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迷》:为什么有的人爱着爱着,最后却成了杀害对方的凶手?

关注“夏娃蓝”,陪你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你还记得几年前震惊全国的情杀案——芜湖市“火烧路虎案件”吗?一个男人在分手后将前任活活烧死的悲剧。。

事故当中的女孩,丹丹,30岁,是一个独立漂亮的女孩,自己创业,和31岁离异单身的王某恋爱几个月,随后因为感情不和分手。

可王某并未因此放过丹丹。他在她家附近蹲守、跟踪,强硬要求和丹丹复合。遭到拒绝后,王某的暴力行为进一步升级,他多次殴打丹丹,甚至上门威胁,打破其家里的玻璃窗。

丹丹家人前后四次报警,最后一次,丹丹去当地派出所提交资料,怎料被王某开车尾随。王某采取撞击手段逼停丹丹驾驶的路虎车,等丹丹停车下来检查时,王某强行把丹丹胁迫推上路虎车,后点燃淋在身上的汽油自焚,导致两人被烧身亡。

“火烧路虎案件”现场

一个正值青春美好的年华里,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销声匿迹,令人捶胸顿足!痛心疾首!导致丹丹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是一场飞来横祸的恋爱!是遇到了一个人渣!

更可悲的是,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绝不止是个案。有些人,在恋爱中受到对方的暴力虐待不知所措,而有些人恰好就是施暴一方本人(心理学将此类人称为执迷者)。

当两者都不知如何处理而放任冲动蔓延的时候,结局往往满目疮痍。

针对这种令人扼腕的社会现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两人执手写了《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一书,旨在帮助那些困在执迷爱恋当中的人们,如何安全逃离出来,收获一段真正健康幸福的爱情。

书的封面


一:哪些人容易成为执迷的爱恋者?

什么是执迷的爱恋?

苏珊·福沃德在书里用以下四个特征,帮助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执迷爱恋之中。

1. 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恋人,或想要得到的那个人

2. 对执迷的对象有着难以满足的渴望

3. 已被对方明确拒绝,或者得不到:要么肉体上得不到,要么精神上得不到

4. 被拒绝或者得不到后,自己的行为开始失常

如果你符合以上4个特征,那就要引起注意了,你属于在恋爱中容易产生执迷行为的一方。如果你不是,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多了解一点执迷者的特征,对于你在一段感情中判断对方是不是执迷者至关重要。(关键时刻可以保命!)

结合以上,苏珊·福沃德将生活中容易演变成执迷的爱恋划分为以下4种情况:

1. 疯狂追求真爱

执迷的恋人很天真地相信,只有“唯一完美的情人”能够让他们感觉幸福和满足,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带给他们所能想象到的激情,让他们感受到从没有过的被需要、被爱。

当一个人把伴侣当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的时候,他就会做出很多执迷行为,比如疯狂追求对方、无底线向对方示好、遭到对方拒绝后仍然死咬不放。

然而,不管对方给他多少爱,他的安全感永远得不到满足,总是时刻担心对方离开他。为了“消灭”自己的恐惧感,他经常做出360度无死角控制对方的行为。

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执迷者身上深深的被拒焦虑最终演变成自我诅咒——他永远抓不住自己所爱的人。

2. 情感绑架

以前认识一个同事,他的前女友经常在他上班的时间里打电话过来,如果他不接,那个女孩绝不会善罢甘休,换着号码接着打,打到直到他接听为止。为此他烦恼不已。

我问他为什么不干脆关机?他说,不敢。因为女孩曾威胁过他,如果他故意不接他的电话,她就自杀给他给看,让他一辈子良心不安。

其实同事因为两人性格不合,一年前已经和女孩提出了分手,可是女孩死活不同意。为了逃避女孩,他特意换了一个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和工作,却不料仍然难以摆脱女孩时不时的骚扰。

同事说,她不止是口头用自杀威胁他而已,有一次真的动手了,当时还拍了血淋淋的割脉照片传到同事的手机上,让同事万分奔溃。

这个同事所遇到的就是情感绑架。这类执迷者身上有很明显的行为特征,一旦对方提出分手,那么他往往会采取以下几种行为:新的追求攻略、制造借口见面、电话骚扰、拨了又挂、开车蹲守、跟踪、甚至以死威胁。

3. 得不到就想毁掉

爱与恨,看似站在情感天平的两端,可遇到执迷的恋情,它们就不可能泾渭分明了。

我们看过很多影视文学作品,里面的男/女二号因为得不到男/女一号的人和心,总是喜欢采用非常极端的手法来加害他们,包括破坏TA的幸福、重创对方的前途,甚至要对方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民国爱情电视剧《国色天香》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里面男二号宫少华,疯狂爱上女主角雨宁,可雨宁并不爱他。性情偏执的宫少华遭到心爱之心拒绝后不懂放手。为了得到雨宁,他不惜让雨宁惨死在自己手里。最后,他用香水保存好她的尸身,用这种方式让死去的雨宁永远留在自己身边。

对于这种骇人现象,苏珊·福沃德认为:“执迷者施暴的时候,表面上看来要伤害别人,其实潜意识里,他们的真正目的是驱赶自己的痛苦”。只是可惜,在驱赶自己痛苦的同时,执迷者也让所爱的人跟着他的执迷陪葬了。

4. 对方越坏我越爱

以前看过一则故事。

有一个小说家,她在生活中是一个乖乖女,可奇怪的是,她每次爱上的都是“问题情人”。他们要么不务正业,需要她来养,要么对待感情不专一,经常出轨背叛她。

可想而知,她的每段感情到了最后总是以伤痕累累、歇斯底里的争吵告终。

后来,她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是吸引坏男人来到她的生命里。因为自己职业的关系,她的潜意识里面对“坏男人”有需求——她的文字创作需要用很多刺激、非正常的爱情故事添加灵感和素材,让自己的作品更加有血有肉、忐忑曲折。

在书里,苏珊·福沃德说,如果一个人不断爱上“问题情人”,说明他患有“救世主情结”。患有“救世主情结”的人认为,自己过去未了的心愿,可以在对方身上寻求救赎。不管对方有多坏,他们始终相信自己有能力拯救对方。

二:你身上有被执迷者爱上的“特质”吗?

如果你不是执迷爱恋者,也需要小心,因为你身上某些特质有可能会吸引到一个执迷爱恋者到你身边。

了解容易被执迷者爱上的“特质”,检查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这些特质,以及如何去除这些特质,对我们收获一段健康的爱情至关重要。

通常,执迷者会挑选这三种人作为自己的“目标”,来追求他们。

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协同执迷者

什么是协同执迷者?

苏珊·福沃德认为,有一部分“目标”沉迷对方的爱恋,他们的行为不仅没有阻止对方的执迷,反而鼓励对方变本加厉。那么,这些“目标”身上本来就有潜在的一些执迷情结:追求激情和刺激,害怕被抛弃,内心极度空虚。

这一类人,就是协同执迷者。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协同执迷者,你可以通过以下5道题目来进行测试:

1你是否在激情和压抑之间反复摇摆?

2你有没有对你的恋人一会儿爱慕一会儿厌恶?

3恋人的强烈感情是否让你既享受又反感?

4你们关系的刺激和不确定感是否令你感到兴奋?

5当你想要站出来维护自己在恋情中的权利时,你是否带有罪恶感?

只要你的回答有一个“是”,那么就是潜在的协同执迷者。

协同执迷者,其实也是执迷者本身,因为两者的动机和需求是彼此相似的,区别在于双方表现出来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执迷者和协同执迷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工作、朋友、家人、娱乐等都无法使他们感到充实,只有在伴侣身上,他才能得到情感的“滋养”。正是这种情感满足来源的单一性,给伴侣造成很大压力。

当一个执迷者和一个协同执迷者遇见,他们的恋爱必定经常分分合合:在一起日子没法过,离开又简直没法活。

第二种:犹豫不决的“目标”

当一个人想要分手,却因为对方是执迷者而无法做到坚决的时候,那么往往是执迷者纠缠的对象。执迷者会做出很多挽留甚至是投怀送抱、“倒贴”的行为,比如利用性吸引,想要让目标回心转意。

这个时候,如果目标接受了执迷者的性暗示,尽管心理上认为已经和对方分手了,但是身体还是藕断丝连,那么往往给了执迷者一种错觉,认为这段感情还有机会,他也就不会就此放手。

如果你想坚决离开一个执迷者,你必须要做到:

斩钉截铁的目标:你必须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分手),要拒绝和你达成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斩钉截铁的表达:你的表达要清晰明了、说一不二,绝不能拖泥带水,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决心。

采取果断行为:拒绝优柔寡断的做法,在自己果断行动里找到重新掌握自己的自信和力量。

总而言之,离开一个执迷恋人是一段让你感觉非常痛苦、凌乱、忧心忡忡的过程。你必须有心理准备。

第三种:遭受暴力胁迫的“目标”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

在西安,有一个开着宝马的男子当街殴打女友,多次要把她塞进后备箱,场面极其残暴。幸运的是,刚好有路人经过,路人拍下照片视频作证,然后报了警。

当现场照片流传到网络上后,引来很多网友的猜测,认为是这个女的贪财,“情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后来,女孩才跟警察说出实情,宝马车是她自己的,男子是她的男友,她向他提出分手,男友不同意,于是就出现了被路人拍下来的凶残一幕。

事发现场

新闻里的女孩,就是属于遭受暴力胁迫的“目标”这一类型。

如果“目标”一旦受到执迷者的暴力胁迫,不敢或无法向外界寻求帮助的时候,往往就会被执迷者长期纠缠,甚至多次遭到执迷者的暴力虐待。

如果你不幸和一个执迷者恋爱,一定不要低估分手给执迷者带来的强烈愤怒。一旦收到执迷者含有“暴力报复”的信息,一定要及时向外界和警方寻求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三:如何挣脱执迷爱恋的牢笼,收获一段幸福健康的爱情?

这一部分,我将结合书里的方法,重点分享4个重要的步骤,分别是:找到执迷恋情的根源- 关闭“执迷系统”-把执迷斩草除根-找到真正的爱情,帮助执迷者走出病态的执迷爱恋,收获一段健康幸福的爱情。

①找到执迷恋情的根源

一个人的行为不会无缘无故发生,每一个行为背后,必然有它的道理。

那么,一个执迷者如此极端和疯狂的行为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苏珊·福沃德认为,我们在婴儿时期,感受到自身和母亲连为一体,产生安心依恋,并以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当我们逐渐有自我意识以后——“我们开始意识到满足自己需求的资源来自外部,而不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完美而绝对的依恋关系开始破裂。”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以尊重、爱、鼓励以及保护来回应我们的需求,我们就能逐渐建立起对自己以及他人的信任,能够顺利度过这场不可避免的分离。

反之,如果父母无法给予我们所需要的情感支持,甚至给予我们的是伤害,那么分离的过程就会脱轨。也就是说,我们在分离的过程,种下了身心不健康的种子。

成年后的我们,内心渴望能够重新获取原始最幸福的依恋关系(和母亲连为一体),以此来修复我们的安全感。当这种渴望过于强烈的时候,我们在所遇感情中就会产生一种不顾一切的强迫行为——那就是“连接强迫”。

②关闭“执迷系统”

摆脱执迷只有一条路可走:关闭执迷系统。

指导我们行为的,是我们的潜意识、我们大脑发射出来的信号,也是我们内心渴求的愿望。它们构建成一套深根蒂固的执迷系统,导致我们产生可怕的执迷行为。

执迷系统有3个部分组成——执迷的想法、执迷的感受、执迷的行为。这三个部分环环相扣,它们相互供养,相互存在。

那么怎样才能消灭它们呢?

苏珊·福沃德说,(执迷系统)就像一台机器上的齿轮,你让一个齿轮停下来,其他齿轮也会不可避免的跟着停下来。

书里为我们罗列了8个步骤:

1. 给情感放个假: 你最好能够给自己请个放假,大概两周的时间,去一个无人打扰的地方,自己静一静,然后也给这段感情远距离思考和观察的空间。这段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自身的成长和转变上。

2. 化冲动为选择。你可以用红色的记号笔在便利贴上画上红色的停车标志,然后把它们粘在任何你可能做出执迷行为的地方。比如电话旁、床头上,等等,用来警示自己在感情里需要“刹车”了。

3. 找一个情感之锚。在你和执迷行为做抗争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来陪伴你度过,在你忍不住要做出执迷行为的时候,赶紧联系这个朋友,让他陪伴你走过难熬的时光。

4. 走出孤立。结束生活里只有伴侣的日子,你要走出去结交更多的朋友,重新联系以前的老朋友,多和不同类型的人交往,你的思维也会更加开阔。

5. 做让你开心的事:你的爱好是什么?你喜欢做什么?统统把它们拾起来。著名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曾说过:“用运动找到你身体的自信,用读书找到你思维的自信。”运动、读书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总之,果断行动起来,让自己的生活愈加充实,让自己越来越自信。

6. 避免触碰执迷的扳机:生活中某一个不幸的时刻可能就会让你产生执迷行为,比如你被老板骂了几句,感到委屈无助;比如你生病感冒,情绪陷入低迷……这个时候你很可能想打电话给之前的伴侣求安慰。

千万不要这样做,在这一步上,最好的办法是尽量避免触碰执迷的扳机,实在避免不了的,那么就找你的情感之锚(信任的朋友)倾诉和求温暖吧!

7. 识别执迷的想法:回忆、幻想、内心独白都属于执迷的想法。当你产生这些想法的时候,最好马上识别出来,不要让自己沉溺其中。

8. 转移你的想法:用形象化的视觉来粉粹你的想法——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执迷行为想象成是一颗巨石,你找来一把锤子,使出浑身力气把它敲得稀巴烂,然后把这些残渣一块一块扔进大海里,直到全部的碎块被你扔完为止。

这时,你平静地看着大海,呼吸畅快轻松,如同卸下身上千万斤重包袱。

③把执迷斩草除根

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圆,想要解决一些疑难杂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圆的起点寻找答案。

圆的起点有什么?就是我们第一步讲到的执迷的根源——童年遭受到的拒绝和伤害。在第三步,我们探讨的就是如何把执迷这条“根”从我们的生命里拔起来,然后扔掉。

为了让执迷彻底斩草除根,我们的情绪需要回到童年,把在童年里遭遇到的拒绝的痛苦,完全释放出来。

也就是说,你需要重新感受一番,你童年时向父母发出渴望爱和呵护的信号时,却被父母忽视或干脆选择不接收,甚至以相反的方式来对待你——你那时候的伤心绝望、痛苦无助。

看到你内心压抑的情感渴求,然后,学着将你心里面深层次的情感释放出来——将这股深埋已久的情感渴求以信的形式写出来。

信的内容,简言之就是写下我们童年遭遇拒绝后自己内心产生的痛苦,对父母伤害的“控诉”

为什么要写出来呢?苏珊·福沃德认为,我们成年后想要改变一些错误的思维和认知,就要深刻意识到你内心长年以来压抑的情绪。而把这些内容写下来以后,它将会让你清楚认识到,你究竟为何会会产生执迷行为,你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了如今的自己。

同时,写信的过程,也是在去象征化,把恋人与父母的影子在现实中剥离开。因为任何一段感情,恋人都没有义务也无法帮你治疗你童年被拒绝的创伤。“必须是你,而且只有你,有能力,有动力,有责任去完成这项挑战。”

信写好以后,还有关键的一步:请试着读出来。

把内心的深层情感写下来还不够,只有当你把这些内容大声读出来,才能帮助你进一步驱逐心底那些顽固的心魔,充分阐述你长久以来郁结于心的感受,将这些负面的感受从你的身体里一点一点抽离掉。

这个过程,就像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所说:“承受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我们就能从痛苦中学到很多东西。”

当我们的执迷行为彻底了断的时候,我们才能重新出发,去寻找一段真正的爱情。

④找到真正的爱情

你已经能够直面执迷恋情的根源——童年时期被拒绝的心理阴影。现在只剩下一件事了:巩固这些转变,确保你将来或者当下的恋情能够运行在健康的轨道上。

在最后一步,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作为一个治愈的执迷者,你可能会对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敏感,害怕在新的感情中重蹈覆辙,于是,你容易将感情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于自己的责任。

苏珊·福沃德说:在恋爱关系里有两种极端情形,一种是什么责任都不负,一种是什么责任都负。在这两种极端情形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当你找到这个地带时就能领悟到,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两人各自有自己的内心冲突和个人动机。

第二,在爱情里面,对于曾经的执迷者有一个守卫尊严的秘笈是,当你和伴侣发生矛盾争吵时,要确保你的反应不以争论或者自我辩护为目的。坚持这个方法,你将不会再回到以前那种祈求别人爱你、或说服别人爱你的尴尬境地。

第三,学会相信自己。我们面对爱情最好的状态是:不问“前程”,好好享受过程,一切方会水到渠成。

放下对爱情的过分执着和索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需要发展多个感情支持体系,生活中除了伴侣以外,你还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圈,爱情只不过是你的附属品,是为你原先精彩的生活锦上添花罢了。

另外,任何时候后你都有权拥有个人的感受,想法和兴趣爱好。对方必须尊重这种权利,同理,你也必须尊重对方这种权利。

第四,化动荡为真正的亲密。在一段感情里,当你放弃痛苦,焦虑,混乱,嫉妒和占有欲以后,你才能解放自己,发现亲密关系中最深层次的快乐,最终获得一份真正的爱情。

对于爱情的智慧,复旦大学哲学教授陈果的一句著名话语道破了天机:“好的爱情,是一次又一次的爱上同一个人。”要理解这句话,你就要学会在感情里发现伴侣身上变化的美好,深入了解和参与这种变化和成长,进而使你愈加爱TA。

在我看来,最好的爱情,无非是你懂我的梦想和悲伤,我理解你的快乐和烦恼,然后一起携手共同成长、相互支持和陪伴。或许唯有这样的亲密关系,才能带来持久健康和幸福的爱情。

写在最后: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在一段感情中的表现,多少都带有一点执迷的意味,比如缺乏安全感、爱控制对方、因爱生恨,等等。我们未曾察觉,只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执迷》一书告诉我们,在爱情里饱受执迷之苦的人,是有办法走出来的。这条道路通往的出口,不仅能帮助你逃离执迷的牢笼,更重要的让你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从内心深处了解自己是谁,明白自己要往哪里去。

当然,这条路不会走的很轻松,因为童年遭遇的拒绝与伤害是一股顽固的邪恶力量,至于最后你能不能完全走出来,靠的是你的决心和敢于追求幸福的勇气。

作者夏娃蓝,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执迷》:为什么有的人爱着爱着,最后却成了杀害对方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