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杀打卡”到“看一看更新”——营销的下半场

刷屏的QQ二十年

这几天,QQ凭借着二十周年的h5掀起了一波回忆杀。大家一边划拉着页面,感慨着自己逝去的青春,并纷纷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刷屏。最终,QQ团队成功的为自己举办了一场大型追悼活动~~

人们在什么时候开始选择抛弃一款社交工具?

答案只有一个,当社交效率低于预期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这段过程拆分的更细,其中有三个重要节点:

当信息出现过载时,人们会因为信息压力而减少发声,主动的减少内容的输出,而这些内容一般是非功利、非商业化的;随着这些内容输出的减少,用户之间的互动也开始减少,而功利和商业化内容占比开始增加,从而带来信息质量的下降;最后,当信息质量下降到用户忍受阈值时,便开始出现用户的逃离,最终影响到社交工具的最基础功能——连接。

信息构成的微信生态

在微信生态体系内,有哪些类型的信息流,他们对于微信而言各自意味着什么?

1)私聊信息

私聊,是社交工具的基础服务,也是接收率最高的信息传递方式。在这类信息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效率,在功能上也都是围绕此设计。这是最令人垂涎的信息传递方式,有着极高的转化率。对于营销而言,比较适合做:

人脉的扩展;

老带新式邀请;

决策对关系链背书较为依赖的商品或服务;

基于表情包的品牌传播;

2)群聊信息

群聊,是目前非常被营销推崇的信息传递方式。其原因有四,首先在于社群成员一般具备某种共性,其次是消息扩散的快捷性,再次是信息扩散和接收对于用户的压力较低,最后是微信生态对此的限制相对较小。因此,对于营销而言,社群是当下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不过正因为大家都在玩,所以要做好并不容易:

如何设计整个转化流程及社群在其中的定位?

如何寻找目标用户及社群推广模式设计?

如何维护好社群生态,延续生命周期?

3)自媒体信息

自媒体其实和社交关联性并不大,更多的意义在于增加了用户使用时长和黏性,并为流量提供了商业变现的路径。但成也自媒体,败也自媒体,商业组织的逐利性在早期能够帮助生态快速壮大,而到了一定阶段后,其逐利性也将对生态产生破坏性作用,惊悚标题、诱导分享、抄袭剽窃等情况屡禁不绝。当然这是所有内容平台都面临的问题,只是微信的社交扩散能力将其放大了,并且还需要为来自生态外部的内容买单。

4)朋友圈信息

朋友圈可以说是微信生态质量的风向标。每个用户浏览朋友圈的平均时长,不会突然增加,也不会突然减少,但这个趋势却能够清晰的反映出我们在坐标图中提到的“信息质量是否下降”。朋友圈在营销中的性价比可谓最高,对于用户来说,他所付出的个人背书相较私聊和群聊都要低;对于营销者来说,朋友圈分享的曝光量和打开率最为可观。考虑到朋友圈分享的泛滥,在营销策略上,我们要:

避免分享形式的千篇一律;

在分享内容外,鼓励用户最小成本的ugc输出;

从信息接收者角度设计分享文案;


社交营销的冬天

近期,微信开始封杀朋友圈打卡等行为,许多自媒体都表达了对社交营销的悲观。从目前微信整治朋友圈的动作我们可以猜测,用户平均浏览时长这类指标或许出现了一些负面的苗头,为了避免生态破坏,微信的出手是必然。

“社交营销的冬天是否来临?

基于多年微信生态所构建的营销体系,在微信的自我修复下,似乎失去了过去的燎原之势。在这个大趋势下,以后还怎么玩?

1)内容权重进一步提高

纵观微信的修复动作,可以看出封杀的不是分享这个行为,而是行为背后的内容。微信的初衷还是在于维持朋友圈的信息质量。因此,如果内容本身过硬,自然不用担心社交的封锁了。

当然,内容质量和商业逐利存在一定的负性相关,因此如何把握内容的商业成分,与阅读质量的平衡性,是营销人和运营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通过社群,建立私域流量

随着公众号、朋友圈的限制收紧,微信群必然成为扎堆投入的地方。在前一章节我们也谈到了如何做好社群营销,其中社群转化模式的设计更是重中之重,社群的管理工具在接下来想必会水涨船高。

3)发掘新的流量洼地

最近微信再次对“看一看”进行了更新。与今日头条通过算法进行内容分发不同,微信的分发更多的是基于社交关系。只不过分享是一种用户主动分发,而“看一看”是一种用户被动的分发,这将成为一个内容分发的新渠道,用户的背书成本将比朋友圈更低,而曝光效果必将随着权重上调而提升。毫无疑问,这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朋友圈的限制行为。


后记

正如羊和狼的生态圈一样,没有营销的生态是缺乏活力的,而营销过度的生态将会因失衡而毁灭。遵循生态下的规则,寻找生态中缺乏活力的洼地,这才是最适合绽放企业活力和施展营销能力的舞台~~~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想邀请你:

1、给文章点个喜欢,让更多人看到它;

2、给我加一个关注,很高兴认识你;

3、关注我的公众号【思想漫步者】,用思想和你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封杀打卡”到“看一看更新”——营销的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