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

有一件事,就是看一本还不错的书,然后花点时间写点东西,有时候真得让我觉得太开心了。

《万历十五年》是六月看的书,然后我就一直在等肥姐讲给我听。我有一个很变态的想法,就是要在内部培养一个能讲书给我听的人,那等我老眼昏花的时候就不用担心看不动书了,不过到那时候肥姐好像也已经很老了。

传说这本书是销量最多的历史领域的学术专著,学术专著啊,可怜我跟肥姐两个加起来对明史的了解也不过是读了几本《明朝那些事》而已。

作者在开篇,说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在历史上是平平淡淡的一年,在书的最后又说,万历十五年,表面上似乎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向了它发展的尽头。横亘在这最前和最后的是大明六个人物的一生功过,际遇起伏。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伴随李贽最后活又活不成,死又一时死不了的自杀结局,作者提出了他的观点,无论皇帝是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还是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五分善舞,通通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原因是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治,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这六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当中,万历皇帝的懒是无可奈何,申时行的圆也是种顺势选择,海瑞已经活成一座道德楷模,李贽是哲学家太高深,肥姐显然对军事将领戚继光比较感兴趣,而我对张居正特别感兴趣,尤其得知他还是头号帅哥的时候。回去看了下《明朝那些事》张居正时期的事情,回到了“高拱,这个人人如其名,性格高傲且极其难拱”的语境当中,哈哈,看了当时明月对张居正的评价,也看了几集央视讲张居正的主旋律主题,也稍微了解了下考成法和一条鞭法,这么看了一些世间已无张居正的解释。莫名觉得有些感动,绝不是当学生时为了要应付作业而特别酝酿的情绪,二十多年,无论阴谋还是阳谋都是一部小心翼翼的奋斗史,无论生前如何风光,死后如何悲惨被清算,无论算不算得上是个无懈可击的好人,至少做过的事情,推行过的政策都有明证,产生过实实在在的影响。不能不说这个一个有大局的人,很崇拜。

一想起明朝的历史,总觉得悲壮的男人很多,其实悲壮的女人更多。杜丽娘长这么大不知道自己家里有个花园,那么以前的生活不是囚禁是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牌坊,闺阁,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伦理。可道德是什么呢?后天养成的合乎规范和准则的东西,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可以后天培养和灌输的,你说道德就道德咯,明清都克己复礼嘛,后来五四运动就兴打倒孔家店,后来又除四旧,现在又兴国学,都会变的呀,我也没什么意见啦,主要是我想到古代的女人被压抑地那么可怜,有点气

也不知道生那门子气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