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教父》

如果要我列出心目中电影十佳,《教父》会排进前三。老教父维多一生传奇,智慧和力量兼具,建立了事业保护了家庭,算得上男人的楷模。我对他崇拜已久,甚至想把白兰度的教父彩照打出来,装上相框挂起来,提醒自己时时向他学习。

《教父》中有很多朴素的人生哲理,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这篇不谈影评,单说一句小说中对我冲击力最强的话。

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

先讲一件小事。

我刚升五年级的时候,学校进行改革。原本的小学五年制,变成了六年制,而我们周边区域,都划到隔壁村一个学校上六年级。五年级课本发到手里才发现,里面的内容大都是四年级学过的,也就是说年级升了,学的东西没变。

当时也不知谁带的头,说要跳过五年级,到隔壁村学校直接上六年级,既然学过东西就不必再学第二遍。小伙伴们已经去了两位,我忍不住想去,就跟父母提要求,让他们把我也送过去。那里的校长跟我们是同宗,一个星期之后,我就愉快地在那个学校读六年级了。

那时候只想着转过去新鲜,哪知道忽略了一个问题:跟我同班的其他同学,都在重复学五年级的东西,而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新知识,得从头学起。


六年级老师进度很快,因为大部分人都会。数学课上大家都很积极,老师简单讲下就会了,我还什么都不懂。语文课文其他人背得很快,而我要六点左右起床背,才能背会一些,老师认为我是拖后腿的,同学眼神也很异样。放学回家,父母都不敢问我在学校的情况,一问我就很憋屈,想把一肚子苦水到出来。

这在后来看起来很小的委屈,当时觉得生活绝望极了。这种状态持续几天后,我受不了了。跟家里闹着要转回原来的学校,继续上五年级,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父母又一次奔波,再一周后,我又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老老实实学那些已经学过的东西。


在此后的岁月里,我时常回忆起这件事。除了对父母深深的愧疚之外,有时候会感到后悔,也很鄙视小时候的自己:才这么点挫折,就嚷嚷着要退缩了?再后来慢慢想通了,从自己的性格以及当时的心智条件、环境、价值判断、承受能力等各方面来看,那时候的那个我的确会那么折腾。如果让我重新经历一次,我还是会做同样选择。

虽然原路不顺畅,可以选择的路很多,但属于我的只有那条我已经选择了的路。在当时的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下,我只能选这条。站在现在看过去,人的每一个选择都和他的本质暗合,看似很多路,其实只有一条。

于谦在一次接受采访中,主持人问他:“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喜欢捧哏,不当逗哏,当主角?”

于老师说:“我真的没有主角的一个欲望,我喜欢低调,把辅助工作做好就行。”

主持人又问:“郭德纲的嫉恶如仇,他的睚眦必报,是令德云社未来的发展堪忧的地步,你担心过没有?”

于老师:“我不担心,幸亏郭德纲这样,郭德纲要像我这样的话,就没有德云社了。谁要想干成一件事,得靠斗争。郭德纲这种性格才造成了是他带着德云社到这个位置,虽然经了大风大浪,但依然还在。我这种性格,也造成我现在是于谦,也造成我是捧哏的。如果他要是我这种性格,可能就没有德云社的出头之日了。”

说得真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的逐步稳固,价值观逐步完善,优点缺点逐步暴露。每个人在每一个岔路口其实都一样,你的本质,已经决定了你以前的每一个选择,同时还将决定你以后的每个选择。通俗来说,人终将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人的性格以及所处环境,决定了他的命运。

由此我得到一个认识:后悔无用,深陷在后悔的情绪中是愚蠢的。

人常常会带着知识和阅历穿越,发出一些感叹:“要是当时我能好好学习,现在也不会混得这么差。”“要是早十年说服家人买房,现在压力也不会这么大了”“要是五年前入手一些比特币,现在还用上班?”

这种“要是”语句,在我看来是没必要说的。

让你回到小时候,站在小孩子的视角,凭什么你觉得自己就会好好学习?

让你回到十年前,在没看懂趋势的条件下,给你钱你敢买房产吗?

让你回到五年前,你愿意花大量时间学习研究、坚持信仰投资比特币吗?

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回到当时的环境,你还会走一遍之前走过的路,错过一遍已经错过的机会。看似有很多选择,冥冥之中却只有一种选择,每一个注定的选择堆砌起来,形成了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的结果。

所以,后悔毫无作用,有用的是对经历的反思。

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这种观念听起来很像宿命论,让人类感到无力。看似无法反抗命运,其实是无法反抗自己。

正如苏老头所说,一辈子最大的事莫过于“认识你自己”。当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到哪里去,内心也能避免纠结,平添喜乐。

篇幅不长的东西,写了很久,感觉表达水平有限,还停留在高中阶段。烦请各位小伙伴多多评论转发,一起交流探讨,共同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