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游记之二

第二天等当当醒来,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起身向西湖出发。

途中在一家早餐店吃了早餐,但这次用餐并不愉快,原因是太贵了。我们选餐的时候并没有询问价格,因为这家店很朴实,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做小本买卖。我们点了一笼小蒸包(6个),一根油条,两个小菜饼,四个米糕,三碗粥,结果竟花了80块钱。妻子问收银员是不是算错了,对方回答说没错,等打出单子来可以自己算一算。收费小票打出来后,我看了一下,我点的那碗小米粥竟收6块钱,这种小米粥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在青岛卖早餐的地摊上到处都是,只卖一块钱。这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有一种被骗的感觉,看来,这也是崇尚一锤子买卖的店家,全然不顾生意的可持续性,我想,这种店很难有回头客,因此不会长久。在这个时代,不论做什么,真诚都是最重要的,哪怕是以逐利为主的商业,缺少了真诚,财源也会渐渐枯竭,没有人愿意和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人打交道。

虽然有些不愉快,但也没有改变我对杭州的好印象,我知道,这种店只是少数。

到了西湖,我们悠闲地沿着湖边漫步。对岸的远山层峦叠嶂,湖水碧波荡漾,远远望去,真像是一幅水墨画。湖边的人很多,大部分是本地退休的老人。每隔几步,便有一位老人一手提水桶,一手握一个如椽大笔,用笔蘸水后在地上潇洒地挥毫泼墨,或楷,或隶,或草,或工工整整,或遒劲有力,或狂放不羁,让人不得不叹服,高手确实在民间。

西湖水墨画

这时,我注意到有一些人在围着一棵樟树拍照,我快步走过去,原来是一只可爱的松鼠,在树上爬来爬去,也不怕人,似乎已习惯了游人的瞩目。这说明了两点,一是这里的生态环境很好,已出现了野生松鼠。二是这里的人们对动物很好,动物们对人类没有丝毫的戒心。这让我感觉,杭州真是一个友好和谐的城市。

西湖岸边樟树上的松鼠

看到这美景,四岁多的儿子也很兴奋,他缠着我要去湖里划船。我们询问了一下价格,从岸上出发,到断桥、白堤,再到湖心亭返回,要300元。虽然有些贵,但既然来了,不体会一下西湖泛舟的浪漫,就太遗憾了。于是我们果断地上了船,划桨的师傅很开朗健谈,一路给我们讲解西湖的历史和传说。

泛舟西湖

听着师傅的讲解,我也了解了很多典故。比如,断桥为何叫断桥?真实的原因是,冬天下雪后,桥的阳面和阴面积雪融化程度不同,从高处看,桥似断非断,故名断桥。白堤长约一公里,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主持修建,堤上桃柳相间,阳春三月,桃红柳绿,美景如画。不过,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此白堤并非白居易所修,只不过因白居易的一首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而闻名,故名“白堤”。真正由白居易主持修建的湖堤现已无迹可寻了。

师傅还告诉我,西湖里的鱼已经由楼外楼酒店承包了,其他单位和个人是无权在西湖里捕鱼的,因此,要想吃正宗的西湖醋鱼,只能去楼外楼酒家,当然,价格也很贵。还有西湖的游船,也由固定的公司经营,个人是不可能私自划船载客的。虽然这种垄断性经营抬高了物价,让人感觉不太公平,但如果完全放开,任由人们捕鱼、划船,那平静美丽的西湖就乱成一锅粥了。看来,自由和秩序是很难兼得的,如果想要西湖一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就必须牺牲部分大众和商家的利益。

上了岸,我们坐在长凳上吃零食。这时,一位散步的大叔走过来,笑着逗当当:“小朋友,给我吃一块巧克力好不好?”当当照例是不说话,我笑着说:“看来是不舍得。”大叔哈哈大笑:“噢,不舍得给呀。”边笑边自顾自地走开了。

这么一个简单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杭州人总是很快乐、很热情奔放,他们的性格是外向型的,即使面对陌生人,他们也能像对待朋友一样,从容自如地搭讪、聊天,很少有拘谨和戒备。相对来说,北方人则显得很含蓄,在青岛的海边,就很难有老人会逗弄一个不相识的孩子,即使他很喜欢这个孩子,也可能只是慈祥地笑一笑,或多看几眼,情感始终是收敛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两个城市的性格,恰像两个城市的市树,杭州是樟树,清香扑鼻,华阴如盖,青岛是雪松,无意争芳,默然独立。

风雨来临前的西子

这时,受过境台风的影响,湖上刮起了风,湖中的游船纷纷靠岸。我们也准备回酒店了,我回身拍了一张广角的西湖半景图,给风雨欲来前的西子留下了一张“单身照”。

你可能感兴趣的:(杭州游记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