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塑造人物,匠心铸就经典

细节人物注入灵魂,匠心让作品增添迷人韵味


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在大兴安岭空投回来的四名特工执行乌特拉任务,任务的内容是接到逃出日军集中营的王子阳,并护送他出境。

 

任务的执行却困难重重,因为有人叛变了,这就导致四人一空投下来就处在敌人的严密监控之下,任务怎么完成?这是个问题。

 

四人若是没有我方在特务科中潜伏人员的帮助,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而这个潜伏在特务科的我方人员就是周乙。

 

周乙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四人中的张宪臣牺牲后,这部电影的重头戏就是他了,一直到电影结束,这个任务是由他来指挥并帮助完成的。

 

卧底周乙,身份特殊,言行举止都是不外露的,而不发,让人不易察觉、不易看到他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但是我们却对他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电影对周乙这个人物的塑造是多方面的,它不是从外表上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外表上他就和特务科的其他人一样,经常穿着制服,导演的用心之处是通过细节来塑造人物,赋予人物以丰富的内涵和伟大的灵魂。

 

我认为导演是从行为、动作、言行、眼神、表情等多个方面,通过细节上的呈现来塑造人物的。我们下面一一细说。

 

1、眼神、表情的变化

 

这一点是最考验演员的演技功底的,一个好的演员在故事中不是执行行动的行尸走肉,他要通过眼神、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人物。

 

这个人物的精神世界主要通过人物身上的这些细微变化呈现到观众面前,让我们乐其所乐悲其所悲,与其一同经历情绪的体验。

 

在电影《悬崖之上》中,角色这方面的表现太多了。我们可以从中举出许多例子。比如电影开始我们还不认识周乙这个人时,对他的身份自然一无所知。

 

但是我们通过他对叛徒的些微表情呈现可以判断这个人可能不同于其他的特务对这件事置身事外。

 

当叛徒谢子荣向高科长供出四人组十八号有个秘密行动时,他的眼神看似漠不关心,实则一直一脸严肃地关注着谢子荣所说的一切。

 

他的表情严肃里透着担忧,他担心谢子荣会说出什么对高科长来说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来。当谢子荣说他不知道乌特拉是什么时,周乙的神情放松了(放心了)。

 

你看其他人像金志德,一副事不关己、轻松无虑的样子。从周乙对谢子荣告密内容的表情细微变化,我们初步判断他不是坏人,应是地下党。

 

 

张宪臣被捕受尽酷刑,但是他在特务给他打迷幻药之前,却用回形针打开了手铐。可能很多人直迷糊:他的回形针是哪来的?

 

你若没有注意到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也就不怪你奇怪回形针咋回事了。回形针是周乙给他的。

 

周乙跟在高科长身后进了刑讯室,高科长问金志德犯人是否有口供时,周乙像是无意地拿起桌上的一叠材料去看,这时镜头特写是夹材料的回形针。

 

说明周乙的目光停留在回形针上,为什么会这样?他一直在想办法救张宪臣,但是这种办法又必须是隐秘的,不易被人察觉的,他不能暴露自己。

 

所以他就想到了用回形针这个不起眼的东西救张宪臣。此时电影并未向观众亮明周乙卧底的身份。但我们通过这些细节就可判断他的身份。

 

2、语言、行为、动作

 

谢子荣叛变后跟高科长说,特务科有卧底,只知道是个男的。这时起高科长就开始怀疑每一个人,他凭直觉最怀疑的人是周乙,一直到电影结束周乙都是最大的怀疑对象。

 

但是高科长就奈何他不得,原因就是周乙没有把柄落在他手里。他让鲁明、小孟等暗中监视周乙,周乙都未如他们所愿。

 

周乙和鲁明去和四人组中的二组接头,鲁明用望远镜看到出现了两个人,鲁明说好像一男一女,是不是那个姓张的?

 

鲁明明显在给周乙挖坑,周乙若说是的,那他就和张是一伙的,那就坐实了他卧底的身份,后面也就没戏了,但是周乙说我哪知道啊,我又没看过照片。

 

看似不经意的回答,却解除了自己的危险。你看周乙面无表情,其实心里精的很,时刻都在防备中,对周围的环境、人、事。

 

张宪臣越狱时他把张宪臣拉入小屋,他在关门还未转过身来,张宪臣就叫了一声老周,他转过身来,张宪臣把回形针交给他,他小心收起来以便过后毁掉。

 

一声老周交代了两人的关系,认识,而且很熟。张艺谋真不愧是国师,他精于用细节展现人物的性格、灵魂。如果你看电影不注意细节,不认真体会里面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等,你真的是看了个乱。

 

惜别的表达。当张宪臣知道已逃不出去,他决定俩保一个,周乙更有活下去的价值。周乙同意了他的请求,决定继续帮他完成乌特拉任务,交代完了,张宪臣要下车了,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还有吗?”。

 

生怕张宪臣会漏下重要的信息没交代,也是想尽量延长和张宪臣呆在一起的时间,他眼眶里全是泪水,惜别战友,只能用还有吗三个字拖延他的生命。

 

他脸上难受克制的表情,那是对战友遭受苦难的怜惜,但时间不容许他们啰嗦,必须尽快逃离。

 

当楚良驾车逃跑停了车时,他淡定从容地走了过去,在车周围来回走了两趟。这时小孟受高科长指派躲在墙角里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他知道,所以他果断朝车内开枪。之后楚良下车后躲在墙角,知道自己逃不了了,他把毒药塞进口里。

 

周乙看到后迅速跑过去,竭力想抠出楚良嘴里的毒药,楚良则用力拿开他的手,而他又尽力抠楚良的嘴。这个过程中他眼圈红红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都快哭出声了。

 

此时两个特务已站在他身后,努力失败,他强忍悲痛站起来,发现身后的特务们,他装出气急败坏的样子说妈的,晚了一步。

 

这句话有双关意思,特务们理解周乙要抓活的楚良,没抓成很失望;我们观众理解,他痛惜自己没能救活楚良。

 

但是情绪转换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当他发现身后的站着两个特务时,他的情绪还没有从刚才的悲痛中缓过来,所以说话的声音明显情绪低落、心情极为沮丧。

 

这一切墙角的小孟都看在眼里,她跟高科长汇报说周乙可以排除卧底嫌疑。但是揪不出内鬼的高科长气急败坏还是要找他的麻烦。最后也是没证据只得作罢。

 

张艺谋是善用细节的高手,演员对导演,就像文字之于作,文字要为作者服务,表达作者心里想表达的;演员要为导演服务,表达导演心里想表达的东西。

 

后面他准备帮王郁楚良脱身,他让鲁明和他留下来鲁明同意,让王郁和楚良一同进罗马尼亚大使馆,但是鲁明却毫无征兆地偷偷坐进车里。

 

这说明鲁明本身很警惕,不信任他,高科长也明显不信任他,因为高科长另下了命令,让鲁明不要听他的。他不动声色,只好随鲁明的意思。

 

以上这些细节在推动剧情的发展中都起到关键的不容忽视的作用,没有这些细节,人物就只是一句行尸走肉,没有灵魂,人设也立不起来,后续的情节便不能继续。

 

由此可见张导在为他的电影作品选演员时也是慧眼独具,他了解这些演员的演技,每个演员的特长,他都心知肚明。

 

他知道哪个演员适合演哪个角色,哪个演员的演技适合表达哪个角色的心理,这样他才能将每个演员都恰到好处地安排到自己的电影作品里。

 

让他们承担不同的职责,更好地诠释每个角色,完成自己对作品的创意。于和伟能出演周乙这个角色,是导演对他的演技的肯定。

 

确实周乙很多戏都是通过眼神、表情等细节来完成,这些于和伟都很好地做到了,可以说他演技确实一流,实现了导演对角色的要求。

 

 

这部电影演员阵容强大,基本都是老戏骨,所以有网友说这部电影就是一群老戏骨在飙戏,N刷不厌。

 

但我觉得其中还有些微不足,比如周乙抢救楚良失败,站起来发现身后站着两个特务,这时他的情绪不应仍处在悲痛失落之中,应尽快转换为气急败坏的失望,语调轻快跋扈,而不是悲伤低落。

 

毕竟他身份特殊是个高级卧底,既是高级卧底就有应付这种场合的突变能力,而不会容易受情绪左右。

 

还有当高科长把他铐在椅子上直到二十号,这时的他不应是心虚强装的镇定,而应是更理直气壮般的无辜受害的表情,要强化这一点。

 

好了关于周乙这个角色,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悬崖之上》你心中的最佳角色是谁?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节塑造人物,匠心铸就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