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每时每刻都有着无与争峰的弄潮儿。那么,在这时间长河中,谁又算的上是真正的少年英才?
提到少年英才,那不得不提到三国的曹操之子 曹植
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用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高超,可见曹植之才气。
李白: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
杜甫: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
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盖诗者,乐之苗裔与。汉之苏、李,魏之曹、刘,得其正始。
陈寿《三国志》: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
刘勰《文心雕龙》: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曹植之诗估计不少人都听过了,暂且不提,请大家鉴赏《洛神赋》片段:
余从京域, 言归东藩。 背伊阙, 越轘辕, 经通谷, 陵景山。 日既西倾, 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 容与乎阳林, 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 忽焉思散。 俯则末察, 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 尔有觌于彼者乎? 彼何人斯? 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 臣闻河洛之神, 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 无乃日乎? 其状若何? 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 其形也,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 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 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 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 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 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 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 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 皓齿内鲜,明眸善睐, 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 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 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 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 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 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 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 步踟蹰于山隅。
少年英才还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在杨炯的《王勃集序》中曾对他这样描述:“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他的诗风格清新,他的赋更使他是初唐一大名家。他与卢照邻等人都试图改变当时“争构纤维,竟为雕刻”的诗风。他在27岁时所写的《滕王阁诗序》是词赋中的名篇,序末所附的《滕王阁诗》则是唐诗中的精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且诗中手法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至于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更是公认的唐诗极品,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唐诗中最能渗透古今、撼动人心的千古名句。
在杨炯的《王勃集序》中曾对他这样描述:“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有一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并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然后起身告辞。
发现序诗后句空了一个字,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便纷纷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是很好。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空字补上。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王勃的随从说:“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阎大人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都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天才有个不平凡的童年,也有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人的死法有很多种,王勃是轻轻巧巧地在史书上留下“溺水惊悸而死”几字,就此埋入历史的滚滚长流之中,终年二十七岁。二十七年的人生里,依旧有上百篇残文用于鉴赏,虽在我看来,《滕王阁序》一文,就足以文坛称雄。
在我看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少年英才为此二人,不与世俗者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