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囚”和“诗鬼”与科考的那些事

水木清

图片发自App

孔子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有箴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对于唐朝的读书人来说,读书的终极目的就是扬名立万,闻达天下。

唐朝的科举发展刺激了国人希冀读书来求取功名的决心。最寻常的办法当然是考试,乡试,会试,殿试,一步步考。而考试又有所不同,唐代科举考试分为制科与常科。

制科,为招非常之才而设定,名目纷杂,令人眼花缭乱,有文辞、经义、治道、军事、长才、拔取遗才、激励风俗等一百多种,无论你拥有的才华多么偏门,唐政府都为你提供了进取的道路。不过缺点是每年或许有或许没有,全凭皇上高兴。

常科,顾名思义,乃是较为通常的考试科目,常科中最为主要的,是进士与明经两科。

明经科,是死记硬背,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考试方式与现在的填空题相似,只要你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以中试。

进士科,诗赋是最重要的考试内容,考验考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还有整合和逻辑思维。

1.

对于进士科和明经当时的人作了对比“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也有孟郊在46岁进士及第作诗“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算是科举考试的忠实追随者,木心有诗云“一生只爱一个人”,而在孟郊一生中的大多时光里,只做一件事——考试,从青春年少到油腻中年,无不是在头悬梁锥刺股,在41岁时略有成绩——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带着母亲的殷切期望,骑一头瘦驴,驮两三书袋,踏上了漫漫征途。终于在落榜两次之后,第三次进士及第,踏入官场。四年后,孟郊接母亲到任上,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来回报母亲的养育和鼓励。

2.

“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诗鬼”李贺在短短27年的人生里,共创作了233首,流传至今220首。比起一生作诗四万首,却无人问津的乾隆帝来说,优秀到可以与日月比肩。李贺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十五岁时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20岁时因在韩愈和皇甫湜面前作《高轩过》后声名远播,但就是这么一个才情卓然的人物却因为其父的名讳“晋肃”而愤离试院,终生与科举无缘。

唐太宗有名言“天下英雄尽入我吾彀中矣!”传世来赞美唐朝的科举制,殊不知这其间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再不吝等级的制度,还是有它不甚完美的的地方。幸好,还有另一种途径使人不至于绝望,那就是干谒。 李贺曾经作《雁门太守行》干谒韩愈。

为求韩愈青眼相待,李贺着朴素的白色麻衣,一副谦恭的姿态,在时任暂代国子博士的韩愈面前自信地展露自己的才华,韩愈为第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而拍案叫绝,这首诗里李贺袒露了自己的抱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在科考无望后,李贺经韩愈和族人推荐后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成为肉食者,为大唐盛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诗囚”和“诗鬼”与科考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