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江河》读书笔记

遇到这本书是一种缘分,源于公众号“笔记侠”里关于许倬云思考节选的短文,谈及现代人的困惑、可发展的观念,以及构建趋向行为的建议,无一不透出历史的温度与蕴味。他是傅斯年的门徒,是李济董作宾等大师的弟子, 是王小波的老师。这种身份的独特迥异,必然兼具了历史的严谨和自然真实的写作风格。基于此,我想是时候走近他,透过他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去了解这片生我养我土地上流淌的大江大河了。

顾名思义,江谓长江,河谓黄河。文中这样提及:

黄河九曲,夭矫如龙,先是昂首北上,接着俯冲南下,然后迤逦向东,倾注大海,带走了万仞黄土,铺散在千里平原。天玄地黄常为中国宇宙的本色……

长江水系,支流复杂,多姿多彩,也许更近似文化长河的变化景象。长江源自巴颜喀拉山下的涓涓细流,先流向西南的深谷,袭夺金沙江,再流入四川接纳沱江、岷江、嘉陵江,汇集了藏边甘青的灵水,始成洪流。从此,大江东流……

开篇即立意高远,气势磅礴,而后行文就好似江河一般洋洋洒洒,恣意前行,直到奔流入海,一气呵成。高手总是这样,心中有剑,手中无剑。在应用层面(SAAS)的无剑,因自身内功修为不够,无法习得。在底层逻辑(IAAS)有剑方面,就结构和内容的叙述有以下浅薄体会,望抛砖引玉:

(1)结构

本书的是把中国放在世界格局中的横向纬度,辅以时间的纵向纬度进行叙述的。两种结构在文中不停穿插,时时交汇。不停地在同一历史时期这个纬度下对比的不同文明和与之代表文明帝国的差异,和相互间的影响;同时又把两者放在时间纵向纬度中观察各自的发展轨迹。就好像代表儒家的黄河文明,与代表道家的长江文明,在历史上一直在各自独立的框架中发展,同时也在融合中浸染,在碰撞中升华。如江河之水同宗同源,源起同一山脉,一条咆哮九曲,一条蜿蜒悠长,后同归大海。黄河文明内敛而厚重,长江文明灵动而开放,但共同了哺育了华夏文明。本文的结构亦是如此,横向纵向结合立体展现了华夏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脉络与贡献。

(2)内容

文明文化视野,必然会带来政治、军事,经济多维度的记忆与思考。本文中在作者笔下,几者如江南的江河湖海汇集之地,融会贯通,兼容并蓄,取精用宏。让我们在大的历史框架下,世界格局中犹如有了上帝视角,俯瞰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去感悟政治的博弈,军事的抗争,经济的跌宕,文化的消亡与延续。万古江河,河流是乳汁,是网路,河流是文明兴起的源头,河流是文化交融的载体,河流是经济涌动的脉搏,河流是王朝兴衰的回廊。

文中的华夏文明,前半段无论是厚积薄发还是穷途末路,后半程无论是乐极生悲还是否极泰来。这都是中国历史纬度中的中国,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兴衰荣辱,起伏跌宕中跌跌撞撞,摇摇晃晃一路走来,这一路走了五千年,走的辛苦却从未倒下。就跟河流一样,时而湍急,时而潺潺,时而奔腾咆哮,时而静默潜流,但从未停止向远方的大海流淌……

最后,对我们个体而言,能看见多远的过去,才能看的见多远的未来。你有多了解自己,才能有多了解这个世界。如何在生命长河这个时间纵向纬度下,还是在不同场景不同角色的横向纬度中。能大浪淘沙,去伪求真的汲取营养,找到自己的渡口和节奏,能提升认知持续前行,就是无憾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古江河》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