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宋词(三十三)

【文字家园】

今天我们读朱淑真另一首小令一一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注释:

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此情无限:“春已半”之春愁也。

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输与:比不上、还不如。

芳草:在古代诗词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这也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但多少有些不同。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所见之景,所知之时一一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大约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

“无限”二字,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

这太符合一个古代多情才女的心思了。现在说来,不独是古代,现代,即如当代的才女们,此类经历者,依旧是“典型情境”。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此句,我们读来,是不是写出了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无所栖息的情态?“遍”字,写出滞留时间之长。“闲”字,看来显得轻松,实则用意深重,这正表现了作者终日无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因无法排遣愁绪,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深觉此句神韵满满 一一

天就是天,不管人事。而她却责怪天不管她的忧愁,这真是因忧伤至极而“无理”地怨天怨地了。但稍一细想,也是实在有理。天也确实不管…于是就成了自哀自怜一一表达的,是一种绝望…

世间情事多如水,且各有原因。古时女子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后人也就只能推想其为“常态”。《诗·鄘风·柏舟》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写的就是一个女子爱上一个青年,她的母亲却强迫她嫁给另一个人,她誓死不肯,呼娘唤天,希望能谅察她的心。

朱淑真大约心中虽也有恋人,但却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这都是后人的推想,个中原委谁能知晓?反正是不如意。这也就是我上面所说,“不独是古代,现代,即使当代的才女们,此类经历者,依旧是典型情境”的延伸…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大好春光,风和日暖,本应为良人佳伴享受,可是自己因孤寂忧伤而无心赏玩,全都输给了莺莺燕燕。这既表现出对莺燕的羡妒,又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无情。人不如鸟(人常和鸟比)。这就委婉曲折地表现出孤栖之情。作者在诗集《恨春五首》之二里写道:“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自知!”造语虽异,立意却同。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末两句不但与开头两句相照应,而且隐曲地透露了她愁怨的根源。她在诗中说:“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暮春有感》)“断肠芳草连天碧,春不归来梦不通。”(《晚春有感》)相比可知,她所思念的人在漫天芳草的远方,相思而又不得相聚,故为之“断肠”。

全词至此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情思缱绻,荡气回肠。这是一个凝眸远方而忧伤不能自已的思妇形象。后人也不必附会,个中情思,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所有上乘的艺术作品,就是把形象留下,给人联想,供人品味,教人思索。

文字家园诗词投稿专题

  2022.7.1.壬寅六月初三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住宋词(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