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蜗牛读书产品浅析

一、产品定位

网易蜗牛读书是网易于2017年2月28日上线的全新阅读产品,(区别于网易云阅读),可每天免费读书一小时,以“时间为付费”维度,专注于精品出版书的深度阅读。

二、用户场景需求

三、产品业务逻辑

四、产品功能架构 

五、关键功能分析

找书

1、搜索——目的明确的读者

2、分类——有感兴趣领域的读者

从学科进入,大概是从小习得的习惯,学科和专业的分工,天然与职业成长挂钩。设计上,分类的中英文题目,传承着着浓浓的知识气息,部分来源于网易云课堂、公开课。学术感的图片和严谨的白色(粉笔色)字体,暗示着浓浓的学习气息。

3、领读——没有明确喜欢书的读者


作者写书,领读人写书评。事实上在西方,《纽约时报书评》《巴黎评论》等书评类杂志仍然十分重要。

领读人是一种由出版社和能长期推荐图书的读书大V等KOL,产生的图书发现和推荐机制。

与帮助用户选书的豆瓣通过大众评分机制不同,网易蜗牛阅读引入专家专业评书机制,背景对应人们阅读时间变少,阅读决策越来越慎重。

同时,面对影视、电视剧、网剧、娱乐节目等文化作品,书本作者的话语权式微,引入大V作为领读人,突破传统以书名、作者吸引读者的方式。

4、圈层

这种机制,起到了划分读书圈层的作用。根据知识经验厚度和输出表达能力,划分圈层。这也创新了作者——出版商(编辑)——读者的书籍传播结构。

A 原创者——作者

B 高品质内容再生产和传播——领读人/出版商

C 知识获得者——普通读者

领读人就像当初认证的微博大V一样被放到45度仰望的位置,发现好书,宣讲价值,推动传递。

1)帮助普通用户更快找到喜欢的书

2)帮助普通用户拓宽对书的理解,给予下一步“读”的动力

3)帮助主流视野之外的冷门好书或新作者脱颖而出,出现在大众视野,这也是出版社的宗旨

4)符合不能够独立确定目标和坚持读书的填鸭式教育体制下、巨婴式人群心态特征。

看书

1、3本书 


无限中有限而克制的取舍。帮助用户培养取舍的习惯,减缓书多的阅读压力,他的兴趣获得控制,并聚焦于此,会更容易完成目标,体会阅读快乐。

而三本书本身的精致大画面,也无不流露着读者本人挑剔的个人品味和自信。

2 、1小时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颠覆传统以“本”为单位付费模式,创新以时间为单位付费。书籍本身的价格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的选择,愿意把时间投给谁。书籍重要的不再是犹豫购买,而是被阅读——花时间,同时有收获——写书评。

阅读不再是打发时间,而是花时间。

1小时,接近大城市平均通勤时间;

1小时,接近中午休息时间;

1小时,也接近很多人躺下后睡着钱翻手机的时间……

1小时,而不是10分钟,足够奔波往来与重大场景之间,利用一个break去做准备。

一小时创造了低门槛,利用了赠予用户后不愿失去的心理,类似于优惠券、抵用券,但好处是让用户卖出了第一步。

一个小时,实际上相当于逛书店、翻看、找书、试读的时间,只不过是在手机上。赠送的不是一本书,而是全站书,让读者更想在一小时内尽量翻阅更多的书。每多翻看一本书,都意味着一次触发欲望的机会,而书评已经做足了作者本身都不好意思写,或许也没想到的背书和包装。

1小时,而不是45分钟,又不想被联想到单调乏味的课堂记忆。

而按时间而不是按书籍,也给了用户随意切换、放弃一本书而阅读其它书的自由,降低了决策压力和成本。

书籍之间,读者不用考虑价格上的差异,只看是否中意,也给了新书好书出头之日。

3、共读

好友组队读书的方式,试图补齐在社交上的短板,增强阅读动力。最早在“有书共读”做成核心功能,通过社群力量,鼓励毅力不够的用户完成阅读。

获得感

1、批——读书时及时做的笔记,门槛最低,调动用户生产内容的习惯,完成阅读的仪式感。

2、书评——读完书后,对单本书深度阅读和观点输出,将获得感量化、具象化,放大。

3、问答——对某一话题有更系统的经验。

一问一答,是自我身份的确认,也是学习的基本过程。通过发现问题(需求),培养获取知识的目标感(动力),同时完成经验的传递,进而推动知识本身通过书籍的传递(结果)。

六、版本迭代及关键运营


2017年2月以“免费阅读一小时”上线,4月上线领读和书评功能,8月上线问答功能,2018年4月上线“共读”功能,至此,网易云阅读主要特色竞争力功能完成部署,此后主要对于优质领读人和书评书评的合作运营,以及后续增加共读功能,跳出书籍之外,继续强调用户的阅读主动性和再创作力,以及社交、社区功能。

七、产品表现

1、用户增长曲线 


产品上线1年多,用户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用户评论


好评较多,主要集中在免费阅读一小时、时长付费模式等方面。

3、排名 



排名变化不大,似乎市场份额暂时稳定。

八、总结

网易蜗牛读书通过领读人、书评、问答、共读等KOL、UGC、社群,社交创新,将「找书」、「读书」、「评书」 形成闭环,同时建立起某种社交联系,核心仍是书籍,相较好友助力的微信读书各具特色。该APP同时传承了

至于采用时长机制,是把双刃剑,提醒时间流逝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压迫感,如何更好优化细节值得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易蜗牛读书产品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