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法,先于读书

什么才是读书的正确姿势?

在读一些名著或大部头时,我们常常感到思绪混乱、无所适从,我们总会怀疑是否自己的打开方式有误,那么,灵魂问题来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莫提默·艾德勒的阅读指南就此问世,全方位地告诉你,《如何阅读一本书》。相信我,为了优雅地阅读,这是一节必修课。

这本书是工具书性质的佳作,带给我们关于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点拨,即to do or not to do. 有趣的是,回顾我们漫漫求学与读书的历程,无涯书海,历历在目,读过的书没有几千也有几百,却几乎没有任何人教过我们最重要的“如何读书”这件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需要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带道德审判和感情色彩地阅读,设身处地地解读人物,而非以读者惯用的上帝视角评价人物。

如果依据读者惯性,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带入道德训诫,或者用主观意识去理解作品,这就完全丧失了我们从作品中汲取和吸收的可能性,更糟的是我们在不经意间降格了一部杰作。

除此之外,读者更要警惕用自身经历去概括和提炼作品。一个人的阅历之浅薄,经历之局限,怎能简单将之等同于世界之深度?众多文学巨匠穷其一生智慧构筑的妙笔世界,不会设置人人都得其门而入的谜题,亦不会揭晓人人都胸有成竹的答案。之所以名著是名著,是因为它在每个人都却步的地方,为你推开门,带你进入一整个柳暗花明的华府洞天。

如你所见,很多著作的深邃灼见之处就在于他们反经验、反直觉,这是这本书给我的反馈。由此可知,阅读简单来说也是一门技巧,它是需要反复训练的,却刚好是我们所有人都缺乏训练的。

我们总是被推荐、被要求读史、读诗、读专业或者读科学,可是通俗作品、畅销读物也罢,遇到真正的名家大作、经典文学还是应该保持有基本的敬畏心,学习读书的方法,总须比读书先行。

现代诗歌字数少,语义通俗,可实际上对读者的要求更高,因为诗歌更加需要阅读者想象力的参与。随意地解读和剖析诗歌,太容易乌龙。你眼中的塞纳河与我眼中的塞纳河并不一样。

关于这一点,艾德勒给出的建议是,放弃你的背景调查和资料分析,去读诗本身——去诵读它,一遍又一遍。读诗是一生的浪漫工作。

传说中,文化圈的鄙视链底端是历史小说和言情小说,这几乎已经是共识。那么什么才是俯瞰众生的高端阅读区呢,不用说,那些书房里人们会成套购置又极少翻看的大部头和全集丛书就是了。

读书这件事本身,是好事,没毛病。但是不得不承认,阅读量是一桩,选书的品味、读书的格调又是另一桩事儿了。而艾德勒的态度摆得明明白白:请不要因为你攻克了一本非常艰深枯涩的作品而傲慢自大。也许这是当下许多人获得成就感和优越感的主要来源,这样的态度,可以有但没必要。

现阶段的我们,只有读更多的书,才会更好地读书。不要耻于分享和评论,私下担心着言多必失,请迎难而上,多读多发声,做个意见领袖又何妨。

小雨的夜晚,一个人在暖和的房间,沏一杯热茶,捧一卷旧书,入心细读。是我能想到的最私人、最温柔、最美妙的夜。

收拾心情,好好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之法,先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