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鞋差不多有50年了呢!”老爸边收鞋边笑眯眯地说,语气中似乎有些自豪。
夕阳西下,我正在院子里低头看手机,听老爸这么一说,忙放下手机,吃惊地欣赏他的这双鞋。
爸爸提着鞋往屋里走,我赶快拦住他,不相信地问:“我来看看,这鞋有将近50年了?”
“对呀!应该是七十年代初买的,我专门穿着它抬丧,都不知道抬了多少回了。”
爸爸告诉我,前几天村里有老人过世,他就是穿着这双鞋去的。也就是说,几十年来,这双鞋平时是不穿的,只有做这种事时才穿上。
这种事,说起来有点毛骨悚然。我劝父亲这么大年纪了,别去抬了。
他说,年轻人都不在家。在家的都害怕去,我身体好着呢,穿上这双鞋平稳得很,不用担心我!
“也太夸张了吧,老爸,咱们都搬了好几次家,你竟然都没有丢掉它呢?”
“还能穿,为什么要丢掉?”一向勤俭的爸爸不以为然地说。
“真的是个古董了。快,让我拍个照。”我还是有些不太理解爸爸。
在爸爸眼里,东西没有坏,能用,就永远不会扔掉的。
爸爸的勤俭在我们家是出了名。可我真的没有想到,一双鞋竟然可以穿这么久,还保留得如此好。
正当我对此事惊叹不已时,他拍拍身上的衣服说:“这件衣服比这双鞋的年代更久。”
爸爸笑容满面地回忆着:“身上的这件衣服,是娶你妈妈之前,请当时村里有名的裁缝量身定做的,大概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吧。”
听完这话,我的瞳孔放大,下巴差点掉下来了。也太有年代感了吧。我摸了摸,手感还挺不错的。
我赶紧举起相机抓拍了爸爸回忆往事的样子(上图),这时妈妈走过来,她对爸爸如此节俭的做法一向不太赞同,就愤愤地说:“你们这些做女儿的帮他买的那么多好衣服,他全部收在柜子里,就是舍不得穿。总是穿这些旧衣服,以后别帮他买了。”
妈妈虽是抱怨,实则疼爱。爸爸大概也已经习惯了妈妈这样说话。笑容可掬地拖长音调说:“真的是不要给我买新衣服啦,穿不完呀!”
的确,每年我和妹妹们都会帮他添置衣服鞋子之类的,每次买给他,他都叫我们别买。所以,即使帮他买了,他也很少穿。
问他怎么不穿,他的理由就是:之前很多衣服没有穿烂!旧的没有穿烂,他一般不会穿新的。
妈妈是个与时俱进的人,常对爸爸说:“现在条件好了,穿着也要讲究一些。”可爸爸又非常固执,为穿衣的事俩人还常常拌嘴。
每当这个时候,我也想法设法去说服老爸,爸爸总是笑容满面地说:“衣服干净,能穿就穿,不要浪费。”
老爸还常告诫我们: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好的东西不用就是浪费,浪费了就是把身上的德损失了。
小妹有个坏习惯,就是每次吃饭都会剩余一点倒掉!爸爸常常批评她,今年终于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爸爸从小吃了很多苦,结婚后人口又多,开销很大。
年轻时的爸爸只是知道不分白天黑夜,想方设法挣钱,维持家庭开支,自己从不会乱花一分钱。
一辈子过惯了节俭的日子,老了要他改变这个习惯还真的很难。
慢慢地,我也就接纳了爸爸的这种节俭做法,同时劝慰母亲,不要试图或强求去改变他,只要他觉得这好,就可以了!
老爸的“古董”还有很多,比如妈妈年轻时帮他织的毛衣,裁缝做的裤子,骑了四十年的单车……
老爸勤俭节约的作风,让我想起了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告诉我们,一个家庭只有保持俭朴的传统才会兴旺,人只有保持勤快,身体才会更加健康;既俭朴又勤快的人,生活上便永远不会贫贱。
我们的父辈一直在为温饱而奋斗。老爸舍不得这些“古董”,是特定的历史环境造成的。这些“古董”凝聚了他的心血,寄托了他的精神,常常让他忆苦思甜,珍惜当下幸福生活。
如今,虽然是小康时代了,但勤俭的品质永不褪色!
推荐阅读:
常回家看看老爸老妈
爸爸在妈妈的生日会上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