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闲聊

读一本书应该怎样读,怎样算是读完了一本书,或读懂了它,或自认为读懂了它;以及读一本书是否需要从头到尾读完它,用不用每一段都理解作者是什么意思。我和朋友们探讨了这些问题。我的阅读速度算是慢的,但也因书而异。曾经用一晚上的时间读完了一本讲日本黑帮的书,但今年年初开始读的《通往奴役之路》读到现在还没有读完。前几天身边一个学经济的长辈还提到了哈耶克的这本书,说其中的很多翻译是有错误的,应该读原文。这个问题留着一会儿再谈。

总体而论读一本书应该怎样读。先说说我的朋友们各自的看法。A说,读书就是个人的事情,根本不用拿出来探讨,自己觉得怎么高兴怎么爽就怎么读,自己觉得有收获就可以了。B说,应该认认真真地阅读,并且做好笔记,像做学问那样。但也不能把所有的字和段落通通吸收,发现无趣的地方就直接跳过,最终是要建立个人体系。C说,读书嘛,就是快乐,本来就是个爱好,在不让自身感到痛苦的情况下涨涨知识长长见识就行了,至于那些有深度又烧脑的历史学、哲学和今天太远了,没必要再读了;生活那么累,何必再读书让自己更累呢。

我是个相对能包容外界且理解力较强同时又是隐忍的性格,说好听了是为人谦和、不爱和人起冲突;说不好听就是城府极深。都是语言变着花样的游戏而已,不必在意。其实在我看来,周围有那么几个零星爱读书的人对我来说已经是幸运的了。时而可以独处阅读,时而有了想法也可以不用寒暄一条微信过去和朋友聊一聊书里的内容。至于阅读本身,偶尔轻松地读一篇散文,或认真做着笔记读一本学术书籍在我都有可能。而需要包容的或许正是与人交流的时候,甚至我会刻意“保护”这几个能交流书籍心得的朋友,这对我来说才是更珍贵的,如果发生了过于激烈的争执以后就更没人交流了,好在他们都比较理性。

昨天我爸问我《通往奴役之路》是否在家,他也想看看。他只是从前写论文时专门看过其中的几段,并没有通读过。而前文提到的那位说应该看原著的长辈是他的朋友。当我们聊起这本书以及哈耶克时,他们相关专业的人对这本巨著简直太熟悉了。但由于此书的内容还是有点敏感,所以(我猜)一直没有再版。尽管我读不懂,但受一些启发已经绰绰有余了,不挑剔的阅读也会让我越来越皮实;皮实我认为是件好事儿无论身体上还是思想上。终归来说,书该怎样读是个人感受的事儿,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个人有完全自由度,而更让我重视的是如锦上添花的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