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到底是差多少?

“你那东西和别人的也差不多”,“市面上能做这个的多的是,能差多少啊”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有时候是别人说给我们听的,也有时候是我们说给别人听的。其实,发生这种情况,背后的逻辑和成因都有规律,只是场景发生了变化。

这背后的逻辑和成因,可以用两句常言总结:第一句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第二句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先说第二句吧。韩寒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自己做赛车手的事,但例子却是和小学生专业对踢足球被人家狂虐;之后也说到自己做出租车,司机知道他是赛车手就把车开的飞快,显示自己的车技。先说第二句的原因,是在体育运动行业里,一切都是那么明显。即便那么明显,但真正对专业了解之前,也是会存在“差不多”的感觉。例如,在韩寒那显示车技的出租司机,当时心里肯定是“开车我和你也差不多啊”这样的感觉。当然,比较容易的是,到拉力赛现场,出租车司机就会立马发现专业赛车手的韩寒和自己的差距。但到“文”的东西,就不会那么明显;你说你专业,肯定有很多人不服,也很难像体育竞赛那么明显地比较;就算比较了,还是可以嘴上不服的。不像竞技类体育运动,拉上去溜溜就立马感受到不同了。

再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举个简单例子,对于不是专业影视制作人的我们,看到两部自己觉得还都不错的电影,就会觉得这两部电影“差不多”。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背后的东西,就会发现配乐、美工、情景设计……可能有非常大的差别,制作成本可能有数十倍的差距。再举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有一次去照签证照,在大众点评找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店,收费也较其他普通店贵两三倍。其实自己也是有怀疑的:“就照个相,能有多大差别?” 但最后排到自己去照相,到拿到照片,才发现这家店从开始为照相进行的自然妆、衣服搭配,尤其到电子照片出来的选图、修饰,花费了我之前去的普通照相馆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当然,最终出来的效果也的确看起来好很多。经历了这个过程,我才感觉到之前所谓“便宜”的照相馆几分钟收的费,如果除以时间,要比这家用心的店贵很多倍。

最终反映在现实中就是:我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总容易产生大多数从业者都“差不多”的感觉;而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在听到别人评价“差不多”时,也会有另一番滋味。其实,多从不同角度去看,多自己从思想上转换身份去看,你从另一个角度打开的窗,也会让你看到更完整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差不多”到底是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