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有许多的弊端,但仅仅是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然痛快,但无济于事。对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改变现状,才能给我们的后代,我们自己家里的这个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面对我们教育的困境:
有的父母,送孩子去国外;
有的父母,像郑渊洁、郭德纲等,让孩子在家里学,自己教;
有的父母,联合一些朋友,一起给孩子办个学校;
都很好,但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没有这个条件,但也希望孩子更上一层楼,怎么办?
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
前段时间,我在微博上讲过一句话: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里的书房。我们每个人,可能你生活的地方不一样,获取的教育资源不一样,你的家庭经济情况不一样,那很多人就会很着急,常常就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如果一个农村的孩子,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他能够与城市的孩子,与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在阅读一样的书,一样的经典,那么事实上,他们就站在同一个起点上。
所以,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点,
很简单,就是阅读。
大量实验告诉我们,阅读只会提升你的学力,只会帮助你去改善你的学习过程,帮助你学得更好、做得更好。
儿童的早期阅读为什么很重要呢?
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说,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所看见的那个东西,那个孩子就变成了那个东西。
也就是说儿童早期的见识,儿童早期的阅读,会对一个人,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乃至于终身的影响。
美国学者赫希在《知识匮乏:缩小美国儿童令人震惊的教育差距》一书中指出,儿童时期的阅读能力能够预测一个人在学校期间的学业成绩。所以,他把阅读能力作为民主教育的核心,“新民权的前沿”。
也就是说应该让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够在早期得到最好的阅读资源,这说明阅读对人的成长的确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学校是孩子的世界,父母无法参与孩子的每一节课,最后只能面对着成绩单生气,殊不知成绩就是在每一节课的细小差距中拉开的。
人们普遍认为成绩差距大是因为孩子们学习能力不同。如果说上高中甚至大学,人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已经固定,那在小学阶段甚至是学龄前,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是有什么决定的呢?
如果已经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差,要如何纠正和引导,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
改变,从阅读开始。
《改变,从阅读开始》是我写的一本书的题目,应该说也是我自己人生的一段经历。我自己就是被阅读不断改变。我想可以跟大家讲讲,我自己的阅读故事。
《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
我在上大学期间,曾经读过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书,叫《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这本书是日本的一个医学改革家德田虎雄写的一本书。很有意思,因为他跟我的经历很相似,都生活在小乡村,小时候接触到的医疗卫生资源都不是很理想。
德田虎雄有一个梦想,去改革日本的医学体制,改变农村的医疗环境和医疗资源。那么他这个梦想怎么去实现呢?他每天早晨站在镜子前面,看着自己,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医学改革家,一个以后能够改变日本医学的医学改革家。
怎么样才能成为医学改革家?那当然,你必须成为一个有名的医生。所以他的梦想就是进日本最好的医学院,当时他给自己的目标是早稻田大学的医学院,那谈何容易呀。他在农村学习成绩不是太好,所以他考了三年才考上他理想的大学,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一个日本的医学改革家。
这本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迪,其实梦想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所以后来我发起新教育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给自己确立了一个人生的梦想。
《管理大师德鲁克》
德鲁克,我们都知道,是管理学史上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但他的导师熊彼特更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那么当时这本书里面,就写他和他的父亲去看望病重期间的熊彼特先生,老师就对自己的学生说:我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仅仅靠理论流芳百世是不够的,写再多的书,如果你没有改变生活,不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其实是没有太大的意义。
导师的一番话对德鲁克产生深刻的影响,当然对我产生的影响,可能并不亚于德鲁克。
当时我还陶醉在一个学者的梦想之中,那就是不断地写论文、不断地出版著作、不断地去拿项目、不断地去评奖,其实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学问是能够改变人们行为,改变人们生活的学问。
所以,如果说《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让我意识到了梦想的力量的话,那么《管理大师德鲁克》让我看到了行动的力量。
所以从那时候我开始走进学校做实验,开始新教育实验。所以我想如果没有这两本书,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新教育实验。
《如何改变世界》
那么新教育实验发起以后,我又读到了两本很重要的书,一本是《如何改变世界》,一本是《从优秀到卓越》。
《如何改变世界》讲的是一些普通的人,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银行的职员,他们如何通过自己普通的行为去影响甚至于改变世界,对我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新教育实验,也是一个很普通的行动,很普通的实验,一个在学校里去深耕的一个探索,但是它的意义非常之大。
通过这本书以后我知道,我们真正的要影响教育,是应该从我们当下做起,从我们每个小小的行动开始。
《从优秀到卓越》
那么新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我读到另外一本书,叫《从优秀到卓越》,当时我们新教育应该说,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团队的很多同志也有一些沾沾自喜,觉得我们做得很不错了,但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们很清晰地意识到,优秀往往是卓越的最大敌人。所以我给团队写了一封信,新教育如何从优秀到卓越。
从我个人成长的历程来看,我是深深地的感受到阅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也读过很多科学家、很多领袖的传记,几乎所有的人,在他们成长的关键的阶段,都读到过一些重要的著作,比如说我就看见过有化学家,就是因为小时候读了一本元素的故事,开始对化学感兴趣,开始走上了研究化学的道路,也有人读凡尔纳的小说,开始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未来的世界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信息化社会不需要阅读吗?
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网络多媒体时代不需要读书了。
其实,即使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作为信息获取的直接有效方式,阅读依然是知识社会的基石。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阅读能力演绎开来就是处理、整理生活、社会各种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这种能力尤其重要,而这种能力在读书中都能养成。
所以,一个人如果善于阅读,善于收集和处理各样信息,长大以后就善于处理社会所有信息,就有超出同辈的工作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其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做过大量的调查,他们就发现同样的学历的背景下,阅读能力更高的人,他获得更高职位的可能性、他的收入更高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谁能更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得和处理信息,谁就占据了赢得信息时代的竞争高地。
总的来说,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一个人的知识建构,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不足20%,而通过阅读获得的间接经验却在80%
如果没有好的阅读能力,不管怎么辅导和努力,学习任何知识和才能总是事倍功半,浪费过多的时间却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阅读对孩子的价值在哪里?
在讨论阅读的价值之前,想让我们回想下沉浸在阅读里的孩子是什么状态?
安静,集中,他们灵魂在知识的海洋中是完全自由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经常阅读的孩子跟普通孩子的气质是有差别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已经超出许多同龄人,在一个愿意阅读和钻研的孩子面前,即使是成年人也会给与更多的尊重和平等。
那么阅读对孩子的价值在哪里?
1.阅读促进大脑发育
人的大脑约有 1010 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可以与 10000 个其他的神经元相联系,也就是说人的大脑有 1 010 万亿种连接的可能性。这就说明我们的大脑蕴含着无限的潜力,我们的命运包含着无数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创造。
大脑回路就像一个农田灌溉系统。水如何流到更远的地方?需要什么样的沟渠?需要什么样的新水渠注入?如何不让沟渠长出杂草?
大脑也是用进废退的。怎么让神经联系更紧密?阅读是最好的方法。
在儿童的早期,大脑发育成长是最快的一个时期。阅读时,大脑中所有与阅读相联系的信息都会被激发。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大脑需要活的知识,需要发挥举一反三的功能。观察力和解释观察现象的能力对于创造也很重要。创造力的神经学解释,就是两个神经回路激发了第三个神经回路,这就是创造力的神经机制。
阅读给大脑以丰富的信息,这是大脑发育中心智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
2.阅读使人认识自我
苏格拉底借着德尔菲神庙的铭句告诫世人:“认识你自己。”这是哲学的使命,是苏格拉底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
在苏格拉底时代,认识自己的途径是与智者对话。苏格拉底 2500 年后的现代社会,我们的选择多了很多。智者不仅仅是我们周围的智慧之人,更是一本本伟大的书。因此,与伟大的著作和周围的专家进行对话,就成为我们认识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捷径。
认识自己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自觉的过程。当我们哭喊着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迎接我们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我们来到了哪里。
我们无法描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那时能做的就是接受自己周围的一切并睁大眼睛瞅着(阅读)这个世界。可以说,人类是通过“阅读”来适应社会的。依赖于视觉的阅读正是因为有了处理间接信息的能力,才使得人类能更快捷地学习知识,更迅速地融入社会。
通过阅读,我们寻找自己,审视社会,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为友,能独处一室而体验世间善恶交战,能生活平顺而照样人生百味遍尝。
因为阅读,我们可以在15岁的时候触摸80岁老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在古老的东方研究遥远西方的现代科技,尽管现实中遭遇黑暗阴冷,却学会了心灵上始终与人为善、与人为伴,人类才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纯净独立的精神家园。
阅读不但让我们认识自己,它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桥梁。
3.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
我们新教育有一个生命叙事理论。
我们提出每个人的生命其实就是一个故事,有的人能够把自己这个故事写成一部伟大的传奇,有的人把这个故事写得很普通、很平庸,甚至于把故事变成了事故,为什么呢?其实取决于你作为你自己生命故事的作者是不是用心在书写,是不是努力地在改变自己。
那么怎么去有效地改变自己?我们当时提出一个寻找生命的自我镜像,也就是说,为自己去寻找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的榜样,你像谁那样活着,你以谁作为自己的人生的榜样不断地去追寻。
那么其实我们知道阅读恰恰就是寻找我们自我镜像的一个路径,阅读帮助我们能够不断地去寻找更好的自己。
认识自己的目的在于改变自己,超越自己,使身体和心灵逐渐成熟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融入社会中去获得幸福并体现价值。
美国的人际关系专家在其畅销书《与鲨鱼同游而不被生吃》中说:“我们的生活通过两种方式在改变着,一是通过我们所交往的人,二是通过我们所读的书。如果你不结识新的人,不读新的书,想想看,你就不会发生改变。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不会成长,事情就这么简单。”
阅读不但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而且能帮助我们改变自己。阅读能帮助我们超越害怕困难的倾向,做一个勇敢的人。
维克多·雨果说:“聪明的人面对生活困难时,从书中获得慰藉。”
当教师忙于应试教育而叫苦连连的时候,当都市白领忙于工作应酬而无暇休闲的是时候,当农民工忙于生计而四处奔波的时候……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抱怨:“读书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然而,环境的艰苦和贫瘠并不是一个人思想贫瘠的最大障碍,更不是一个人思想贫瘠的借口。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东莞打工的吴桂春因为疫情失业,准备离开回老家。为了退还100元的借书证押金,到图书馆留言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企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
这段文字,让很多人感动。吴贵生也因为这一段文字创造了一个奇迹,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其实阅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的确非常重要。
因为一旦不能拥有读书这个“奢侈品”,我们的全部世界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梦想就会被污浊的环境所日渐湮没,被细小的夹缝所渐渐埋葬。更可怕的是,当我们失去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梦想,就逐渐沦为了生活的奴隶。
读不同的书,你会品尝到不同的滋味,感受到不同的快乐。小说里的波澜曲折,散文中的诗情画意,古籍里的激扬文采,不仅能提升文化素养,还能为每个孩子的心灵打开一扇美不胜收的窗户。
海伦·凯勒虽然看不见美丽的物质世界,但我们相信:通过盲读和超常的记忆, 她看到的风景可能比我们大部分人看到的还要多,所以阅读对改变我们每个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阅读助人幸福完整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互联网、电视、电影成了受大众欢迎的快餐文化,而阅读成了慢火煲汤的奢侈品。但是,互联网、电影、电视在给我们带来轻松休闲乃至强烈的感官刺激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品质提高了吗?我们的家庭关系更和谐了吗?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平和了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阅读所能解决的除了生存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给心灵以慰藉。真正的内心安宁是指内心的充实感、价值感和意义感,是指深刻的自我认识之后对自己所选道路的认同感,有了这种认同,必然会在成功时不骄不躁,在失败时不离不弃。
这种内心的安宁状态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它是我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结果,是我们衡量一切善恶是非的内心砝码。
所以,在这个越来越五光十色的影像世界里,我们只有真正让阅读变成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现代科技的种种神奇与便利,才不会在声色犬马中迷失,在奔波劳顿里愁烦才会寻找到自我的轴心,无论时代之潮如何侵袭,始终能平静从容地傲然屹立。
当孩子因课外阅读耽误学习时
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知道很多父母亲,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最关心的、或者最担心的就是过度阅读会不会耽误学习,会不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阅读跟学习之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关系?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举个例子:
11岁的小男生奇奇最近迷上了天文学知识,每天都在看相关的课外图书,废寝忘食,有的时候甚至连作业都没做完,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成绩有所下降。
那么这个时候,他的父母亲,就有各自的想法。
妈妈的态度:奇奇喜欢就好,成绩对小学生不是很重要,课堂上的知识早晚都可以学习,孩子的兴趣更重要。
爸爸的态度:严厉批评奇奇,并且没收了奇奇所有关于天文学的图书,只有成绩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甚至比之前更好,才会归还奇奇的课外书。
当然有的家庭,奇奇的爸爸妈妈的角色可能是倒置的,可能父亲比较宽容,母亲比较严厉,更多的家庭是这样那么。如果你是奇奇的父母,你会怎么办呢?
我觉得,奇奇的爸爸和妈妈的两种做法,其实是两个极端。妈妈的做法,可能相对放纵了一点,她没有办法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容易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本末倒置的这样一个结果,因为你毕竟完全放任他看课外书,当然也是不对的。爸爸的态度呢又过分专制,强烈的打压,那么他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过分激烈的压制,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强烈的逆反心理,这个时候,他会可能会故意的跟父母作对,对学习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其实父母的初衷都是因为担心和责任,无奈的是不知怎么和孩子沟通。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以下的做法或许会更好。
坦诚地跟孩子表达自己的关爱和担忧 。每个孩子对世界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父母首先要做的是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去交流,而不是一味的放纵或者是靠暴力镇压,暴躁的孩子身后总会有一个暴躁的父母,当你以温和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时,孩子也会报以懂事和温和。
奖励机制,任务机制
以正向的反馈让孩子兼顾爱好与学习。
比如把不同的学习成绩设立成关卡,以奇奇为例,父母可以把课外图书和去天文台变成奖励,当奇奇成绩达标闯关成功时,就兑现相关的奖励,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中的趣味性,还不会打击到奇奇的阅读欲望。
父母们解决的是孩子的问题,
并不是去解决孩子。
所以父母们解决孩子的问题,其实应该抱着一种更加宽容,更加尊重,多沟通,这样比较好的办法,甚至于跟孩子一起来亲子共读,这个是有助于孩子解决问题的。
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其实苏霍姆林斯基,有非常精彩的论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就是说,在学校里面,其实是有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教学大纲,我们的教科书,我们的教科书里面规定的,教育标准学习内容,第二套教学大纲,就是课外阅读。
他认为这两套大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他的研究表明,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越需要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课外书籍是帮助第二套大纲,是有助于第一套大纲,课外的阅读,是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的。
所以当我们孩子,沉醉于课外阅读而学习成绩又不是十分理想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父母,第一,要抱着一种更加宽容,更加耐心的态度去对待他;第二,要及时地帮助他去分析,为什么这个学科没有学好,他卡在哪里,是在过去的哪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有漏洞。
帮助孩子提升关键还是调动他学习学科的兴趣和愿望,而课外阅读往往是调动他学习学科的兴趣和愿望的最有效的手段。
比如说,可以让他读一读那些伟大的科学家、那些文化名家的成长的历程,让他们知道这个学科非常有前景、非常有意思,引导他去选择最好的、最适合他自己的这种课外阅读书目。
当小朋友沉浸阅读耽误学习时,本质上是没有办法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节奏,这时需要大人们的帮助而不是斥责。
父母们一定要记得:小朋友们的心非常脆弱,可能你不经意间的一句抱怨和责备,会在孩子的心上盘旋一辈子。
牛顿说: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这既是他的自谦之词,也揭示了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天才”,都只能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新。而阅读是最好最快的继承,可以这样说,正是大量阅读把牛顿托上了科学的巅峰。
在2000年公布的国际成人阅读能力调查报告早已指出:“学历高低固然会影响就业机会,但是当学历相当时,阅读能力强的人担任高技能白领工作的几率就明显高得多,而且阅读能力比学历高低更能准确预测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
也就是说一个人,其实学历并不重要,而另外一个学力力量的力,这个学力其实就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比学历,更能够去判断一个人发展的前景
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人生提出的要求,阅读及阅读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重要的学习和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