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笔记42

【原典66】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

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解释】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出自《易经》:“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你的心体寂静不动,就和天下一切事物相通。就能如程颢所说:“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心胸广阔公正,物来心照,自然顺应,无所不通。

【译文】陆澄问:“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然是私欲。其他如闲思杂虑,为什么也说是私欲呢?”

王阳明说:“这是因为那些闲思杂虑,也是从好色、好利、好名的根子上生发出来的,你自己顺着根子找就会发现。比如你绝对不会想到去抢劫偷盗的事,为什么呢,因为你原本就没有这个念头。你对于货色名利等心,如果也像不做强盗窃贼的心一样,都消灭干净了,光光亮亮的只看到心的本体,那时候你再看看自己有什么闲思杂虑?这就是‘寂然不动’,就是‘未发之中’,就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解读】还是要练好省察克制的功夫,养好“自家心体”。 如何练、如何养呢?前面已反复讲述。



参考资料:《传习录集评·梁启超点校》(九州出版社)、《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刻板)》



�%��k����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习录笔记42)