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

前几天有个教授跟我说:

现在的年代剧根本没法看

要拍古装剧的话

女人起码都得是三寸金莲啊

我说三寸金莲还原难度也太大了吧

教授说:京剧不是有种跷鞋功吗

让那些演古装剧的女演员都练练不就完事了?

跷鞋这个我倒是有听说,据说京剧演员为了展现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要专门练一种跷功,跷功类似西方芭蕾,足尖着力,通俗点说穿鞋穿一小半,脚尖钻进去,再穿上大宽腿裤子,乍一看真就像三寸金莲

跷功是一种传统艺术,更是一种功夫,没有三年五载的功夫根本练不好

演员们流上三船五车的汗,为的是更好的给观众展示古代女子的形象

我说可以倒是可以的,但是现代人没几个人能欣赏三寸金莲吧,毕竟那是一种畸形审美,没必要为了求实而泥古,失实求似也是可以的

他笑着反驳我说:

怎么就畸形审美了,你年轻你不懂,女人裹成小脚,走路的样子就像小孩,独具一种幼态美,男人见了没有不心动的

他脸上虽然带着笑,但是看上去态度严肃,清楚的表明他不是在开玩笑

他真能欣赏那种美,并且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幼态审美?

我感到有些不快

同时也想起来一些事

老家有一些父母奶奶辈的老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不时感慨

说以后男女脚都一样了,人躺在那里都分不出男女了

真是,女的都不像女的了,大着个脚,也不肯好好在家里待着了

这些话,听在幼小的我的耳朵里,当时觉得像笑话

长大回想起又觉得真心悲哀,老一辈的女性们在忍受裹脚的同时,思维也同样被无形的裹脚布给裹住了

还有我的父母辈的一个女性长辈,有次夏天来我家,当时我穿露趾凉鞋,那阿姨看到我的脚五趾张开,很像渔民的脚……那种踩在沙滩上不容易陷下去的扇形脚面,脚趾滚圆,像卡通人物

通常漫画家在对卡通人物的脚进行特写时,都是要那样画的

五个圆圆的,大小不一的小和尚头,挤挤挨挨,谁也不让着谁

她感叹:这姑娘哪儿哪儿长的都好,就是这脚太爷们,不好找婆家………

千真万确,这是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事

那阿姨还说:还是老一辈好,裹脚,裹脚就像高跟鞋,女人穿高跟鞋才漂亮,裹脚显个儿,走路姿势还美,那时候女人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纺纱一纺一天,家里衣服都是妇女们做……

我静静地听着,看那阿姨的年纪,应该是生长在新中国的,新中国的人民,并且生长年代应该是有机会亲眼目睹伟人风采的年代,我记得新中国甫一成立,伟人就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

可听这位阿姨说出来的话简直民国以前……或者还要更早

当然也不排除是小女孩被人诅咒不好找婆家时油然而生的反感在作祟

只是我那时候才体会到,这种看似已经被遗忘的陋习,有时候,离我们并不远

当有人说女孩就是要穿高跟鞋

当有人说女孩不能超过一百斤,一米七也不能过百

所有这些让你觉得超出常理,并且觉的痛苦的要求

或多或少都有些缠足的影子

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选择

而那个时代的女性,无从选择

上面那位教授说到了古装影视剧和三寸金莲

我也想到了几个例子

侯孝贤的电影海上花

李翰祥的金瓶梅

这些电影中都出现过三寸金莲的影子

单纯就艺术性来说

这两部电影表现得三寸金莲还真就有一点美感

潘金莲吵架时候两手插着腰笔挺站着,一双红色的尖尖小脚………虽然能让我想起鲁迅笔下形容豆腐西施的绝妙比喻………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但也真实感觉到了那个历史时期的女子的风情和韵味,隔着几百年回望,先民们的生活样态

海上花里长三堂子里的女先生们,不管长三还是幺儿,一色儿尖尖的小脚,连扮演沈小红的日本演员羽田美智子也是,灯光和人物服饰,还有种种细节,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年代

美是真有点美的

可是…妖风不散,阴风四起

审美和思想意识总难免会撞个满怀

有时甚至头破血流

我爱一切美好事物

可是我更爱美好的光明世界

罂粟花的样子也是美的

可是它的毒大过它的美

所以它不应该任意生根发芽

为着妖雾不再重来

为着那好不容易得到的解放

还是放弃这一点点的美吧

毕竟人是太容易跑偏的生物

我对那位教授说:

三寸金莲已经消失的渣都不剩了

跷鞋功也不大可能成为影视主流

在成年女性身上寻找幼态审美,

似乎不大妥当


对待他,我想我也只能言尽于此,无需多说了

当然跷鞋功在戏剧里的保留还是可以接受的

其他的,就新生的归新生

古墓里爬出来的归古墓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寸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