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关于荔枝。
这可不是一般的荔枝,这是杜牧诗里的荔枝。
哪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用这首《过华清宫绝句》讽刺了当朝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可今天的主角并不是杨贵妃和唐玄宗,而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如果你看惯了常规历史小说里的那些爱恨情仇和风起云涌。
不妨跟随这本《长安的荔枝》,感受小人物的那些令人动容。
本书作者马伯庸,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有“文字鬼才”之誉。
你可能不知道他的人,但你一定听过他的书《长安十二时辰》。
他擅长以推理对真实史料进行解构和猜想,重组为兼具想像力与真实感的“历史可能性”小说。
《长安的荔枝》就是这样一本小说。它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虽然虚构却符合逻辑且引人深思的故事。
最难改变是命运
荔枝产于岭南,无数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为之着迷。
北宋苏轼就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贵妃也着迷,可她去不了岭南,所以荔枝需要来长安。
可岭南距离长安五千余里,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想运到长安难比登天。
因此没有人肯接这趟活,除了那个倒霉的李善德。
李善德是长安城一个九品的小吏,生活的压力让他有点喘不过气,领导同事的连蒙带哄让他以为天上掉了馅饼。
等真正开始实施的时候,李善得才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完不成,就意味着人头落地。
李善德没有坐以待毙,他要逆天改命!
他用理科生的执着和智慧一遍又一遍的进行努力和尝试。
好朋友劝他放弃。他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尝试,失败,改进,再尝试,再失败,再改进,再尝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全力以赴放手一搏,最后他做到了。
正如苏轼在《晁错论》中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李善德能完成这个任务,也是因为他的算学才能和坚韧意志。
人人都笑李善德,人人却不如李善德。
最难看透是人性
东野圭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而马伯庸的小说写的最出彩的地方不是剧情,是人性。
比如荔枝运送前,各部门的互相推诿,领导和同事谄媚的嘴脸。
事若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
如果真是美差,怎么可能轮到李善德这样的小人物头上呢?
比如荔枝运送中,广州经略使不仅不配合,还派人追杀李善德。
荔枝可以送到,但必须是他的功劳,如果得不到就毁掉。
而之后李善德被流放岭南后,他又能与之把酒言欢。
比如荔枝运送成功后,杨国忠、鱼朝恩、高力士各路大佬争功的神仙手段。
特别是高力士,事起于他,事又利于他,事情成了是他的功劳,就算失败了他也可全身而退。
这只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狐狸,于轻描淡写之间就将功劳抢去。
可他又不忘顺带救李善德一命,结了个善缘。
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利益和立场。
最难坚守是本心
在李善德历尽千辛万苦把荔枝成功送到长安后,杨国忠也吃了一惊,没想到他真能成功。
当即表示,以后每年都要送,而且不只是给贵妃,还要给其他达官贵人。
争取做大做强,再创辉煌,至于李善德本人的好处,那也是跑不了的。
可李善德拒绝了,看着杨国忠不解的表情。
理科生李善德给他算了一笔账,需要砍多少树,跑死多少匹马,又要消耗多少的民力物力。
杨国忠听后勃然大怒,甚至用手中拐杖在李善德头上打出了血。
可李善德不避不让,坚守本心,最后被杨国忠赶了出去。
正如他所说,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但不能有利就趋,有害就避。
李善德在功名利禄面前坚守住了本心,因此他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全家流放岭南。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可他也因祸得福,避开了安史之乱。
正可谓是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兮。
马伯庸说过:
任何一部历史作品,都隐含着它的现代性。现代人与历史作品最重要的连接,就是读者与古人产生共鸣,有着超越时间的感同身受。
这本《长安的荔枝》,让我们透过一个小人物,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个背负着房贷的天选打工人如何在时代巨浪在的起伏和挣扎。
纵使前方滔天巨浪,肩上背负着的责任也让他拼尽全力挥舞双浆。
也感受到了人性的险恶和世间的冷暖。
看透世界的真相,还能热爱生活,才能成为红尘世界的智者和赢家。
这大概就是这本书赋予我们最大的力量。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影评变现营 第16篇 17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