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俄罗斯,仿佛才真正的有了活力和灵魂……”
关于俄罗斯之行,
在我结束间隔年旅行之前,就决定想要再补上一次去俄罗斯的旅行。
因为有一天突然冒出这个想法,就失眠了一整夜——
一直想要体验一次,长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还有,最重要的,想要跟他一起,看见欧若拉。
虽然,最后没能走到一起,也把最棒的旅途回忆留下,既然是你提出的分开,也请你放下不要再纠缠……
先放一波预告海报
摩尔曼斯克
在北极·当光绘遇见极光
光绘与极光
每晚都是极光
捷里比尔卡的沉船“尸体”
圣彼得堡
维堡
第一章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跨越1707.54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而陆地面积的11.4%。它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包括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北部,横跨11个时区。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寒冷是它的基本格调,但却无法阻挡生生不息、努力生存的俄罗斯人,无法阻挡大自然的丰厚馈赠。
第二章 战斗民族起源
俄罗斯这个民族自从形成以来,其性格跟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女真、契丹、匈奴等)多少有些类似,骁勇彪悍,一直征战不断,并靠着这样的品格建立了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在其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打败了拿破仑,打败了希特勒,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世界强者,这个民族在战争方面的表现总能令世界震撼。所以,人们才戏称其为“战斗民族”。
“战斗民族”是对俄罗斯人的一种调侃,但并没有什么羞辱或者讽刺的意思。虽然性格彪悍,闻风丧胆,暴脾气,但也非常懂礼貌,外冷内热,同样有着温柔和柔情。
关于俄罗斯你想知道的一切;
【关于网络】:
出国神器漫游宝,介绍过太多次就不多说了,反正我出国只带它一个,走遍世界都可以。
亲测在俄罗斯,我的wifi信号除了在路上太荒凉的山野林间不太稳定外,其他地方都挺好。
当然所有住宿的地方都有wifi,不过速度嘛....有时我还是会选择用自己的wifi。
另外前往贝加尔湖区的部分旅行者会选择电话卡,信号比较稳定,也能实时通话保持联络。当地的游客用电话卡相当普及,并且有不少适合的套餐可以选择,唯一让人头疼的就是与店员之间的沟通,他们不太灵光的英文有可能会让你在购买时遭遇些障碍。想购买电话卡的朋友可以提前在网上购买好。
【关于日常沟通】:
跟俄罗斯人沟通真的是,一言难尽。
明明长了一副欧洲人的脸但是一句英语都听不懂真的很让人捉急啊。幸好我们有一个中国向导
但是你们要相信,人生下来就是语言不通的,靠body language有时也是可行的。
当然你也需要提前下好一些翻译软件, 我是关注了一个叫“俄语之家翻译translate”的公众号,直接把要翻译的句子打进去就能翻译出来,还挺好用,前提是有网络的情况下。
当然这一路上还是遇到极少数会英语的朋友,包括雪场那个仙女姐姐,还有奥利洪岛出来那个西餐厅的老板娘,讲真,比遇到国人还要亲切,恨不得跟她们唠上一阵嗑。
【关于用车】:
在携程查了好多攻略,终于找到我们一致认为最合适的,一位中国朋友在摩尔曼斯克做地接,,简单沟通后告知我们的到达时间,给我们合理的安排了游玩路线,国内朋友关键好沟通,有亲切感,关键拍照也很美,部分照片都是迟队帮忙拍的,使得我们的旅行很完美,有需要可以添加一下;
【关于天气和衣物】:
穿什么,是我出发前最急迫想要知道的。
为此我问过很多去贝加尔湖的人。
得到的答案当然形形色色,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真的穿衣需求是不一样的。
不过我可以给大家保证的是,不论你们穿什么,穿多少,只要在室外多待上一阵,那都会冷得受不了。
而室内又是非常热的.....
所以,我只介绍必要的穿戴:
服装
羽绒服
厚羽绒服,中长款更佳。
由于当地风和雨雪都较大,最好具备防风防水功能。(特别是防风非常重要)
如果可以,在羽绒服里面再套一个冲锋衣效果更好。
裤子
加棉滑雪裤、羽绒裤。
加厚的保暖打底裤。
鞋子
防水雪地靴、户外雪地靴。
由于要在冰面、雪地行走,最好挑选具备防滑功能。
可以在网上提前买好冰爪,便于冰上行走。
另外买好防水喷雾,提前喷到整个鞋上,还有包包衣服,最好都喷上。
帽子
重点推荐护耳、防风、防水的雷锋帽,或者非常暖和的毛绒帽,一定要可以护住耳朵的。
手套
防水的棉手套最佳,由于需要操作手机、相机等,选择五指分开的,当然最好使用保暖相机套含护手功能的。
围巾和口罩
可以选择围脖和口罩一体的,也可以用厚围巾围住嘴巴。当然也推荐带一些好看的丝巾来凹造型。
袜子
我一般穿两双袜子,一双普通的一双羊毛袜。鞋子里也垫了很厚的羊毛鞋垫。
暖宝宝
请大家一定要在国内买好暖宝宝,去到内蒙古就已经几乎买不到暖宝宝了,俄罗斯更加买不到。背上,脚上,手上都可以贴上暖宝宝,还有摄影设备,手机最好都贴上。当然不贴也没啥,像我,虽然每天冷崩溃,但是我都只给手机贴了暖宝宝,其他设备都很坚挺。我....也....很....坚....挺....
【关于要带的东西】:
身份证、护照、所有摄影装备、日常服装、护肤用品、面膜(极寒地区非常干,建议每天做面膜)、笔(填出入境卡用)、暖宝宝、一次性拖鞋、洗漱用品、吹风、简单药品、保温杯、能量零食、转换插头、插线板、移动wifi、便携衣架、大麦若叶以及通便茶或者芦荟胶囊(因为这边蔬菜真的太少了而且太干了,不怎么好上厕所)。
【关于摄影装备问题】:
佳能5DSR 镜头是16-35 70-200 无人机是大疆的御
除了我的iPhone几乎是一到户外就黑屏,必须贴暖宝宝外,这些设备真的挺坚挺,并没有给它们上暖宝宝。电池都挺经用的。
但是镜头起雾的问题我的无人机碰到过多次,每次飞上去后又要降下来擦镜头。
最后悄悄说句,在俄罗斯飞无人机其实是不合法的,因为俄罗斯对无人机的飞行限制非常严苛,必须提前一天给当地空管局报备,所以,大城市里大家千万不要飞,荒凉的小镇和景区可以偷偷飞下。但是都限了高的。
一 ;极光知识及冰雪天拍摄建议,北半球哪里能看极光?
所以北极光,并不是北欧的专属,在遥远的阿拉斯加,还有就俄罗斯的北部,只要是在高纬度,尤其是北极圈越靠近极点的地方,在三个条件都能达到的情况下,就能看到爆发的极光。
二 冰雪天拍摄建议
主要是特别要注意摄影器材的保暖,因为低温对机器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jQuery171035370125400826846_1559178812690万能淘宝搜索:相机御寒外衣。
jQuery17105002313356959769_1559184560233注意电池保暖,多带几块备份的也很需要。尽量放在衣服的内包里,保持不要过于低温。
??三脚架,是一定不能偷懒不带的!稳定的三脚架是长曝光拍摄的基础,以及延时摄影的支撑。
【关于货币以及花费】:
卢布可以提前在国内中国银行换好,也可以到了俄罗斯再去兑换。
能刷卡付费的商家只能接受Visa或Master Card消费。所以前往贝加尔湖旅行,请随身携带至少一张Visa或Master Card的信用卡。
“——我要去俄罗斯呆将近一10天?”
“什么?这个时候,你去怕是要冻成大冰棍!”
当得知我大冬天要去俄罗斯的时候,闺蜜是这样的惊讶。
在南方人的脑海里,都有着一个冰雪奇缘的幻想,记得念中学的时候还跟同桌说,觉得在冰天雪地里啃烤红薯,是一个最美好的画面。
但是,大多数的南方人却又担心身体无法承受,速冻般的冰天雪地,非常恐惧冰雪,一般就抱着我看看银装素裹就好,体验还说算了吧。
其实,没有去现实里体验一番,一切的臆想都没有任何意义。经过将近10天的极寒之地实践后,我得出的结论就是,俄罗斯的冬天,真的还好,而且在成都长得冻疮,在俄罗斯痊愈了!!
一、第一次上京城,居然是为了坐飞机
从小就唱着: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这些歌谣长大,却一直没有来过北京。还记得小时候,在我们那儿,坐飞机太奢侈,坐火车得好几天才能到紫禁城。所以,班上谁要是去过北京,或者亲戚爸妈上过北京城,都是无比自豪的事儿。爸爸那张泛黄的天安门照片,就成了小时候炫耀的资本。
后来长大了,交通发达了,又没了时间安排。一晃20年过去了,没想到因为要去俄罗斯,从北京飞伊尔库茨克机票最便宜的关系,就这样来到了大皇城。
不过,真的是One light in 北京,就匆匆离开了。
清晨5点过的航班,基本一夜都没合眼。特地住到了机场附近,普通的快捷酒店,包接叫醒服务和送机。战斗民族的新西伯利亚航空,真的如传说中的一样厉害,在厚厚的雪地上降落,然后机舱里一阵掌声响起——
“感谢机长不杀之恩!”
窗外一片冷色调的雪白,都快9点了太阳还没出来。高纬度的日出真的来的要晚很多,伊尔库茨克依然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所以完全没有时差。
看到雪白的一片,兴奋的像个小朋友“啊——”,被旁边的小和尚嘲笑了一番。
内心的OS是:“我的妈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如此低温,不过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二、温度骤降的初体验
下飞机,再入摆渡车。中间过渡的短短几分钟,没有带帽子手套,感觉一阵干呛。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速冻感觉。
赶紧进屋,有暖气的地方就是很美好的。排队,入境,取现,买电话卡,完成一系列初到时候的常规动作。
这次再出门前,记得把围巾,口罩,耳套,帽子都一一带好,全副武装,手机背后也记得贴个暖宝宝,不然出门秒关机。机场的正大门前就有个公交站,在这里可以等待去往伊尔库茨克市中心,火车站等地的小公交。
可是冬日里的伊市,是无比严寒的。当我们从利斯特维扬卡回到伊市的时候,已经是零下30度了。就这样,在风雪里穿梭行走,睫毛不到一会儿就结冰了。
只停留了短短的一晚,第二天夜里就要乘坐火车,穿越西伯利亚,索性就窝在青旅里休息保存体力。
【出发前的Vlog】
第三部分 俄铁穿越西伯利亚
第一章 西伯利亚大铁路
俄罗斯【穿越的城市记号】
【西伯利亚铁路上的旅行Vlog1】
西伯利亚大铁路(Trans-Siberian Railway)——是横贯俄罗斯东西的铁路干线
起自莫斯科雅罗斯拉夫火车站,经梁赞、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赤塔、哈巴罗夫斯克等大小站点,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总长9332公里,穿越8个时区,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铁路。
我们选择的是由远东铁路局营运的“海鸥号”099次列车,从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出发,穿越5个时区,6000多公里,3天4夜,抵达终点莫斯科。
第二章 和你一起数火车上的光阴
把原计划从海参崴出发,历时为7天7夜的火车体验,缩短到了从伊尔库茨克出发,3天4夜的耗时,也算是轻松不少。但是很多朋友,听说要坐这么久的火车,都是一张奔溃的脸。没有体验前,我也是做好了,无聊到奔溃的心里准备。
但其实,真的一点也不无聊!
初次体验俄罗斯火车,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糟糕——
虽然,我们是买的三等车厢,最便宜的一档。但体验感,却超过预期。
宽敞舒适的铺位,干净整洁的车厢,还有懂礼貌守秩序的俄罗斯人。
也没有遇到凶巴巴的乘务员,彪悍的俄罗斯大妈。
一切都非常满意!
很喜欢俄罗斯的火车,可能是因为俄罗斯人体型比较高大,所以导致整个铺位也很宽敞,只有上下铺的设计,也非常满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三等车厢能够充电的地方不多,而且根据营运公司的不同车型,插座分布位置也不一样。对于漫长的车程,保证电子设备能有足够多的电量,是非常迫切的需求!
有的插座是在车厢两头的尽头位置,有的是在车厢中部的桌子底下,而我们运气超好的,遇到插座正好在我俩的位置下面。
其实,冬天乘坐火车穿越漫长的西伯利亚,是个不错的选择。即使不能洗澡,女生可能会觉得有些不方便,但是冬天也还可以将就一下。不过,说来惨烈,就那么凑巧的,刚上火车,就赶上了女生的那几天!但还是,坚持过来了。
后来想想,外面冰天雪地的,火车内暖气十足,铺位上躺着不动,反而非常轻松。
对啊,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70度!是什么样的概念——
就是当火车停靠时候,打开车门那一瞬间,连接车厢彼此的中间段就像一个大冰库,还冒着烟。
【西伯利亚铁路上的旅行Vlog2】
一起数着一点两点洒落进来的阳光,长长的穿行也变得有趣。
在火车上,你看书,我画画,听歌,修图;车子停靠时候,穿上衣服。下车去雪地上走走,活动活动。特别喜欢,在雪地上行走时候,那“刺啦刺啦”的声响,那是在摩擦摩擦!本地人也会下车抽烟,或者买些食物。
年纪大了,行动也不是很方便。力所能及的帮她接热水,帮她泡土豆泥,也因此建立起好感。接下来的几天,老奶奶没事还会下床,坐到我们的位置上,好奇的看我俩,会请我们吃巧克力。
记得,老奶奶是在莫斯科的前两站下车的。下车时候,特地把她送下车,送到接她的女儿手里才放心离开,依依不舍的道别。
第三章 看不厌烦的车窗外的冰雪世界
“匡次匡次,匡次匡次……”,火车一路走走停停,会经历市区的变化,也会经历温度的变化。
穿越过最冷的新西伯利亚,越接近莫斯科,温度就慢慢身高了,从最低时候的零下40多度,到零下几度。车窗上结着的厚厚冰块,也会一点点融化成水。透过车窗外,是一片纯白的世界。
——看了三天,会厌烦么?
至今还是很怀念,银装素裹下的世界。这就是一趟,雪国列车。
树枝上结着厚厚的雾凇,阳光洒在上面晶莹剔透。还有,一栋栋可爱的小木屋,不同的颜色,房顶上堆满了雪,烟囱上冒着腾腾的白烟。像极了童话故事里的场景,恬淡平静,岁月静好。
就这样穿过森林,穿过结冰的湖泊,穿过村庄,穿过桥梁,离城市慢慢接近了,也慢慢接近目的地了。
开始还有些陌生的车厢,乘务员还有车厢内的乘客,大家都是冷冰冰的一张脸。但后来,却看到了他们的微笑,感受到俄罗斯人典型的外冷内热
抵达莫斯科,跟乘务员拥抱道别时候,居然有些感动,就这样结束了。
第一章 你好,北冰洋!巴伦支海边的小镇,;捷里别尔卡口味的北冰洋
抵达莫斯科,我们并没有做过多停留,休息一晚,就火速搭飞机前往北极圈的摩尔曼斯克,再转班车前往位于北冰洋边上,巴伦支海【注1】沿岸的小镇,捷里别尔卡【注2】。
【注1】巴伦支海(Barents),位于挪威与俄罗斯北方,是北冰洋的陆缘海之一。名字取自于该海域病逝的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William Barents)。
由于海流关系,南部海面终年不结冰。9月全面解冻。巴伦支海的地理位置靠近欧洲大陆的一个海域。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东北。南接俄罗斯;北界斯匹茨卑尔根群岛;东北为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Franz Josef Land);东至新地岛;西迄熊岛(Bear Island〔Bjornoya〕)一线。
【注2】捷里别尔卡(Teriberka)是科拉半岛北岸、北冰洋上的一个小定居点,属摩尔曼斯克州管辖。始建于17世纪上半叶,曾是季节性渔业基地,不久后发展成为重要的渔业中心。
因为从摩尔曼斯克前往捷里别尔卡的班车很少,有固定的发车时间,车费是489卢布,时刻表如下:
??每周一是下午17:35;周三,周五,周日是下午18:00。车程4个小时,晚上约10点到。
??捷里别尔卡返回摩尔曼斯克的是周一,周二,周四,周六早上07:00。大概中午11点到市区。
冬天遇到大雪天,会封路不发车,只有包车前往,会高出很多价格。
前往捷里别尔卡的时候,很幸运遇到2个在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我们4人一起拼了一辆Taxi去往捷里,因为留学生会俄语,几番砍价下来用2000卢布包下整辆车,算下来跟班车差不多。所以不用等到晚上抵达了,中午就火速出发。
一路上都是雪白雪白的,去往捷里的道路也很窄,像我国乡镇的小路。司机一路飙车,用了3个小时就到了。虽然还是大下午三四点钟,但是北极圈的已经进入极夜时分,完全就是黑夜了。
第一次感受极夜现象,还是很新鲜。曾经好奇,天都黑了,人们还工作么?是不是该睡觉了?好羡慕他们……
其实,他们还是在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的事儿。学校里,学生继续上课;工人继续在操控着机器工作着;办公室的职员,也依旧在忙碌的接着电话,看着文件。
第二章 初到北冰洋遭遇险情
捷里别尔卡虽只有80户左右的居民,但还是分了老捷里和新捷里两个聚集区,大约相聚3公里的样子。只要天气好,太阳风暴活动频繁的年份,基本上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在新老捷里都能看到极光。
我个人更加推荐住在老捷里,这边步行就能抵达北冰洋岸边,是比较镇中心的位置,有学校医院还要超市。这里没有餐厅,仅有三家小卖部规模般的超市,2家都在老捷里学校的斜对面,还有1家在村外围的军事基地门口。
刚抵达时候,正好下起了暴风雪。还好提前预定的民宿就在老捷里最中心的位置,班车停靠的背后。房东太太刚好还是其中一家小卖部的店员,房间又大又干净,厨房里还准备了意大利面。虽然不会英文,但是很热情,再风雪天里迎接我们。
房间里暖气十足,任凭窗外大风呼啸,雪花大片大片飞舞着。本来小镇人就不多,这会儿就更看不到人影了,虽然才下午4点,错觉的像深夜。这种天气,是基本与极光无缘了。
吃过早晚饭后,雪停了,天空中的云也散开了,月亮安静的挂在夜空上。决定出门走走,说不定能看到极光。
就这样,两个人全副武装,扛着三脚架就出门了。
顺着地图导航,前往北冰洋边上,结果发现路不对,越往前走,积雪越厚,已经完全看不到路了,雪也盖过了小腿,路灯也没有了。但还是不怎么死心,毕竟极光是要到人工光源最少的空地上去看,因为极夜的影响本身抵达已经天黑,也没有勘查过四周路况,一踩一脚一深坑,我就一惊一乍。
远处天空,貌似有一点点绿光,感觉像幻觉,也不明显。最后干脆就在暗处路边,摆上三脚架,试着用慢快门拍一下,确认一下是不是极光。几张长曝光照片下来,真的是有点绿光出现,很不明显,肉眼是绝对看不出来的!还碎碎念嘴里吐槽道,原来都是骗人的,极光什么的肉眼看不到啊!
小和尚说,可能是因为今天天气不好,抬头看天上的云又慢慢聚集到一起了。
但是还是不想死心,感觉是前面的小山丘挡住了视线。于是,二人就开启了如同登珠峰般的使命感,决定爬到对面山坡上去一探究竟。
这雪地夜爬,估计也没多少人干过了。小和尚打着手电走前面,我走后面,三脚架临时变成了登山杖,一踩一个大坑,雪全塌了,直接埋到我的大腿上。后悔我的矮个子小短腿,完全进入到窘迫状态。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成功登顶了,前方也收下了北冰洋海景。但还没来得及分享登顶的喜悦,迎接我们的是一场大!暴!风!雪!
还没来得及放好三脚架,雪花就一片一片一片,还伴随着大风。而这光秃秃的北冰洋山顶,两个躲避的去处都没有。我们只得背对风来的方向站着,抱紧相机还有器材,牵手稳住!就这样任凭暴风雪,吹了10多分钟,北部已经快成雪人了。还好这暴风雪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再下久一点,我俩明天估计得上新闻了——
“一对中国情侣,夜探北冰洋,遇险。”
所以,负责任的旅行——
天气条件不好时,还是尽量不要安排出行。#泰国沉船事件#
第三章 运气爆棚的极光大爆发
【拍了很久的极光延时摄影视频】
“红橙黄绿蓝,五彩的欧若拉”
什么是极光?
极光(Aurora),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
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作连续性变化。
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这三者缺一不可。
欧若拉女神就是极光女神
欧若拉(拉丁语:Aurora,也译作奥罗拉),罗马神话、北欧神话中掌管黎明、曙光的女神,她的原型是原始印欧语系里的黎明女神Hausos。欧若拉与希腊女神厄俄斯(希腊语:?ω?,黎明女神)、印度黎明女神乌莎斯、北欧黎明女神奥丝塔拉等同源,词源都来自于Hausos。
晨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好礼物,欧若拉则是令人充满希望与期盼的女神。
看极光的最佳时间
一般从10月到次年4月之间,可以看到极光,但是最佳旅行时间为12月至次年3月。
捷里别尔卡也许是整个北极圈里,看极光最便宜的地方吧。人民币50块左右的班车就能到达,民宿一晚人均也就200块不到,没有餐厅吃饭自己买食材做饭,小卖部价格也童叟无欺没有区别价格。
捷里别尔卡看极光的质量一点也不必北欧和阿拉斯加差,从民宿走到看极光的结冰湖面上,步行只需5分钟。如果还想高逼格一点走到北冰洋边上看,大概需要步行20多分钟,也可坐个雪地摩托过去,往返几十块钱。
还记得第二天晚上7点过走到湖面上,远处用肉眼就能看到绿光了。快门线按住快门,天边清晰的一道绿光。渐渐的越来越明显了,已经有了轮廓,还在缓慢变化着,我们都兴奋的尖叫着!
中途回家,又加了衣服拿备用电池回来。
再次出来时候,刚好遇到了,一天之中,极光大爆发的时刻——一般晚上9点~12点之间。还没有走到湖中央,极光就在天空架起了一道桥,天空的中央是一个揪成了一个心形,只用了短短的几秒,已经来不及原地架三脚架记录了。
因为变化速度实在太快了,又是几秒,已经变换成了窗帘摆的百褶波纹,绿光边缘是紫色还有桃红色,接下来是让人为之惊讶的一幕,波纹层次荡漾,像风拂过窗帘一般,我已经流出了激动的眼泪。路上一起观看极光的游客,都惊叹不止!
感叹大自然的奇妙,真的如霓虹般,如梦如幻。
待到大爆发这几分钟过去,再走到空旷的湖中央,心中的兴奋还久久不能平复。
现在不光是一边的天边有极光,整个夜空都是看得到极光,慢慢变换着形态,幻化成各种图形。
都说,看到极光的人只有十万分之一,只有足够的幸运,才能看到她。看到她的人,也能得到欧若拉女神的眷顾,收获一辈子的幸福。
“玩火”突发小意外,自我燃烧起来~
事先准备了光绘摄影用的钢丝棉,准备跟极光来一个光与光之间的碰撞,果然,擦出了“火花”。
其实这个是一种光绘摄影的拍摄手法,B门,然后钢丝棉点燃,夹在链条上飞舞。就能拍出很漂亮的光绘,也是很安全的一种拍摄。但是,也要注意外套的材质,我是羽绒服的化纤面料,加上帽子上的球球把链条卡主了,火就瞬间窜到了身上,整个人都傻愣住了,小和尚吓的连忙跑过来扑火,我还一边傻乐着,笑个不停。
最后脱掉衣服,继续来。玩光绘,会上瘾。加上,美丽的极光——
此时,除了感动还有感恩,感谢世界的美好,感谢能够远行的我们。把一连看了2天的极光,送给阅读到这里的你们,也把幸运和美好送给你们?。
第四章 北冰洋探险,船舶的坟墓,还有电影《利维坦》
其实捷里别尔卡,除了夜里的极光惊艳,白天安静的小镇也格外美丽,是一种不一样的美,野性,破败,萧条却又惊喜之美。
虽然白天的时光十分短暂,只有仅仅的四五个小时而已,但却可以领略一番捷里之美!
——这里是二战后船只“坟墓”
20世纪60年代,随着超大船只的到来,捷里别尔卡的捕鱼业逐渐衰退而留下许多废弃的船舶。由于没有对渔船到港和离港的登记场所,渔民们只好前往附近的地区首府——摩尔曼斯克。
如今,小镇位于巴伦支海沿岸(北冰洋陆缘海之一),是海上失事船只最后的避难之所,岸边的船舶墓地成为捷里别尔卡的主要景点。
就在避风港里,残破的船只,都是天然的《加勒比海盗》里的场景。
——这里是奥斯卡提名电影《利维坦》的主要拍摄地
影片《利维坦》(Leviathan)的故事发生地,就是在捷里别尔卡。也是导演最后选中的地方——评价这里为,野性的美。
提前补了这部电影,整部都是灰色基调,是个悲剧的故事,但发人深省。
“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巴伦支海附近的小村中,但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个人利益与政权利益发生冲突并且能够提前明确谁会赢得战斗的国家。贪得无厌的市长盯上了尼古拉一家所住的房子,并企图白占那块土地——实际就是强占。市长行为粗鲁,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从警察局到法院,他知道如何驯服不顺从的人。
【电影场景截图】
——————————————————————————————————
在捷里别尔卡,还发生了一间奇妙的事情。被极光大爆发那晚遇见的国人邀请去做客,没想到她们民宿的房东就曾参与过《利维坦》的拍摄,家里挂着拍摄时候的照片。
也感谢电影《利维坦》,才把捷里别尔卡的美,带给了世人。
—
—陪你到世界尽头,有北冰洋还有北极
走过几栋老捷里的居民楼,就到了结冰的湖泊。深冬已经全部冻住的湖面,还盖着厚厚的雪,在湖面上行走驾车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穿过冰湖,就看到了北冰洋。
这里因为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所以终年不冻。没有去过南极,而北极就在眼前。
到了北极,才知道——
原来啊,太阳是永远爬不上顶空的;
原来啊,月亮太阳一起追着跑也是也可能的;
日月同辉,就在半空画着圆圈。
虽然说的是暖流,但却不是真的温暖。刺骨的寒风呼啸,层层海浪飞溅起拍打岸边的陡崖,沙滩也冻住了,不小心踩下去,还摔了一跤。
我陪你到世界的终结,我们牵手聆听,万物正在举行的和谐/”
就算顺着一个方向,一直走。翻过山丘,别有一番景象
一片雪白,还有警车和小木屋,简洁安静。
也这样阴差阳错的,发现了捷里的又一处美丽。
——遗弃的房子,工厂,还有报废的车辆
从老捷里到新街里,虽然只有3公里,但是雪地里的徒步,边走边看,却花掉了2个小时。
一路上的车子不多,道路两旁稀稀拉拉废弃的工厂,房屋,还有里面报废的车辆。一片萧条,一片残破。靠近新捷里的地方,能看得到最多废弃船舶的避风港。
港湾对面的居民房都是一栋栋小木屋,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北极的天空是粉色的,映衬下格外动人宁静。
再见,捷里别尔卡,虽然这里只有80户不到的人家,3家小卖部,没有餐厅;
到处都是遗弃的房子,车辆。
白天只有5小时不到,太阳和月亮都不会升到天空的顶上。
拍了很多很多的照片,也无法诠释出这里的各种美丽。
一个遗弃的小镇,不是旅游区,小众的会遗漏的地方,连维基百科上的资料也寥寥无几,不是因为电影,不是因为极光,可能还会继续遗忘下去吧。
第五部分 在摩尔曼斯克,感受俄罗斯式的热情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 (俄语:Мурманск,英语:Murmansk),位于俄罗斯最西北部,是摩尔曼斯克州首府,离挪威及芬兰不远,人口311,209(2009年数据)。由于洋流的关系,起港口终年不冻。
这里有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1959-1989年间服役,退役后停泊在摩尔曼斯克码头作为博物馆。(需要提前预约,才能入内参观。)
这里是二战中,浴血奋战烈士们保护下来的城市,阿廖沙的雕像,就耸立在最高处,俯瞰整个摩尔曼斯克港。
在这里,感受到了,最热情和最温暖的俄罗斯人;没有一点传说中的,高冷。
喜欢我们的房东Olga,把房间布置的无比温馨;
路上会有主动搭讪的人,好心的指路,甚至带路;
还因为带的熊猫帽子太可爱了,被邀请合照了,虽然被搭讪时候,对方特别的害羞;会迎面主动微笑,而不是高冷凶狠的表情
虽然,在高寒的北极圈里,但却在北冰洋暖流的流淌下,形成了终年不冻港,而摩尔曼斯克人的心,也是温热如暖洋流的。
第六部分圣彼得堡走走停停第一章 走进圣彼得堡
俄罗斯圣彼得堡,旧称:列宁格勒和彼得格勒,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是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也是仅次于莫斯科的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建在波罗的海东岸的涅瓦河口,整个城区分布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岛屿上,许多河流穿越而过,别具水城风情,故有“北方威尼斯”之称。与莫斯科相比圣彼得堡更具皇家风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八位受欢迎的旅游城市。它是俄罗斯最大的海港,是全国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1712—1918年间,圣彼得堡是俄国的首都,市中心的冬宫是当时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就是从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冬宫开始的。十月革命后,苏联迁都莫斯科。1924年列宁逝世后,圣彼得堡被该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复称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纬度很高,夏季特有的“白夜”景色令人留连,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白夜》。圣彼得堡因其风格鲜明的俄罗斯古典建筑享有盛名,相比于莫斯科,我更爱圣彼得堡这座城市。
一定不要错过冬宫的博物馆之旅
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而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就坐落于冬宫,曾经是俄罗斯沙皇的宫殿,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拥有300多万件的藏品。从1754年建造以来,冬宫不断进行改造和扩建;从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藏品不断丰富。藏品中囊括了欧洲各国的绘画、素描、雕塑等艺术品,可以说是西方艺术史的写照。
虽然展品众多,但馆内有四样号称镇馆之宝的珍品:
埃及的木乃伊(展厅号100);
孔雀大钟(展厅号204);
达·芬奇的《圣母与圣子》(展厅号214);
伦勃朗的《浪子回头》(展厅号254)。
排队买完票左转去存衣处寄存外套和背包,这些是禁止带入的。在博物馆内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可以带相机拍照(我以为不能,所以把相机也寄存了)。博物馆非常大,不仅房间多,而且不少还互相连通,仔细游览可能要花上2-3天,时间紧的旅行者也最好能游览2-3小时。在服务中心可以拿到中文地图。每个展厅都会有工作人员,要是迷路或有疑问请找他们帮忙。
一定要预留足够多的时间,我们在博物馆里走了1万7千多步,逛了5个多小时,没喝一口水,还只是挑了一些,走马观花。因为去过埃及,为了节约时间,还Pass掉了埃及馆。
另外冬宫对面的总参大楼,也不要错过,冬宫门票当天可以去总参大楼也就是冬宫广场对面弧形的黄色建筑(左边部分)。开放时间与主馆一致,四楼是梵高、莫奈、德加、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作品,对19世纪、20世纪绘画感兴趣的非常值得去,这些作品不在主馆展出,全部在总参大楼,无遮挡,可以近距离观摩,但不能开闪光灯,不能触摸。
飘雪中的救世主滴血大教堂
救世主滴血大教堂建于1883-1907年,是为了纪念亚历山大二世而建。
算是圣彼得堡的洋葱头教堂代表,从民宿走到教堂很久,路上下起了小雪。冬天的人也不多,教堂的另一边在修缮中。
相比于莫斯科的洋葱头教堂,这座色调是巧克力色的,独有的马赛克的窗户,还有洋葱头般金灿灿的顶,显得格外可爱,像童话一般。
看一场剧或者芭蕾舞是最好不过的了
无论如何,一定要提前买票!无论你走淘宝,还在自己在大剧院的网络上预定。在圣彼得堡,现在有四家不错的大剧院,分别是——
马林斯基剧院,冬宫剧院(又称艾尔米塔什剧院),米哈伊洛夫剧院,亚历山大剧院。
米哈伊洛夫剧院与马林斯基剧院的票都是非常紧俏的,必须提前很久预定,我们也是在前几天才想起,要在圣彼得堡看个芭蕾舞剧才行。最后只有亚历山大剧院官网还能有几个空位置,还不是芭蕾舞剧,是一场悲喜剧,内容是莎士比亚的《驯悍记》,没办法了,只能将就了。
亚历山大剧院,(又名普希金俄罗斯国家话剧院),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剧院之一,与马林斯基剧院,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并成为“三大帝国剧院”。1756年,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当时的剧院叫“俄罗斯悲喜大剧院”。1832年,尼古拉二世沙皇聘请意大利建筑师罗西重新设计改建了这座剧院,并以他心爱的皇后亚历山德里娜命名,剧院的外墙也漆成了皇后最喜爱的车矢菊的颜色。
前苏联时期,剧院更名为“普希金戏剧院”,现在又恢复了沙俄时期的名称。现在剧院还保留着当年的皇家贵族专用包厢。也是圣彼得堡唯一为游客提供沙皇包厢预订的剧院。剧院建筑是气势磅礴的古典式建筑,正面由6根柯林特圆柱作为装饰,柱廊上部有驾驭战马车辆的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塑像。该建筑是圣彼得堡最突出的标志性建筑,可同时容纳多达1700人。
官网上购票还是很方便,visa付款后,邮箱里会收到PDF格式的电子票,下载在手机里,不打印出来也没关系。进场时候,门口的工作人员会扫一下二维码,算是很先进了。
外面大雪纷飞,剧院里确是热火朝天。俄罗斯本国人也很热衷于在剧院看一场剧,就像看一场电影一般平常。把外套寄存在专门的房间里,大家都穿的相当正式。男的西服革履,女的礼服长裙。突然,发现我们两个外国人显得格外突兀。原来,之前传说的在俄罗斯的大剧院看剧是要求必须正装出席的,看来也确实正有此事啊!
第七部分 这里曾是芬兰的领地:维堡
第一章维堡的前世今生
维堡(Vyborg)是俄罗斯西北部列宁格勒州重要港市,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北岸的维普利湾口,距圣堡彼得堡西北174公里,离芬兰边境仅30公里,人口只有8万。一个非常迷人的俄罗斯边境小城,地处芬兰湾的一个舌形半岛,三面环水,背靠茂密森林,那里有古老的中世纪城堡,蓝色的海湾,绿树成荫的公园绿地,铺着鹅卵石的街道广场,还有充满北欧风情的漂亮房屋建筑。
身世坎坷的维堡:
处于芬兰湾中维堡,离芬兰的边境30公里,当年彼得大帝从瑞典人手中夺过来,之后多次被芬兰占领至二战结束,但最终斯大林还是赶走了所有的芬兰原住民。1293年瑞典人建为城堡,1712年并入帝俄,1918—1940年属芬兰, 1940年冬季战争被苏联占领。继续战争中维堡曾短期被芬兰收复,二战后《巴黎和约》又强迫芬兰交回苏俄。虽几经战争,在老城区还可看到一些瑞典,芬兰的一些建筑。
现在的维堡是俄罗斯的重要港口之一,这里一年四季都非常美,不仅临海,还有一个湖,湖中有一座中世纪古堡。 从火车站出来后右转,一直沿着河边走就能看到城堡。前往城堡前还可以在河边租船,在河中漫游。这座城市非常适合和朋友漫步,你能在某个拐角看到整幅墙面的画(而不是怪异的涂鸦),也会在某个通向海的小巷发现美景,而恍惚以为身在某个地中海小镇。此外,这座城市有很多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虽然大多废弃,但不妨成为一个探险的场所,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二章 维堡一日游
去往维堡的城际列车,是在圣彼得堡的芬兰火车站(Финляндский Вокзал)乘坐,一定不要走错了。火车班次可以提前在俄铁的官网上查到https://pass.rzd.ru/,只能查票,不能购买,有慢车和快车之分。快车班次相对较少,大约1个小时就到了,慢车则需要将近3个小时。其实快车与慢车的价格就相差15卢布,快车票价也才331卢布,随到随买就可以了。
火车像国内高铁,很舒适宽敞,人也不多。很快就到了维堡了,出站时候,被警察要求查了护照,可能是怕中国人从这里去芬兰吧,我们只要好好配合工作。
走出火车站,远远的就看到了男神普叔的大广告牌,马上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继续向着前走,按照谷歌地方导航就行,2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维堡城堡。
维堡城堡最开始是1293年由瑞典人修建,后来在18世纪被彼得大帝占领,在19世纪被作为芬兰人的监狱,在20世纪苏联和芬兰的战争中几次易手,现在是一座博物馆。
维堡真的很迷你,完全用两只脚,就能走遍。
一路上,人和车都不多,说话都能听得到回声。矢车菊颜色的教堂,钟声非常特别。走过教堂,就是石板路的街道,再往前就是广场。一路的景色一点也不像俄罗斯风格,反倒有些北欧风情。
之前在摩尔曼斯克遇到的留学生还提醒我们,在维堡一定要尝试一下俄罗斯的顶级野味——熊肉和鹿肉,而维堡是性价比最高的地方。午餐就在当地还很有人气的一家餐厅,尝试了一番,简直一口下去也咽不下。
下午返回火车站时候,在街心公园的小山坡上,看到一堆小朋友在欢乐的滑雪,突然也有些羡慕,高寒地区,战斗民族小朋友们的童年了。
小小的维堡,真的又安静又可爱。
第八部分 冬天的离别,没有在莫斯科的深夜
俄罗斯的地铁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一个站都像一个地下宫殿一般,还有又长又深的电梯。因为早期修建的地铁,都挖得很深,有着防空洞的作用。
冬天的离别,莫斯科没有眼泪
即使离别也没有依依不舍,也没有意犹未尽。因为,俄罗斯肯定是还要再回来的,去一次根本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