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根源漫谈

曾经无数个夜晚,作为父亲,我极度焦虑,严重的教育焦虑,焦虑自己的孩子。

作为一名奋战在中学战场上的教育工作者,见到了太多的学生问题。究其根源,归结下来,主要有三类:

1、原生家庭带来的习惯和情绪不足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其实不对,幸运的人,童年幸福,成年了也一样会幸福的,根本不需要童年来治愈。然而不幸的人需要一生来治愈童年却是真切。童年的我们,一无所知,完全的无可辩驳的接受家庭的一切安排和规定,哪怕被体罚、被辱骂也不会有反抗,只会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前面两年,孩子尚没有自我意识,他们的情绪只有“伤心”和“害怕”,所以他们智能不断本能逃避、迎合和哭泣。到了学前高阶段以后,随着自我意识产生,“骄傲”“羞愧”“内疚”“难堪”等情绪产生,伤害进一步加深,甚至直接对孩子的性情产生深刻打击,而且是绝对的降维打击,无可反驳。所以原生家庭如果教育方式认可的是只有经受过语言和行为暴力的孩子才可能感受到痛,然后才会记住教训,才会听话,那么孩子的人生注定是悲剧。因为原生家庭长久的行为或语言暴力,目的在于培养顺民,培养孩子的听话,所以孩子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更很少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因为各种原因(能力不足,意识不到位、“原始脑”控制等)导致犯了错误,面对的却是家长的辱骂、责难,孩子不可能培养起来健康的责任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样长大的孩子不安全感、不自信等消息情绪将伴随终生,即使未来生活无忧,拥有爱自己的另一半也不可能得到治愈,最多偶尔安抚一下不安的灵魂。

如果说情绪是内在,那么习惯便是随时外显的。中学学生,基本没有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孩子中,相当一批孩子学习努力,然而成绩始终难以提高。根本原因便是学习习惯不好,对于预习、作业的认真程度、不懂题目的探究精神、错题本的整理汇总、课堂笔记、听课方法等方面不够重视,落实较差。学习习惯是生活习惯的一个缩影,是孩子从小以来习惯不足的集中爆发。因为习惯不好,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学生成绩不理想,如果家长再焦虑一点,或者只关注成绩,或者孩子的价值感主要来自成绩,家长和孩子的冲突就会不断加剧,悲剧将一步一步上演。

2、年龄阶段带来的情感问题

中学生进入形式运算阶段,青春期成为这几年最大的标签。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基本成熟,男女生的第二性征发育明显,甚至完成。与之相对应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是对异性产生好奇,与异性交往的渴望不断强烈,希望自己充满魅力,能够获得异性的认可。所以这个阶段他们会开始产生情感需求,甚至部分同学会开始恋爱,从身心变化的角度看,这都是正常的。然而中学生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期,学业压力较大,相比较学习的确定性远远大于情感的确定性,于是家长和学校从长远考虑必然限制学生之间的情感往来。如此青春期明显的叛逆、闭门又会进一步加剧,亲子冲突、师生冲突不可避免的产生,有的暗流涌动,有的喷薄奔涌。孩子情绪产生剧烈变化,各种问题产生。

3、社交群体带来的手机问题

相比较前面两个问题,这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问题,理论上来说更好解决。没有电视的年代,中国人一穷二白,只有田野是放肆的天地,各种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游戏,捉蟋蟀,玉米秆枪战、种树、捉鱼捉螃蟹,不亦乐乎。有电视没智能手机的年代,电话片成为带娃神器,好一点的家长审核一下内容,不足一点的直接把遥控板给孩子,全程电视带娃。现在智能手机的年代,电视被携带到任何地点,家长想让孩子安静时候,直接手机一淘,解决一切问题。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再满足家长给打开的电视剧,进入学校后,进入青春期后,朋友的小团体再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超过家长和老师,小伙伴的认可比成年人的认可更重要。从心理成长和社会成长的角度看,这是非常有益于孩子的事情,这说明他们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独立自主,是成长为独立个体的重要阶段。然而智能手机的年代,手机游戏因其激励的及时性、层级性、群体性,成为了青少年最重要的团体活动方式和话题,从而中学生之间的社交活动十有八九都是和游戏挂钩,加上自控能力的不足,最终演化成游戏占据他们大部分自主时间,甚至不断侵袭学习时间,从而带来严重的亲子冲突、师生冲突、学生个人当下愉悦和长久学习人生的冲突。

如果说前两者可以通过家长和老师的不断努力调整学习来应对,至少很大程度上缓解,那么剩下的就留给时间和孩子的自身成长来解决。那么第三点则有点近似无救,青春期的叛逆是基因带来的,不是可完全避免的。青春期更靠近同学、闺蜜、哥们这样的小团体也是必然,我们成年人应该高兴,而其中的不可控性也是必然的。当下的社会环境,孩子们之间聚在一起主要是游戏,因此造成我无数个夜晚的极度焦虑,严重的教育教育,焦虑自己的孩子。因为我非常明白,一旦孩子也被手机和游戏控制了,谁都救不了他,我还不能过渡干预,否则其他问题会接踵而至,只能期待这几年时光赶快过去。中学阶段,时光的流失,关键学习阶段的丧失,我的内心无法接受。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①严限网游企业向未成年提供服务时长,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②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这样的规定,大快人心,期待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看到明显的效果,期待越来越多的孩子脱离游戏的控制,把游戏仅仅作为一个缓解压力的工具,作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调剂手段。更多的回归生活本身,回归田园,回归家庭,回归书房。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生问题根源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