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研读》86:乐书(五)


            乐书(五)



位居上位的君子才能约束性情,和顺心志,不断对比其他人来提高自己的德行层次,做到耳目口鼻和内心身体全都顺正:奸邪乱声不入内心,淫乐废礼不侵思想,惰怠邪恶之气不加于身体。然后再发以声音,用琴瑟演奏,用干戚协调动作,用羽旄加以装饰,用箫管伴奏,振奋大德之光,推动四气相和,和睦于万物之理。这种音乐演奏起来,清澈如晴朗天空,广阔如苍茫大地,终始如四时不息,周旋如和风顺雨;与其相配的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昼夜得百刻而不止;大小相辅相成,终始相生,清浊唱和,主次有别。所以乐行而伦理清晰,耳聪目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安宁。所以孔子说“乐者乐也”。

君子从乐中知晓大道,普通人从乐中实现欲望。用大道节制欲望,就会乐而不乱;纵欲而忘道,就会困惑不乐。所以君子用大德控制欲望,广推大乐以成就教化,大乐实行后百姓就会心向大德。

德是人性发端,乐是大德精华,金石丝竹是演奏乐器。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这三者都出于本心,乐气紧随其后。所以情致至深自然展现文明,正气浩荡自然化为神韵,和顺积累自然英华发于身外,其中只有乐不能作伪。

乐是心之所动,声是乐之表象,文采节奏是声音文饰。君子感动其本,演奏其表象,然后加以修饰。所以周武王在发动讨伐殷纣之战时,要先击鼓振奋士气、警戒敌方,三通鼓响表明讨伐正式开始。这是外界表明,讨伐这件事情是因为伸张正义,并非为一己私利。所以《礼记·乐记》中说“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君子说:礼乐不能片刻离身。用乐以治心,那么正直平易宽容之心油然而生。有正直平易宽容之心就会快乐,快乐会平安,平安会持久,持久就会信奉天地。天不言而有信,神不怒而有威。治乐是治心,治礼是治身。治身会心生恭敬,恭敬会心生威严。心中片刻不和不乐,鄙诈就会侵入内心;外表片刻不恭不敬,散慢就会侵入内心。所以乐动于内心,礼动于其外。乐极为平和,礼极为和顺。内和而外顺,百姓只要了解治理者态度就不敢与其相争,只要看到治理者容貌就不会心生怠慢。大德动于内而百姓不敢不听从,理发于外而百姓不敢不顺服,所以《礼记·乐记》中说“知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

乐动于内心,礼动于其外,所以礼表现谦和,乐表现盈满,谦和必须不断进取;盈满与之相反,必须加以节制。谦和而不进取,就会消亡;盈满而不节制,就会放任自流。所以礼尚往来,讲究回报;乐有反复,曲终而复奏。礼因有报而彼此快乐,乐因复奏而安宁。礼的回报和乐的反复,其意义是一致的。

乐就是快乐,是人性情中不可缺少的。乐必须通过声音发出,表现为动静,这是人间大道。声音动静,人性变化都在其中。人不能没有音乐,乐不能没有外在表现。表现出来却不遵守大道,不可能不乱。先王厌恶其乱,所以制作雅颂之声来加以引导,让人感受快乐却不过分放纵,使其唯美不息,使其曲调繁简得当,节奏明快,足以鼓舞人的向善之心,不让人放纵邪气,这是先王制定音乐的基本方法。乐在宗庙中演奏,君臣上下共同聆听,就会谦和恭敬;乐在族长乡里中演奏,长幼一起聆听,就会平和顺服;乐在家庭中演奏,父子兄弟一起聆听,就会亲情和睦。

乐就是详审人声,用乐器加以演示,用节奏聚合成优美乐章,所以能使父子君臣亲和,万民亲附,这也是先王制定音乐的基本方法。所以听雅颂之声,志向更为广大;手持干戚,容貌更为庄严;按照节奏排列,行列更为齐整,进退更为有序。所以乐和天地相齐,用于调和人间纲纪,是人情中不能缺少的。

乐是先王用来表达喜悦的,军旅斧钺是先王用来表达愤怒的,所以先王喜怒不妄发。先王欢喜就会天下平和,发怒就会使暴乱者畏惧。先王的大道礼乐可以说是很兴盛了。



黄其军

    作于2020年2月12日(古历庚子年正月十九)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乐书(四)

乐书(三)

乐书(二)

乐书(一)

礼书(三)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记>研读》86:乐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