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最近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发生了一些事,这让我感觉到了其实学生生活中的很多矛盾根源于“他”不会或者是不善于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目前我们所带的部分学生有如下几个点:1.物质生活比较富足。2.童年时期开始缺少伙伴关系。3.隔代抚养较多。4.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分析学生人格养成时有些弟弟妹妹小得多的也视为独生子女)。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共性:规则意识缺失或错位;不会换位思考;宽以待己严于律人;曲解公平。

        表现出来的症状就变成我我们班主任德育教育最头疼的问题。例如:上课睡觉,通常是晚上没有按时休息,尤其是走读生在家过度使用手机。不是单纯的不遵守学校的课堂纪律,他在家也是没有规则和约束的。这样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会太好,相信没有父母能够放任孩子糟蹋自己的身体。再如:宿舍矛盾。高中学生住宿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和别的学生一起生活,在家都是父母爷爷奶奶呵护着,他不太需要考虑别人的需求。而到了宿舍就不一样了。别人打呼噜吵到我这不是侵犯到我的权利吗?甚至有的时候他自己也是打呼噜的。还有当学生对公平有认识偏差的时候追求绝对公平,不讲团结互助,不讲集体利益,没有大局意识。这样不仅会导致班级生活不和谐,他自己也闷闷不乐。

        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呢?

        首先,引导学生健全规则意识。多数学生不会违反法律法规,甚至校规班规都遵守得很好,因为这些规则往往是书面的是显性的。但在生活细节中缺乏规则意识,尤其在隐性规则面前。比如在家、在宿舍的行为规范一般不会细化到文字。有些家庭有规则,按时起床,按时吃饭,但有些家庭做得不好。在家做得不好的学生在校也可能任意而为。我们可以利用班会课和学生一起分析一些现象,经过引导学生会知道行为有边界。例如,不经过所有人同意,不可以动别人的东西;在背后不可以评价他人尤其是缺点;……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前面说过有些学生在家里是被溺爱的,几乎他所有的要求都会被满足包括情绪,他不需要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在学校的时候他不理解别人时自然也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例如,班有个同学对班级座位问题有了质疑,甚至带有质问的口吻和我沟通。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心平气和地问他一下,如果你是老师,你怎么办?当学生理解不了他人做法时,“如果你是……,你怎么办?”这样问都是可以的,慢慢地就可能变成他的习惯。

        再次,引导学生善意理解别人。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找不同学生谈话,有的学生眼神带着感恩然后认真按照老师的建议去做了;而有的学生明显地表示很不满(或口是心非),觉得老师在针对他。其实后者也更容易觉得同学针对他。显然这样的同学不太会善意理解他人。有时是因为误会,更多的是对世界的感知出了问题。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持续地关爱,在交往中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正确归因会让我们更好地处理以及与外界的关系,才不至于出现“都是别人的错”这样的认知。

        最后,引导家长和我们一起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有些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不就是学习吗?怎么有那么多事?有些家长的处事风格也会直接影响孩子,若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他人,抱怨学校学校,甚至抱怨社会,孩子也会把出错的原因归到他人或社会的问题上,认为“不公平”。深圳的家长“维权”意识比较强,可是不是所有关系都能用权利义务调整的。有了好的人际关系,孩子才会身心健康。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家长进行指导。家长在与孩子孩子的沟通中若是起到积极引导运用,认可我们的教育相信会事半功倍。

        教育追求的应该是学生全面而且终身发展。这些引导也绝对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可以慢慢地渗透在我们的课堂,渗透在我们和学生的每次沟通中,相信会有所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