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物种起源》绪论

拒绝二手洗脑,直奔知识源头。本书为“研发卓越课程”读书系列第4本,“进化论”系列第1本。

本书图片

01

倘若一位博物学家考虑到生物间的相互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地质演替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事实的话,那么或许会得到如下结论:每一个物种不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而如同各种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衍过来的。

《物种起源》就从这个结论开始了。

由此可见,《物种起源》就是在讨论“祖先-后代”的关系。对此,达尔文的观点是“系出同源”,整个物种关系呈现出树状模式,其他模式如拉马克模式,仅包括有限分化,其本质是线性模式。

作者此时呈现出了结论,也指出得出结论的原因需要阐明:无数物种是如何被改造才能产生出如此令人惊艳的完善结构和相互适应。

可能的原因包括外界条件如气候、食物,生物本身的习性或意志,但这些均被否定,因为单一原因无法产生有效的改变。生物进化论强调的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也可能是另外的原因,《创世的遗迹》当中提到,“从一物种到另一物种突然的发生变化”。“突变论”就有些太神奇了,什么导致突变,为什么会突变,事先都不清楚,只有突变了才知道。这看起来几乎是上*帝的化身。 现代观点认为,大部分的改变是逐渐的,但是各自的变化速度却可能大不相同。

如果弄不清变异与协同适应的途径,那么各种解释都会看起来有道理,也都会占有一席之地。

02

为了确定这一点,达尔文决定从家养入手。他认为,家养“能提供最好,最可靠的线索”。家养物种和变种以“缩影”的方式,展示了“自然世界所行之事”。

从这一声明看出,达尔文为什么以“论家养”作为《物种起源》的开篇第一章。这一章中,我们将会看到,“在逐渐连续微小的变异方面,人类选择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第二章是关于物种在自然状况下的变异,这将讨论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对变异是最为有利的。

第三章是生存斗争。每一种自然产生的个体数是个庞大的数字,如果没有外力影响,它会布满所处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可是,从实际上来看,远没有显现出来如此效果,其存活的个体数远远小于产生的个体术。这是因为环境自然所限,生存斗争此起彼伏。

生存条件复杂多变,生物自身时刻发生着变异,变异本没有什么固定路线或预设方向,但环境会成为这场生存斗争的裁判。只要能在环境中有所获益,就会获得较大的生存机会,就会通过判决而成为赢家,这就是自然所进行的选择。第四章讲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几乎不可避免的导致改良较小的生物类型大量灭绝,所以,不变异,就灭绝。但变异有什么法则呢?第五章讨论变异法则。

之后四章从四个方面呈现进化论所遭遇的困难:第一,转变;第二,智能;第三,杂交;第四,证据。

第十章,探讨生物在时间上的地质演替。第11、12章探讨生物在空间上的地理分布。第13章讨论生物的分类或者相互的亲缘关系。

最后,达尔文对全书进行复述与总结。

03

谁能解释,为什么某一物种分布广且个体多,而另一与其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却分布窄且个体少呢?

其中,关键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不是谁决定谁的单向影响,而是生态交互。既有环境改变带来的影响和刺激,也有生物对此做出的适应性改变,这是理解物种和变种本质所必不可少的。

在《绪论》结尾处,达尔文坚定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物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自然选择是变异的主要途径,虽然并非唯一途径

今天的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当年达尔文说出这句话时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他将否定上帝的存在,否定《圣经》。当他孤身一人挑战整个既定社会规则时,那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达尔文是决绝的。他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的用词是"I am fully convinced that”。 Convinced一词表明,他不是头脑发热的激进分子,而是实在被足够的证据、充分的论证给说服的。

写下自己的断言后,达尔文开始了艰难但富于天才般智慧的阐明之路,人类也将乘坐着那艘小猎犬号开启重新认识自己的旅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 《物种起源》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