血不足的病理现象。

营就是指营气,营血就是指营气化生的那部分血。

引起血虚的主要原因是脾胃功能不健,导致血的来源匮乏。或者久病而营血内耗,再或者外伤出血,以及患出血性疾病,以致失血过多等原因。

血虚的主要症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怔忡(怔忡是以阵发性,或持续发作为特点,病人自我感觉心中剧烈跳动的一种急性病证)、失眠、神疲乏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皮肤干燥、爪甲色淡、头发焦枯。

血虚还有一个普遍的症状,就是既怕冷又怕热。

PS:阳虚怕冷,阴虚怕热。

调理血虚的主要思路就是补血,但要结合具体情况,看看是心血虚、肝血虚,还是脾血虚。

心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心悸、怔忡、健忘多梦、失眠等和心神有关的症状。

肝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爪甲色淡(爪甲为肝之华)、、筋脉拘挛、手脚发麻、月经不调、眩晕眼药等症状。

脾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食欲减退、身疲乏力、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症状。

中医里强调“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生相伴,互相转化。所以在补血的药中一定要有行气的药;补气的药中一定要有补血的药,这样才能气血相生,气旺血盛,否则光是一味补血,没有气的推动,生出来的血还是没有办法流动。

2.血瘀

寒凝血脉、气机郁滞、跌打损伤等均可引起血流不畅,局部血液停滞,从而出现血瘀现象。

主要症状:局部肿胀疼痛,痛处拒按,且疼痛不移,常在夜间加剧。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质黑紫、舌下静脉粗大。体表有瘀血,常伴有青紫色的瘀斑,内脏有瘀血,按压时可以感觉到有肿块,并有压痛感。皮肤干燥、小腿肌肤如鳞甲、脚后跟开裂,尤其到冬天,腿上掉皮厉害。

治疗思路:活血化瘀。

3.血热

是由于局部有热,或者热入血分导致。

主要症状:心烦、口渴、身热、舌绛红,或血热妄行,出现皮肤下出血、鼻子出血、吐血、尿血等出血现象。月经超前或经量过多等,也属于血热的现象。

PS:白血病大多都属于中医里的血热证,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迫血妄行,而这种血热证又多发于阴虚的孩子。但白血病的生成和先天体内带的热毒有很大关系,阴虚和外邪侵袭是后天的促发因素。

治疗思路:清热凉血。

要注意血热当分辨实热虚热,实热者清泻凉血,虚热者滋阴凉血,两者不可混淆。

PS:区别实虚的一个比较容易的办法,就是看症状。如果来得急来得突然,多半是实证;如果时间拖得很长,而且病情总是反复,那多半就是虚证。举例说明:吃了麻辣火锅或者羊肉火锅,第二天口腔溃疡、眼睛红肿、大使干燥,这就是实证。如果长期便秘,睡眠不好、心烦意乱,口腔溃疡反复,这就是虚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医读书笔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