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顶级自律,是清晰的自我认知!

小刘、李可与大玲同时在一家瑜伽馆里报了班,大家都是零基础,不同的是,小刘办的是年卡,李可办的是100次卡,大玲报的是初级教练班。


小刘比较随心所欲地去上课,年卡到期了也没去够50次,便不再续卡了。


大玲通过考试获得了初级教练证,自己都能当教练还去瑜伽馆浪费钱干什么,也不愿再开卡。


李可经过一年100次的摸索练习,发现瑜伽馆晚上八点的时间最适合自己:每天七点多吃完晚饭,练瑜伽时不会太饱,也不会太饿。



练完瑜伽9点半回到家,还可以保持每晚睡觉前读书的习惯。


如果平均一个星期去四天估算的话,开年卡比较划算,于是李可重新换了年卡。


大家都认为李可能够坚持去瑜伽馆,一定是时间比较空闲。


恰恰相反,李可有固定的工作,而小刘与大玲都是在家待业,有很多自由的时间可以掌握。


一年过去了,李可依然保持着去瑜伽馆的习惯,不仅身材愈发令人羡慕,工作的状态也是异常饱满,干劲十足。


升级为全职妈妈的大玲没再进修,她的瑜伽初级教练证书也一直在家躺着。



爱吃爱睡的小刘体重增加了30斤,面试了好几份工作也无疾而终,小刘后悔自己没有坚持练瑜伽,犹豫着要不要去馆里重新办张卡。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不能预知自己的未来,等到中年老年的时候,我们羡慕那些成功的人,认为他们自律,自己相比之下只是少了一份坚持。


事实真的如此么?


其实比自律更重要的,是自我认知。或者说,自我认知,才是最高级的自律。


什么是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



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苏东坡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的许多诗词都被广为传诵,堪称国学经典。他在其七言诗《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但却借景写人、以景喻事,写出了无人可及的深邃意境:庐山之所以从各个角度看起来如此不同,就是因为看庐山的人正在山中;要真正看清楚庐山的全貌,就要离开一段距离,才能真正欣赏它的仪态。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成长。但是,实现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就是“认识自我”。这种“自我认知”的困难状态,与苏东坡《题西林壁》诗中的意境不谋而合,因此这种心理学现象就被称为“苏东坡效应”。



作为度麦学苑心理关爱中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陪伴来访者成长的过程中,对“自我认知”有着极为深刻的体会。许多来访者在咨询结束的时候,会笑着对我说:“老师,我发现所有问题的答案解到最后,都是‘做自己’,简直太神奇了!”


事实就是如此。


所有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个体的“自我认知”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确切地说,个体的自我认可度和自我评价值过低,会导致自我否定、自我对抗和自我怀疑,而引发的后果就是自我冲突并导致严重内耗。当内耗积累到一定程度而爆发,心理问题就由此产生。


因此,“做自己”是解决诸多心理问题的“金钥匙”,它意味着: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和欣赏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正的顶级自律,是清晰的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